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朱蘇力揚州主講“家國和天下”

由 綠楊夜話 發表于 運動2022-12-07
簡介這就意味著要以統一的度量衡保證大致公平統一的稅賦來滿足國家的財政需求,甚至要以統一、大致公平的制度吸引並篩選出政治軍事文化精英來參與到“治國平天下”中

朱蘇力為什麼改名蘇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都聽說過。它是儒家的一個流派。孟子的思路是個人的修行,而孔子、管子等把“家國天下”看成是治理整個社會的問題。

歷史上把農耕的地方叫作“國”。中國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持續到今天的。人類最早的文明是被認為是埃及文明,但現代埃及人和古代埃及人,文化和語言上等都是不一樣的。這是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並且完成了偉大變革,鳳凰涅槃。中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家,到今天變成工業化國家,製造業大國,今天60%的中國人住在城市。

朱蘇力揚州主講“家國和天下”

很多人唱過三千年前古人寫的歌——《在水一方》,這首歌是根據《詩經》改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是《詩經》裡的。

糧食、洪水、遊牧民族

在中國,有兩條大河,一條是黃河,一條是長江,齊頭並進,向東流去。此外還有淮河,平原廣闊,交流方便。河流的走向對於國家的統一具有很大的意義。中國沿著黃河、淮河等流域進行種植,農耕經濟形成的居住地都是小村莊。過去養活一個人大概需要十畝地,如果村莊大了,出去種地來回路上就會花很長時間。因此,過去沒有什麼大的村莊。這就形成了歷史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國家”的觀念離老百姓的生活較遠。

但即便如此,仍然需要有個“國”。黃河經常氾濫,抗擊洪水一家一戶不行,一個村子也不行,必須把人們組織起來。這時必須有一個領導人,帶領老百姓共同抗洪,有時還要有一定的強制性。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建立,就與大禹治水有關。而如果糧食欠收,就意味著飢餓、死亡。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遊牧民族的食物來源很豐富,但是一遇到天災,就沒有吃的了,所以往往遊牧民族更具有侵略性。這不是個人品質的問題,而是人必須活下去。對於農耕民族來說,一百人已經是很大的村子了,但是遊牧民族的部落,一萬人都是小部落,大的在漢代都是十幾萬、幾十萬人的部落。十人中出一個騎兵,一萬個人中就是一千個騎兵,來打你一百人的村子太簡單了。另外,農耕民族聚居,有固定的居住點,幾乎是等著遊牧民族來打。所以,長城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方式。

朱蘇力揚州主講“家國和天下”

多難興邦:“國”產生的原因

在這些問題背景之下,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把各個散落的村莊聯合起來。我們經常講的“多難興邦”,“多難”使這個國家必須組織起來,單獨的個體沒有辦法去抵抗,而且這種組織一定是政治性的組織。

西周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制度願景,就是把土地統治起來。儘管西周沒有辦法實現這個想法,但是它也做了些事情。比如“烽火戲諸侯”之類的故事,我們怎麼透過它來理解歷史?當時西安、洛陽等地都有軍隊,一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點起烽火,大家就都來了,共同抵抗,其實這也是團結和統一的一種體現。秦漢時期,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和文字等制度,就基本實現了這一制度願景。

朱蘇力揚州主講“家國和天下”

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

家,是以“戶”為基本單位,由血緣關係形成的村落,是農耕中國的社會基礎。村莊,尤其是單姓村莊,作為個人生活的共同體而存在。村裡有幾個關係很重要,父子關係、兄弟關係以及男女關係,從前有個說法叫“皇權不下鄉”,國家力量不到鄉鎮,要維持村子的穩定,儒家的文化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麼在“治國”之中,其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透過一系列重要制度和重要措施將各自相對封閉的農耕村落整合為一個大一統王朝,防止地方割據和分裂。這就意味著要以統一的度量衡保證大致公平統一的稅賦來滿足國家的財政需求,甚至要以統一、大致公平的制度吸引並篩選出政治軍事文化精英來參與到“治國平天下”中。

天下,是“國”以外的地區。中原為中心的農耕區形成統一的政治經濟社會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應對周邊其他文明尤其是遊牧文明的衝突。“平天下”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原王朝的主動拓展,將周邊因山川隔離的各農耕區逐步納入。另一方面則是中原王朝對周邊非農耕區的統一。當然也可以不用武力,那就和親、簽訂協議。這裡不是“齊”,也不是“治”,而是“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