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由 歷史微鑑 發表于 運動2021-10-15
簡介登聞鼓制度的直訴形式,為百姓抒發情理提供了渠道,上文提到的幾個案件中,”吉翂盡孝、元吉伸冤、李嘗救父“都體現了重視孝道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社會倫理的體現

民聲之願是什麼意思

之前的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曾多次出現擊打登聞鼓鳴冤的情景。比如,顧廷燁罷官奪爵後還被處以流配之刑,而盛明蘭為救夫君,身著誥命服敲擊登聞鼓喊冤,之後才終於柳暗花明。足見,登聞鼓在其間的作用,只是劇中人物擊鼓鳴冤的做法有歷史依據嗎?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其實,登聞鼓制度由來已久,之後經過了歷代的發展和豐富,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社會中直訴制度的代表。登聞鼓在歷史上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其中先秦時期是它的原初時期,漢晉時期是它的初創時期;到了北宋登聞鼓制度得到了健全和發展,成為當時兼行政與司法於一身的制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以皇權加強為核心的官僚體制與世風民情之變。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並且,登聞鼓制度在傳統司法體系中意義重大,發揮著民間伸冤、糾正司法的重要作用。登聞鼓制度作為獨特的司法程式,成為封建官僚體系中國家與民間社會取得聯絡、獲取民意的重要途徑,可以說擊登聞鼓就是鳴冤,鼓聲就是民意。可見,登聞鼓成為了中國傳統法律體系外情理文化的載體,對當時社會中傳統的司法體系進行了補救,也體現了中國社會的情理文化,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第一,登聞鼓的歷史發展脈絡

登聞鼓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與中國歷史發展密切相關。登聞鼓的發展脈絡大體可分為:原初時期——先秦,初創時期——漢晉,成熟時期——唐宋,直至尾聲時期。登聞鼓制度的產生和逐漸完善,顯示了中國法律體系的內在精神和文化軌跡,更體現了中國古代統治者對於民聲民願的重視。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1,登聞鼓的原初時期———先秦

先秦時期是登聞鼓制度的原初時期。上文已經見到提到了,登聞鼓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其雛形就是上古時期的旌木、禹湯之法。比如,《大戴禮記》記載了:“旌木之言”、“禹時五音之鼓”、“ 湯時之鞀”,這些都是勸誡君王的方式,也是登聞鼓制度的雛形。之後先秦時期的“路鼓”和“肺石”就已經初具了“鼓”的形態,也是“擊鼓鳴冤”的開始。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其中,“路鼓”是西周時期的民間上訴途徑。路鼓通常被設定在門下,如果民間之人有冤情的話,就可以選擇以擊鼓的方式為自己鳴冤,官員會進行受理。比如,《周禮》記載:“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說的是路鼓設定在皇宮門外的路邊,鼓聲響起的時候就會有人去處理案件。這就是後期登聞鼓制度的原始雛形,後世的設鼓伸冤是對西周路鼓制度的演變和豐富。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只是,登聞鼓制度的前身還有“肺石”。所謂“肺石”就是指赤色的石頭,《周禮》記載:“以肺石達窮人,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慾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意思是“肺石”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窮苦的百姓申訴冤情的,只要司法不公,百姓就可以站在肺石之上,會有專門的官吏聽取他的冤情,會對失責的官吏問責。這樣的制度保障了民間百姓的心聲可以直達上層統治者。所以,“路鼓”和“肺石”的本質,都是為了保證冤情得以昭雪,民意上達天聽,就司法程式而言已經屬於“直訴制度”,這樣的性質,也被後世的“登聞鼓”制度所吸納。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2,登聞鼓的初創時期———漢晉

漢至魏晉,是登聞鼓登上法律舞臺的初創時期。漢朝推行了“周鼓上言變事”的制度,為民間覲見開放言路,只要民眾有冤情就可以伸冤,且具有合法性,足見漢朝時期的“周鼓上言變事”已經初步具備了後代登聞鼓制度的核心要素和外在形式。因為,它所管轄的訴訟案件範圍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包含了民間互告、民告官、民告奸等多種具體型別,不再像前代一樣廣泛。擊鼓在漢代已經成為了解決百姓冤屈的途徑和司法救濟程式,是對尋常法律的補充。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此後,北魏時期在闕門懸掛登聞鼓,允許鳴冤者擊鼓鳴冤,直接上訴。這也代表著“登聞鼓”一詞的出現。比如,《魏書》記載: “世祖闕左懸登聞鼓,以達冤人”。到了南北朝時期,登聞鼓作為定製延續使用。是讓百姓表現民意的快速通道,這也是封建帝王體民情的表現。漢以降至南北朝,是登聞鼓制度的初立階段,登聞鼓的名字正式出現,也被視為國家制度開始使用。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3,登聞鼓的成熟時期———唐宋

唐宋時期是登聞鼓制度的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登聞鼓制度得以穩定發展和使用,比如,《隋書》記載:“聽撾登聞鼓,有司錄狀奏之。”隋朝的法律直接將登聞鼓制度定為解決民間冤案的途徑,百姓可以過登聞鼓“錄狀”解決。到了唐朝登聞鼓制度更加的細緻化和成熟化,設立了聞鼓和匭院兩個系統,雖然未見設登聞鼓機構,但機構設定和執行機制相較於前代卻更加完善。甚至,民間百姓可以透過擊打登聞鼓而直接面君,唐高宗時期就在東都、西都都設定了登聞鼓為了方便百姓們上訴,官員若是不受理登聞鼓上訴被視為杖責,而這樣的設定也督促了官員們受理案件時要秉公執法。比如,《唐律疏議》記載: “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同時,唐朝的登聞鼓制度也有了具體的規定,民間透過登聞鼓直訴的案件,必須保證安慶屬實,若不屬實的話,擊鼓人會被杖責;並且,不可越官告發,這保證了官員理事的意義,也促進了登聞鼓制度的成熟和徹底定型。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而宋朝繼承前代的登聞鼓制度,並且設定了專門負責登聞鼓的機構。這也意味著登聞鼓制度的更加成熟,宋代設立了登聞鼓院,比如,《宋史》記載:“登聞檢院,隸諫議大夫。登聞鼓院,隸司諫、正言。”到了淳化三年宋代還曾設了理檢司,比如,《理檢使》記載:“令登聞、 鼓司進狀人有稱冤濫沉屈者,即引送理檢院審問。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登聞鼓、檢兩院受理的是各級機構處理未善的案件。按照程式,地方的進狀人必須是有經過縣、州、 轉運使受理未善的事時方許上言;並且,在進狀程式 中,登聞鼓院與登聞檢院構成同一鏈條,登聞鼓院在登聞檢院之下,百姓”未經鼓院者檢院不得 收接“。綜上可見,宋代的登聞鼓、登聞檢院、理檢院構成了三級受狀機構,意味著宋代的登聞鼓院更加的機構化、專員化、程式化。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而宋代的登聞鼓制度的受狀內容也有了更大範圍的延伸。宋代登聞鼓、檢兩院實際受理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事務:一是受理上訴,和很多影視劇中所演的那樣,百姓把各級機構處理的不平案件上訴到登聞鼓院;二是受理舉告,多為舉報官場不公、舉告官員失職或枉 法、舉告他人謀反或違法,這都是對朝政有利的方面,只是登聞鼓制度也成為一些人打擊異己的工具,比如趙普派親信做宋太祖賞識的馮瓚的私奴,暗地收集馮瓚的過失,然後”擊登 聞鼓訴瓚“;三是議論政事;四是集體請願;五是自薦,擊登聞鼓也是一些有奇才異能者毛遂自薦的途徑,比如《宋史》記載:”舉進士,不得解,詣登聞自陳。“說的就是一個叫做盧之翰曾利用登聞鼓自薦。另外,登聞鼓制度也有一些處罰規定,比如《職官分紀》記載:”違 者依法科罪。“透過登聞鼓訴訟的內容不實的話要受到懲處。可見,登聞鼓制度的確是對傳統法律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補救。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並且,在宋代呈遞到鼓、檢兩院的進狀都由皇帝直接審閱,其他官員不能代看,由帝王身份的至高無上保證了登聞鼓制度對傳統法律的補救,比如右司諫範諷就組織了宋仁宗想讓晏殊帶看訴狀的做法:”非上親覽決可否,則誰肯為陛 下極言者。“而宋代的皇帝在審閱完以後再委派官員處理,也有一定的章程,保證了訴狀內容不被洩露,也體現了登聞鼓制度是官僚系統以外國家聯絡民間社會、獲取民間社會資訊的重要途徑。宋代的登聞鼓制度如此成熟,是皇權得到加強的體現,也體現了宋代法律中注重社會情理文化,是當時儒學復興下關愛百姓的結果。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4,登聞鼓的尾聲時期———明清

登聞鼓的尾聲時期———明清。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同時也是中央集權走向巔峰的時期,而這有意味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文化逐步走向自閉化和專制化,期間登聞鼓制度雖然仍然實行和發展,但是卻卻逐步僵化,隨著中國封建社會一起走向了尾聲。比如,明代雖然沿用了登聞鼓制度,在皇城午門設有登聞鼓,但是卻對登聞鼓的啟用做了嚴格的限制,如有不實之處會被施以重罪,還規定了戶婚、鬥毆相爭等的案件不可擊鼓。因為,明代規定對法律判決不服的人可以到監察御史處含冤,經過監察御史的允許才可以擊打登聞鼓。足見,明代的登聞鼓使用程式十分的嚴苛。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而清代延續了明代對登聞鼓制度的嚴苛規定,擊鼓需有極大的”苦冤“。到了光緒28年,登聞鼓制度甚至直接被廢除了,登聞鼓制度也就此結束。從登聞鼓制度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登聞鼓制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作為對傳統司法制度的補救,以一種直訴制度的形式為百姓表達冤屈提供了通道,其目的在於強化宮中與府中、皇權與政權乃至百姓的聯絡。登聞鼓制度是古代封建帝王廣開言路、開張聖聽的機構,是藉助百姓之口,透過擊鼓直達天聽的方式對傳統官僚體系的監督和警示。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第二,登聞鼓制度的司法實踐,歷代處理的典型案件,體現其實踐作用

透過上文可知,登聞鼓制度是民情上達、糾錯冤假錯案的重要制度。也是中國古代直訴制度的代表。登聞鼓制度不僅是民間擊鼓鳴冤的保障,也是保證司法公正的制度,是中國古代司法救濟的重要途徑。這和登聞鼓制度的直訴性質有關,作為上訴機制,如果百姓遇到重大的冤情,可以不拘泥於常規的訴訟程式,直接擊鼓告御狀,它在歷朝歷代都處理了典型案件,發揮了它的實際作用。

1,登聞鼓制度處理的典型案件:吉翂盡孝、元吉伸冤、李嘗救父

登聞鼓制度處理的典型案件一:吉翂盡孝。比如,《梁書》記載:”吉翂,父為吳興原鄉令,為奸吏所誣,逮詣廷尉……其父理雖清白,恥為吏訊,乃虛自引咎,罪當大辟。翂乃撾登聞鼓,乞代父命……敕付太常旌舉。“說的是一個叫做吉翂的人,他的父親被奸詐的官吏誣陷,其父被誣陷後一心求死,吉翂為了救自己的父親擊打登聞鼓,之後經過審理,他的父親冤情被洗雪。足見,登聞鼓制度是保證司法公正的制度,讓百姓伸冤有路。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登聞鼓制度處理的典型案件二: 元吉伸冤。比如,《宋史》記載: ”京城民王元吉者,母劉早寡,有奸狀……又懼元吉告之,遂遣侍婢訴元吉病將死。推吏受劉賂掠治……元吉令妻張擊登聞鼓訴之,上怒,韓昭裔、宋廷煦悉坐免所居官。“說的是一個叫做王吉的人,他的母親與人有姦情,因為怕王吉告發而誣告王吉,官員收受了王吉母親的賄賂判了王吉有罪,之後王吉的妻子擊打登聞鼓,使得王吉一案昭雪。足見,登聞鼓制度是民間伸冤案的重要途徑。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登聞鼓制度處理的典型案件三: 李嘗救父。比如,《宋史》記載:”開封女子李嘗擊登聞鼓,自言無兒息,身且病,一旦死,家業無所付。詔本府隨所欲裁置之。李無它親,獨有父,有司因系之。李又詣登聞,訴父被縶。“說的是開封有個女子叫做李嘗,她得了重病因為只有父親一個親人,所以想要將自己的產業託付給父親,但是其父親被冤入獄,李嘗敲登聞鼓為父親鳴冤成功。足見,登聞鼓制度是民間伸冤案的重要途徑。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2,登聞鼓制度處理的典型案件,體現了登聞鼓制度的作用:伸冤有路與梳理情理

透過以上登聞鼓制度處理的三個典型案件,可見登聞鼓制度的實踐作用。而登聞鼓制度的實踐作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伸冤有路與梳理情理。

2.1伸冤有路

一方面,登聞鼓制度的實踐作用為伸冤有路。這和登聞鼓制度的本質有關,上文已經講到,登聞鼓制度是國家許民言事、施民以德的制度,是對傳統司法的補救制度,也是百姓鳴冤的直訴制度。而在吉翂盡孝與元吉伸冤、李嘗救父案中,就反映了登聞鼓制度為百姓提供了鳴冤的途徑,體現了登聞鼓制度使得百姓伸冤有路,監督了執法官員不可肆意妄為,也為糾正冤假錯案提供了途徑。反映了冤情可以上達天聽,是統治者以民為本理念的體現,是國家給予民間伸冤的一種保障。可見,登聞鼓制度作為許民伸冤的實際作用十分突出。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2.2梳理情理

另一方面,登聞鼓制度的實踐作用為梳理情理。這也和登聞鼓制度的本質有關,登聞鼓制度是封建社會的直訴制度,而直訴就意味著可以不走尋常的司法途徑鳴冤,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法律中對社會情理文化的體現。比如,上文提到的李嘗救父一案就是李嘗孝心的體現,而此案冤情得到洗雪,是國家法律在正確裁決案件的同時,對於李嘗孝心的慰藉,中國傳統司法情理文化的體現。比如,吉翂盡孝案中,《宋史》記載君主也由衷發出的”禁系淹久,甚可憐也“的感嘆,也正君主的種情感,對案件的洗雪有一定的助力,這也是中國傳統司法情理文化的體現。所以,登聞鼓不僅是一種對司法不公的情理修復,更是中國封建法律重視情理的體現。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三、登聞鼓制度的施行意義

1,登聞鼓制度有和諧性,維護了社會的統治秩序

首先,登聞鼓制度有和諧性,維護了社會的統治秩序。登聞鼓制度是中國歷史下的產物,他的實施給百姓傳達出一種觀念:伸冤有路,登聞鼓制度的存在有了順民達聖、理順民怨的意義。而這樣的觀念有利於穩定百姓心中的不平之心,也對於不法者有很大的震懾,使得法治執行得以和諧,對於維持社會的穩定有一定的作用。同時,登聞鼓制度的施行也考慮到了一定的社會情理,將國法與情理相融,使得登聞鼓在糾正司法不公的同時,也考慮到百姓的情感需求,將人治與法治進行了融合,對於維護社會的統治秩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2,登聞鼓制度,體現了法律的民族性

其次,登聞鼓制度,體現了法律的民族性。登聞鼓制度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方便百姓伸冤,是民間百姓表達意願的產物,之後經過歷代的發展和豐富,登聞鼓制度成為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民族智慧的結晶。登聞鼓制度的直訴形式,為百姓抒發情理提供了渠道,上文提到的幾個案件中,”吉翂盡孝、元吉伸冤、李嘗救父“都體現了重視孝道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社會倫理的體現。而擊鼓訴冤的方式,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求正義、重民意的傾向,更是中國”公道人心“觀念的體現。所以,登聞鼓制度彰顯了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體現了法律的民族性。

登聞鼓:直訴制度的代表,為傳統司法提供補救,體現社會情理文化

總結

綜上所述,登聞鼓制度是中國直訴制度的代表,既為傳統司法提供了補救,也體現中國傳統社會的情理文化。因為,登聞鼓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和中國歷史息息相關,經歷了原初時期、初創時期、成熟時期、尾聲時期,而它在形成過程中蘊含了中國法律體系中重民心的內在精神。並且,登聞鼓制度作為司法實踐,在歷朝歷代都處理了典型的案件,發揮了實際的作用,並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伸冤有路與梳理情理。值得注意的是,登聞鼓制度的施行也有一定的意義,不僅維護了社會的統治秩序,還體現了中國傳統法律的民族性。

推薦文章

  • 生動鏡頭語言讓國寶“開口說話”

    生動鏡頭語言讓國寶“開口說話”該片聚焦“中國曆代繪畫大系”這一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以《匯聚》、《賡續》、《彌新》為分集,不僅全景式記錄了海內外繪畫珍品的數字化匯聚過程、揭秘國寶流傳與失落過程中的故事,更以點帶面,生動講述了中國繪畫史發展的文...

  • 《校園最強修真》第87章 何姿婭的想法

    ”說完,楊旭轉身就離開了,這下就剩下何姿婭跟小蘿莉兩個人,大眼瞪小眼的望著,小蘿莉就說道,“你那點小心思就收起來吧,跟我搶老公,可能嗎...

  • 想穿出少女感試試這3條連衣裙,又美又清爽,心動感爆棚

    想穿出少女感試試這3條連衣裙,又美又清爽,心動感爆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生開始愛上了能讓人看上一眼就心動不已的少女感穿搭,但並不是所有女生都知道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實現願望,其實穿出符合自己預期的美很簡單,只需要多試試下面這3條連衣裙就可以輕鬆做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L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