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由 晉榮快訊 發表于 運動2021-09-29
簡介3、“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在民俗方面的說法一、我國民居“老屋場”的家庭繼承規矩

過房是什麼意思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看到這句農村俗語,讓我想起了另一句流傳一些農村地區的俗語:“往後移,死老人”。這裡的“老人”指的是建房家的老人。這兩句俗語講的就是一回事,在房屋拆舊建新時,非常忌諱向後退。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說出來的話,往往不用承擔責任,話是這麼說,信不信由你,事情發展的結果,好賴不怪。古代社會,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阻止人們不要去做某件事情,我國民間傳統俗語,大多用極為誇張的手法,先把人嚇唬住,以先入為主的方式,讓人們在心理接受俗語中所說的規則。比如說,“果樹過房,家敗人亡”,“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明堂如簸箕,子孫窮到底”,如此等等。

這裡要弄明白“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這句話,就要先要了解,這句話到底指做什麼事?

俗語中提到“磚”,肯定與建築物有關。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指舊房屋的翻修,把原來的舊房屋拆掉後,在舊房屋的基礎上蓋新房屋。所蓋的新房屋又專指正屋(主屋),如果是四合院,其他東西(左右)房屋和前面的對面屋,則不在這種說法內,新選址的宅基地蓋房也不在這種說法內。

1、“一山”與“一磚”指什麼?

“山”就是古代傳統建築中的“山牆”,即房屋兩邊的牆體,民間又稱為外橫牆,是建築物的專業術語,就像房屋的房簷叫“滴水”一樣。山牆的作用主要是把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在傳統磚木結構的房屋中,內為木結構建築,外圍是純磚牆,所有外部的牆體(實際為三面,即左右兩面和後面)均稱封火牆。其功能就是防火,如果一家人不幸發生了火災,依靠牆體的阻隔,不會殃及鄰居的房屋,同樣的道理,鄰居家不幸發生火災,也不會殃及自家的房屋。這就是封火牆的來由。

一些傳統建築中的山牆,一般來說比較厚,其基礎的尺寸,一般在60釐米左右。“一山”就是一堵山牆基礎的厚(寬)度。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一磚”,即一塊磚的寬度。古代磚的規格有多種多樣,既有官方規格,也有民間規格,各地制磚的規格也不一致。不管是官方制磚規格,還是民間制磚規格,一般根據建築的需要有不同大小不一的樣式。這裡以我家鄉古磚最大規格的古式“三六九”磚為例:我家鄉古代民居砌牆使用最普遍的磚,稱之為“三六九磚”,即厚度三寸,寬度六寸,長度九寸,換算成現在的國際計量標準,就是10*20*30釐米。也就是說一塊磚的寬度為20釐米。

一般來說,按建築的通常說法,以磚的寬度來計算一塊磚所佔的房屋進深尺寸。因此,向前或者向後挪一磚的尺寸,就是一塊磚的寬度。也就是說,向後挪一磚,也就是向後多挪20釐米的距離。

這樣說來,“一山”是“一磚”寬度的三倍。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因各地的古式磚規格、山牆的厚度也不一樣,在這裡,為了說明問題,我只是以自己家鄉的古式磚和古式民居的山牆為例,其他地方未必是這種尺寸。但總的來說,山牆的厚度尺寸是磚寬度尺寸的數倍。正屋(主屋)的山牆尤其如此,那是因為正屋(主屋)的山牆,一般比東西屋的山牆要厚,這樣會使正屋更牢固,也更能突出正屋地位的氣勢。

2、“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之說,是否是為了照顧鄰里關係?

我給出的回答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現在的相鄰關係,國家有法律專門的規定,古代同樣也有律法規定。舊時,除了律法有規定外,村莊還有村規民約也有規定,民間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這種規定就更加詳細。我們現在的人,還真的用不著為古人的鄰里關係去操心。事實上,舊時農村的傳統鄰里關係,講究符合情理,人們的規矩意識不比現在的人差。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舊時的規矩,民居鄰里之間的房屋的滴水不能過界,也就是要“天地一統”,不能“佔天不佔地”,也不能“有地無天”。也就是說蓋房時,不能把屋簷伸展到別人的地盤上去,包括遮蓋別人家的空地和房屋。你自家的屋簷滴水只能滴在自家的土盤上,不能越界。

有一些村莊,村民群聚在一起,房鱗次櫛比,宅基地緊張,寸土寸金。這樣免不了鄰里之間房屋挨房,房簷接房簷,下小到中雨還好,一旦下大暴雨,靠得太近的屋簷滴水,就要衝出到人家的地盤上去。那些滴水又是怎麼處理的呢?其實,我們現在的人不要低估古人的智商,他們早就想好了解決的辦法。他們會在相接的房簷處共同架設一根木梘(或竹梘),兩家的簷水流入木梘後,木梘將簷水接到外面,這樣兩家均不受影響。這種木梘,在一些現在儲存完好,房屋密集的古村,還可看到。

事實上,只有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因對農村傳統民俗不太瞭解,才認為“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為了照顧鄰里之間的關係。這純粹是一種自己的臆想。要證明這種臆想是否歷史民俗事實相不相符合,其實很簡單。比如說,舊時,一個單家獨戶,或者單家獨院的人家,要翻修房子,同樣要遵守“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這樣的民俗規矩。他們哪來的鄰里需要照顧呢?再說,如果正屋後面是自家的菜地、果園、後院等,也同樣影響不到鄰里關係,但在翻修房屋的時候,同樣不能把新建的房屋往後挪。還有,房屋往前移同樣也有鄰里關係,也會影響到前面的鄰居,難道能夠厚此薄彼,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

這隻能說,翻修房屋可以往前趕,不能往後挪,是民間普遍的傳統習俗,一種民間翻修房屋的講究,並非為了照顧鄰里關係才不能後退。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3、“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在民俗方面的說法

一、我國民居“老屋場”的家庭繼承規矩。

農村有一句風水順口溜:“長財不離老屋場”,還有一些農村則說:“吃飯不離老屋場”。老屋場,可以是一個家庭孩子們一起住過的房屋,後來都離開到別的地方去安家了,也可以是數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先祖住過的房屋,或者宅基地,子孫分佈在各地。

老屋場和老祖墳一樣,都被認為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根。一般來說,老房子是可以變化的,年代久遠了,房屋就要更新換代,而老屋場(宅基地)所在地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舊時,我國民間的家庭,能夠繼承老屋場的兒子,可以說表現了古老的家庭繼承方式。這種方式,根據古代地域文化的差異,在我國民間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長子是名正言順老屋場的繼承人,其他的兒子都要另擇地方建房發展。這就與封建社會時期皇族立太子的規矩是一樣的。

另一種是長江以南的滿崽繼承製。民間至今還流傳“滿崽守老屋場”的說法。滿崽,一般是南方父母對家中最小的兒子的稱呼。比如說,民間俗語說:“爺爺愛頭孫,父母愛滿崽”。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分家的時候,家中其他兒子要另擇地方建房,老屋場由家中最小的兒子繼承。這與我國傳統尊老愛幼的思想有關。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二、民居“老屋場”的翻修講究。

農村建房雖然稱之為“千百年的好事”,但是,世上只有千年不倒的樹,沒有千年不朽的木,因此,也就沒有千年不倒的房屋(古代的民居大多為木結構,或者磚木結構)。

前面介紹過,關於家庭或者家族的老屋場有兩句俗語,即“長財不離老屋場”,“吃飯不離老屋場”,凡是從老屋場走出去的人,或者後裔,對老屋場都有一種割捨不掉的石感情,一種樹葉和根一般的感情。這些人認為,雖然他們或他們的祖先從老屋場走出來了,但是,老屋場的“風水”依然還“顧”著他們,他們還靠老屋場的“風水”吃飯,這與靠祖墳庇佑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因此,他們對老屋場十分關注。

農村有一種現象,很多家族居住過的老屋場,老房子倒塌之後,或者拆除之後,宅基地就一直空在那裡,再也建不起新房屋。在我家鄉一個村裡,一個姓氏的老屋場,是宋朝時的修建的房屋,自祖屋倒了後,就再也沒有建房,空在那裡,成了周圍人家的曬穀坪。每當有外地來尋根問祖的族人,除了上祖墳祭祖外,還要到老屋場來看看,緬懷祖居之地。

後人在老屋場建不了房子,無非有兩點。

一是族人為了所謂的“風水”不遭破壞,集體出提要求,條件太苛刻。而繼承老屋場之人的後代,因老屋場太窄(清代以前建農村的民居大多比較小,主要是古代《黃帝宅經》之中“五虛五實”的影響,把房屋建得很小),宅基地沒有拓寬的餘地,寧可選擇別的地方建房。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二是兄弟或族人商協意見不一致。老屋場在子孫分家過程中,出於兄弟共有的原因,而兄弟家又各有後代,結果年代越久,後代也就越多,共同擁的人老屋場的人自然也就越多。人們認為老屋場是發財之地,家族之中誰都想擁有老屋場的建房權,因擁有的人太多,都想要,往往協商無果,自然就誰也建不了房子,只好空在那裡,一空就是幾十年或數百年。

能夠在老屋場翻修建房子,舊時的說法(現在就不一樣),大多是家庭或家族人丁不太旺的後人,沒有族人來干涉在老屋場翻修建房。還有一部分即便家族比較大,但因是單個家庭,或兩個小家庭繼承了老屋場。這兩種情況,在翻修建房子不存在糾紛,或者糾紛少。

民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聯絡的。因此,本文先要講清楚了這些歷史背景,接下來才好講民俗問題。

關於“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中的民俗禁忌,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老屋場翻修建新房子,在原來房屋的基礎上,只能往前移,不到後退。往前移,既意味著“向前”,即孫子後代向前發展,也有“進前(諧音進錢)”的寓意,代表孫子後代源源不斷進財富。而向後移,則是“後退”,既有退財的意思,也有回到老路上的意思,人們以為不吉。

舊時人們認為,後退對不起先人,因此,民間才有“向後移,死老人”之說,把老屋場翻修建新房子向後移,上升到一種舊時人們普遍推崇“孝道”高度。如果有人在老屋場翻修建新房子向後移了,那就會使家裡的老人死去,這就是不孝。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把建房子和孝道聯絡在一起,在舊時社會,又有誰敢不按規矩辦嗎?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至於為什麼房子翻修新建,為什麼一定要向前?雖然民間說是“進錢”的意思,但我想,這也許是古人的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精氣神,也與過去很多地方崇文尚武有關。

古代的軍隊的行武操練中,步伐永遠是向前的,沒有後退一步的動作,要往後走,得轉過身後,朝前走一步,再轉過身來。就是十多年前,我們部隊的佇列條例之中,也是沒有“後退一步走”的動作的,也忌諱這一說。軍隊只能勇敢向前進,哪能後退呢?

我們排除舊時迷信的說法,房子翻修新建只能前移,不能後退,是否與軍隊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其二是忌新建房子與老房子的基礎重合。舊時民間有俗語說:“房上加房,家敗人亡”、“牆上加牆,家敗人亡”,指的就是房子翻修新建與老房子的基礎重合。

不過,現在的人,從現在的思維角度出發,認為這兩句俗語是在房子上面加房,會造成基礎承受力不夠,存在房子倒塌的隱患。這只是現在人對俗語與時俱進的看法,想法也沒有錯,畢竟房屋最重要的是安全。但是,事實上兩句俗語的原意,指的是老房子拆除後,使用其原基礎建新房。再說,過去大多為磚瓦房,難道上瓦揹回牆不成?

因此,新建房子與老房子的基礎重合,為人們所忌諱。從風水學角度來說,老房子透過基礎吸進了老屋場的地氣,移到一下基礎建新房,就會有新的地氣,也就會有新的運氣。再說,舊時,民間相信風水中的“好地孬地,六十年雙轉氣”之說,也不敢使用老房子的基礎,怕對新房子不利。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翻修新建房子的基礎,必須要稍微移動一下,左右平移也可以,向前稍移一點是最佳的,或者寧可向前多移一點距離,但決不能往後移一點點。這就是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 的真正意思。

今天,農村建房,已經比過去的房子大多了,在翻修新建時,一般都是充分利用自家原宅基地的面積,科學規劃和設計,以安全、宜居為標準,已經不存在“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之說。現在的人們早已打破了舊時代殘留的迷信思想,一切皆以科學為標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