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由 山菡生活 發表于 運動2021-10-17
簡介南朝的庾肩吾在《書品》中曾對張芝、鍾繇、和王羲之的書法做了一個評價

離開的離的筆畫怎麼寫

王羲之厲害吧?書法史上公認的書聖,論影響力,沒人能比得過他。特別是在唐代李世民的大力倡導下,大家已經不再討論要不要學王羲之,而是再琢磨怎麼把王羲之學好。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王羲之呢,對自己的書法造詣也是比較自信的。

孫過庭《書譜》中引用了王羲之的一句話: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

意思就是說,要論書法,鍾繇和張芝的沒人可比,其他的嘛,也就馬馬虎虎。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這還沒完,王羲之還補充說:“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或謂過之。”

你看,在王羲之的眼裡,自己的書法水平並不比他們差,甚至還有超過他們的地方。怎麼樣,足夠自信吧。當然了,人家確實是有這水平,這麼說,也不為過。

王羲之有沒有示弱的時候呢?也有。比如他在評價張芝草書的時候曾說:“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翻譯過來就是:張芝啊,學習書法太用功,用筆的精熟程度啊,讓我甘拜下風。我的草書,之所以比不過張芝,就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咱們提起王羲之,提起“二王”書風,首先想到的就是魏晉風韻,怎麼王羲之自己還那麼重視用筆的“精”和“熟”呢?這些基本技法方面的東西,是他應該關心的嗎?

其實,咱們很多人對魏晉書家推崇的東西多少有些誤解。咱們說的這些“魏晉風度”,只是後人的總結,類似王羲之的這些高手,在下筆寫字的時候,並不是光考慮“風度”,還特別在意點畫的質量。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南朝的庾肩吾在《書品》中曾對張芝、鍾繇、和王羲之的書法做了一個評價。其中一段話是這樣的:“張工夫第一,天然次之;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鍾,工夫過之。”

所謂的“工夫”,我們可以理解為用筆的基本功力,屬於技法層面上的,講究的是“精”和“熟”。所謂的“天然”,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書寫時的自然,不加雕飾。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庾肩吾的這種比較是否客觀咱們不討論。透過這句話我們能夠認識到,魏晉時期的書家在寫字的時候,一是注重技法,而是注重筆趣,兩者同等重要,幾無輕重之分。

王羲之的書法,是風流的,是自然的,可你別忘了,他首先是精熟的。單就精到程度而言,王羲之也是書法史頂尖的。他對用筆精到、技法純熟的重視,從他對張芝的那句評價就能看出一二。

王羲之我的草書,比不過張芝,是因為差了這一點

回過頭來說說我們的書法學習。很多朋友在學王羲之的時候,上來就高喊直追“魏晉風度”,好像離了這一點,就不那麼高階。比較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去討論怎麼把筆畫寫精,也很少有人願意去下大功夫打磨點畫了。

這個“風度”,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一想就來的。在追求自然和瀟灑之前,首先要有一個過硬的技法水平作為支撐。離開這個去談其他,很難站得住腳。

怎麼能學好王羲之?個人感覺啊,咱們不妨踏實一點,將注意力集中在筆下“工夫”的提升上。王羲之都那樣了,還在和張芝比點畫,更何況我們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