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生才有出路

由 蘭彥嶺講鬼谷子 發表于 運動2022-11-29
簡介曾國藩率湘軍進攻湖北時,囑咐家人為他備辦棺材,誓與太平軍決一死戰,不獲全勝,絕不生還

在之際是什麼意思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如何控制局面並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應該是終極運用了。

“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出自《孫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意思是在絕望中找到出路。

在人生奮鬥的道路上,任何人都會遇到困境。當我們處於一個沒有退路的境況時,只能往前,不能往後,拼死鬥爭,才有可能勝出。如果什麼都不做,聽天由命,結果只會失敗。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生才有出路

既然失敗的機率都這麼高,為什麼不放手一搏呢?說不定我們自身的潛力,在這個時候就會得到空前的爆發和提升。

曾國藩率湘軍進攻湖北時,囑咐家人為他備辦棺材,誓與太平軍決一死戰,不獲全勝,絕不生還。將士們見主帥決心如此之大,士氣大漲,在湖北接連大勝。

幕僚將“備棺在家”的事寫進了奏摺,曾國藩斟酌一番後,將“備棺在家”改為“帶棺出征”。咸豐皇帝看了奏摺後,龍顏大悅,對曾國藩的忠心和決絕大加讚賞。

正是曾氏湘軍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為清廷解了圍。曾國藩每每把自己置於絕地,從而激發出最大的潛能和鬥志,全力一搏以求得轉機。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生才有出路

1860年底,曾國藩設大營於安徽祁門,作為組織湘軍圍攻安慶的指揮部,因為當時曾國藩已經把主要的兵將都派到前線作戰,身邊兵力所剩無幾,所以祁門名為湘軍屯兵重地,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座空營。

而恰在此時,突然傳來訊息,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率軍逼近,切斷了祁門大營與皖北安慶等地的聯絡。且李世賢和劉官芳兩部太平軍也同時從東、北兩個方向對祁門大營發動進攻。祁門被圍近4個月,曾國藩急得日日不能安寢,有時竟至數日方得一眠。幸有部將鮑超等人拼死救援,才得以脫險。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生才有出路

1861年4月,曾國藩移駐休寧期間,組織近萬名湘軍對徽州城發動攻擊,以期再次佔領該城,疏通皖南至浙江的糧道,但幾次出戰均告失敗。

湘軍對徽州的進攻久久不得戰果,曾國藩心中很是著急,於是下令官兵攻撲城牆。而太平軍則趁機暗開城門,派一隊精兵出城劫營。湘軍大敗。曾國藩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退回祁門後,吩咐身邊的人為自己的後事預做料理,然後將湘軍分兵於安慶和祁門,決心對抗到死。但命運又一次眷顧了向死求生的曾氏湘軍——太平軍因為發生內訌而突然於一夜之間撤得乾乾淨淨……

歷經生死讓曾國藩對世間的成敗甚是了悟,他給湘軍名將劉松山接連寫過兩封信,教導他凡享有大名者,無不從堅忍艱苦而成。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國藩給江西一候選縣丞也講了這番話:古來忠臣孝子,多半是處逆境磨鍊出來的。若一片順境,有何難處?

雖然寥寥數語,但都是可以在人生中真實受用的大智慧。

在前途未測、局面危險之際,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人生才有出路

很多時候,成功或者失敗,最終取決於意志的較量。意志力強的人,能夠堅持到底,與命運展開鬥爭。而意志力弱的人,只能任由命運去蹂躪自己。

無論何人想做成一番事業,都得經受磨難,體驗絕地生存的境遇。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而能成就事業的人,必定具備與困難作鬥爭的意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