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不是可恥的分裂者,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由 出黑科技部 發表于 運動2021-10-11
簡介兩黨透過提名他們信任的並且能堅持綱領的候選人來獲得獨立人士的支援,卻並不能接受切斯特·艾倫·阿瑟,也厭惡了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

呂切斯特到底是誰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執政的一屆美國政府證明了一點,正如改革者所言,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從來都不是一個可恥的分裂者,或者換句話說,他始終如一地堅持了自己的立場。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有尊嚴地離任了,但他還是希望透過再次得到共和黨的提名而證明自己,陷入一場候選人之爭。在提名的結果揭曉之前,無法預測兩黨分別會支援誰為候選人。

以前共和黨人為主要成員的獨立人士希望保留上屆政府取得的成果。他們希望能延續文官制度改革,並繼續關注關稅問題。1883年,關稅下調方案失敗反而讓他們心中燃起了希望,決心加強改革力度。長期以來,他們並沒有把脫黨運動或是其威脅看在眼裡,黨派團結於他們意義甚微。

兩黨透過提名他們信任的並且能堅持綱領的候選人來獲得獨立人士的支援,卻並不能接受切斯特·艾倫·阿瑟,也厭惡了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

切斯特·艾倫·阿瑟註定不會獲得候選資格,因為他特立獨行,不免運用政治手段對付了某些政客,既疏遠了堅定派,也沒能贏得改革者們的支援。1882年秋,他竟允許財政部長查爾斯·詹姆斯·福爾傑在保留原有職務的同時作為共和黨候選人參加紐約州長的競選,干擾了該州正常的競選活動。

這一事件讓人們認為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利用權力插手地方競選,庇護查爾斯·詹姆斯·福爾傑,引發反對情緒,導致查爾斯·詹姆斯·福爾傑落選。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對《排華法》和《河流與港口法案》的否決讓他更加不受歡迎。最終,他沒能勝過將他視為阻礙的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而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對下一次全國大會已迫不及待。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不是可恥的分裂者,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4年,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成為共和黨領袖的唯一人選。他深諳自己作為領袖的不足之處,就像他了解自己所有的弱點一樣。透過黨派鬥爭獲得顯要地位的人幾乎不可能得到提名或當選。

像亨利·克萊、丹尼爾·韋伯斯特和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那樣的人,在鬥爭的過程中樹敵無數,不可能入圍全國競選。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有著與他們一樣的缺點。他與羅斯科·康克林的鬥爭一直在持續,與堅定派之間也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關乎他名譽的老問題也不會消失。

1884年初,儘管有很多反對的聲音,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還是成為領先的提名候選人。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控制著那些支援他的人。在星標路線事件曝光之後,斯蒂芬·華萊士·多爾西辭去了職務,而他的同事斯蒂芬·本頓·埃爾金斯仍然做著土地投機的生意。

局面掌控在脫離黨派的人手中,也掌控在那些在1883年阻礙關稅政策修訂的人手中。在很多獨立人士眼中,關稅下調政策根本不可能出現在由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執政的政府。他們也質疑他在文官制度改革中的誠意,認為任何一個品質上有疑點的人都不應該成為總統。

因此,他們提議提名在1880年就推薦過的參議員喬治·富蘭克林·埃德蒙茲,也就是後來的參議院議長為候選人。其他在當地擁有支持者的候選人分別是伊利諾伊州的約翰·亞歷山大·洛根將軍、約翰·謝爾曼和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

1884年6月,共和黨在芝加哥召開代表大會,拉開了黨內競爭的序幕。一開始,由喬治·威廉·科爾蒂斯帶領的資深獨立人士,輔以年輕的馬薩諸塞州的亨利·卡伯特·洛奇,以及紐約州的西奧多·羅斯福,打破了全國委員會原提名名單,根據他們的意願任命了會議主席。

但控制著政治綱領的共和黨中堅分子聯合起來確定了提名,使得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和約翰·亞歷山大·洛根當選。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很清楚黨內對他的強烈反對,惴惴不安地接受了提名。面對這一結果,改革者們只能悻悻而歸,許多人甚至暗下決心堅決不讓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領導自己。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不是可恥的分裂者,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隨著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的提名,“超然派”誕生,其影響比最近發生的脫黨運動還要大。“超然派”這個名字的由來並不清晰,但它作為一個無禮的綽號而廣為人知,而後被黨派中堅分子用來指“自以為是”的改革者。

一名中堅分子對其引用《啟示錄》裡的一段話:“你既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超然派”對共和黨要比對民主黨更具攻擊性。對於“超然派”,民主黨更多的是困惑而不是嘲諷。一位民主黨參議員說道:“我知道,我們今天處在一個政治改革氛圍濃厚的社會。

我也清楚,在愛沙尼亞派政治哲學家的神聖指引下,我們不再是某一黨派的虔誠信徒,我們不再承認政黨義務、政黨責任、政黨紀律和政黨職責,會心甘情願地獻身於政治修道主義。但我會保留一個缺點,即用我卑微的方式注意並警惕共和黨領袖的目的、計劃和手段,正如我過去一直努力要做到的。”

超然派一離開芝加哥就開始與民主黨領袖談判。《國家》《晚郵報》與超然派走到了一起。此後,戰時曾是聯邦刊物、後來隸屬於共和黨旗下的《哈珀週刊》不再支援共和黨候選人。

1884年6月17日,這次叛亂的領袖——《哈珀週刊》的編輯喬治·威廉·科爾蒂斯與超然派在《哈珀週刊》的一處辦公地點約見,詳談聯盟事宜。他們的問題是,提名一個超然派候選人被擊敗,還是合作支援民主黨候選人當選。

並不是所有改革者都厭惡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紐約論壇報》霍勒斯·格里利的繼任者懷特勞·裡德就仍然是共和黨的中堅分子。亨利·卡伯特·洛奇回到馬薩諸塞州參與拉選票的遊說活動。

因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被提名而失意的西奧多·羅斯福也是共和黨的中堅分子,從競選失敗中走出來後開始在美國遠西區的牧民生活。如許多人一樣,他堅信改革必須在一個政黨的領導下進行才能行之有效。越來越多的改革者與超然派站到了一起,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當選的機率受到了影響。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不是可恥的分裂者,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超然派拉開了與民主黨領袖合作的序幕,推舉年輕民主黨律師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為候選人。1881年,他作為布法羅市長進入公眾視野,又在1882年當選紐約州長,負責改革事宜。

在競選中,他得到了超然派改革者的支援——這些人不支援查爾斯·詹姆斯·福爾傑做候選人,也不滿聯邦政府插手地方政治。作為州長,他很快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以倔強、誠實的個性與獨立的判斷力而聞名。與塞繆爾·瓊斯·蒂爾登一樣,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成了一位無公認領袖的政黨內最有前途的候選人。

在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代表大會上,其他兩個候選人反倒使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更快地成為主張改革的候選人。在反壟斷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指責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是勞工的敵人,但本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的聲譽並不太好,他的敵意反倒有助於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

在瞭解到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是紐約州長之後,坦慕尼協會的約翰·凱利也開始反對。當然,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的支持者可能會說:

“我們愛戴他正是因為他的敵人。”在第二輪投票中,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得到了提名,而印第安納州的托馬斯·安德魯斯·亨德里克斯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政治綱領中充滿了“改革”以及“關稅”的字眼,但後者並非像改革者們期盼的那樣。

正如1884年各黨派的立場一樣,候選人性格比政治綱領或黨派名字要重要得多。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的品質吸引了獨立人士對他如同對民主黨一樣的支援。南北戰爭時期,因為兄長們在軍隊任職,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需要供養老母親,所以避開了銅頭蛇的嫌疑。

斯蒂芬·格羅弗·克利夫蘭支援健全的貨幣政策,認為關稅應納入財政收入,並決心進行文官制度改革。不像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那樣在各黨派中樹敵,他對共和黨反對者們也有特殊的吸引力,使遊說的重點從議題轉移到對他個性的討論上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