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社論」“優先發展慢行交通”釋放什麼訊號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3-01-13
簡介這種出行方式不僅有利於環保,有益於增強市民體質,同時也能讓市民在“慢”的過程中放鬆身心,釋放緊張生活帶來的壓力,讓出行不再只是從A到B的目的性位移,而是有一個欣賞城市風景百態、感受城市多彩魅力的過程

交通的四性是指什麼

「社論」“優先發展慢行交通”釋放什麼訊號

10月13日,上海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相關情況。其中提到,未來十年,擬讓中心城平均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以內;同時將慢行交通提升到優先發展的地位,切實提升出行體驗感,全方位營造宜行宜騎、全齡友好、空間融合的慢行交通環境。

所謂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腳踏車、公交等慢速出行方式。這種出行方式不僅有利於環保,有益於增強市民體質,同時也能讓市民在“慢”的過程中放鬆身心,釋放緊張生活帶來的壓力,讓出行不再只是從A到B的目的性位移,而是有一個欣賞城市風景百態、感受城市多彩魅力的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有發達的公共交通配套,發展慢行交通並不意味著降低出行效率。因此白皮書提到,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新建軌道交通線路,使主城區內軌道交通站點600米範圍的覆蓋率超過40%”。公共交通發達,快慢結合、能快能慢,市民才更願意步行、騎車而不影響出行效率。

某共享單車最近釋出的資料顯示,在上海,濱江騎行甚至是夜騎,正逐漸受到市民追捧。其中“80後”“90後”使用者佔比超六成,成為上海夜騎低碳出行的主力軍,諸如徐匯濱江、五角場大學路、富民路等地,成為夜間騎行的熱門打卡地。在自己的城市“出遊”,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都市休閒方式。

然而,當下的慢行交通系統,仍然呈現出一副“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多騎行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一段路騎著騎著就併入了機動車道,或者乾脆成了斷頭路,這常常讓一些騎行愛好者望而卻步。正是看到了這一民生需求,此次上海明確提出將慢行交通提升到優先發展的地位。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近年來,上海一直在努力向著這個大目標不斷前進,而快慢結合的交通環境,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部分。城市建設沒有終點,這種建設既包括高樓大廈、寬闊馬路,也包括河流邊的綠道、公園裡的曲徑,後者對應的是市民更加細膩的生活。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如今很多城市都孕育出了跑步族、騎行族,馬拉松、腳踏車等賽事更是如火如荼。在這樣的背景下,賦予慢行交通更多的路權,打造佈局更合理、更豐富的城市步行道和騎行道,既是廣大市民的需求所指,也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初衷所在。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發展的目的是讓人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讓城市交通該快的快起來,該慢的慢下去,兼顧效率與舒適度,滿足不同需求,是交通的科學化,也是城市生活的人本化。一座出行可快可慢、宜行宜騎的城市,無形中就會散發出棲居的詩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