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由 若楓雲史 發表于 運動2022-10-11
簡介03時隱時現的傳國玉璽在接下來中國歷史的階段之中,傳國玉璽真真假假,讓人難以琢磨

玉璽寫的什麼字

這是一片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佔比70%的山地像這條巨龍的脊樑。

在西部,它守望著帕米爾的雄鷹;在北方它傾聽著大興安的虎嘯;

在南方,密林蔥鬱,它撫摸著湍急的大江;在東部,它於平坦中站立,承載厚重的文明。

它是山脈,是一片聚合的向心力,它是山脈,是一方堅實的國土。它是堅守,是傳承,是億萬年滋養出來的溫潤。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它是石頭,它也不只是石頭。它身上,是國祚的繼承,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它是傳國玉璽,誕生於山巒,又成為華夏曆史的綿延山脈。

那是一個有著風雨詭譎的歷史畫卷的時代,也就是在那個時代,它跳脫出了自然的身份,第一次觸碰到了這片厚重的承載文明的土地。

那個將它捧起的人來自楚國,名叫卞和。

楚國於當時仍荒涼不堪的長江流域生長繁衍,這個在如今看來顯得清冽美妙的國名,在當時卻與蠻荒、粗暴相聯絡。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生於中原的國度,將楚國視為南方的蠻夷,認為她不是中華文化的成員,在春秋時期,更是有著“華夷之辨”將深刻的民族主義色彩發揮得淋漓盡致。

可就是在這樣一片蠻荒的蠻夷生存之地,卻誕生了日後被奉為封建時代中華正統身份象徵的國寶。

傳國玉璽有著怎樣的發展史?又去了哪裡呢?

01

從和氏璧到傳國玉璽

那時的它正經過了億萬年的洗禮,沉睡在一座名為荊山的山脈之中,山下河流交錯縱橫,為它的沉睡輕唱著搖籃曲。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然而,倏忽之間,它卻感受到了刺眼的光芒,那似乎還是億萬年前的溫暖。那時的它,還是一顆小小的礫石,風在推動它,摩挲它,就像如今這個捧著它的雙手似的。

那人是卞和,是一名楚國的石匠後人,他在山中勞作之時,見到了一對鳳凰,落在了對面的山包之上,常言道: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於是,他便前往山包上鳳凰行進之處觀察,便發現了這塊與周邊的山石似乎有不同氣場的石頭。

也許是這塊玉石獨特的魅力透過粗糙的外表散發了出來,與卞和產生了同樣的磁場,卞和認出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璞玉。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透過那自然賦予的石灰色的保護層,他看到了那包含在內裡的這塊玉石的溫潤華美。

卞和急忙將這塊兒美玉獻給自己的國君。而這塊美玉的原石卻被國君身旁的鑑定者鑑別為普通的石頭。於是,犯了欺君之罪的卞和便被挖去了左邊的膝蓋骨。

下任國君繼位之後,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卞和被挖去了右邊的膝蓋骨。

下一任國君繼任之後,卞和於荊山之下哭泣三日,淚乾泣血,他所悲哀的不是自己遭受酷刑的悲慘遭遇,而是真正的璞玉不能被人所識別。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清楚,這塊兒被兩次辨別為普通石頭的玉石在被剖開之後,便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天下奇寶和氏璧。

於是,它擁有了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身份——美絕戰國的玉石珍寶。

時值戰國時期。這是一段比拼軍事與國力的歷史階段。除了蠻力與勇武的對抗之外,還有縱橫捭闔的策士穿插於整個戰國的歷史故事之中。

這塊兒陡然出現前無古人的美玉,當然也就成為了當時各諸侯勢力所爭搶的物件,因為擁有和氏璧,便等於擁有了冠絕天下的珍寶,而這正是國力的終極象徵。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所以在戰國時期,圍繞著和氏璧,誕生了眾多經典的歷史故事。

像是在赤山之宴中,張儀被楚國國相昭和懷疑偷竊和氏璧,張儀在這次宴會上的受辱,也是其日後縱橫捭闔,在秦國實現抱負後大肆略楚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和氏璧相關的還有著名的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在這一故事之中,和氏璧又與秦國、趙國這兩大戰國強國聯絡在一起。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間,各國之間的交戰謀略也漸漸地消散於西來的狼煙風沙之中。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長平之戰,秦朝統一之前最後一次大決戰,在這次決戰之後,秦國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無可撼動的霸主。

此後,秦國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分裂即將在這片土地上結束,和氏璧也隨這統一的步伐到達了秦國的手中。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旁出。

那個群雄逐鹿、弱肉強食的時代結束在秦國的旌旗之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得以建立,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秦王嬴政認識到自己的功績之高,上可齊三皇五帝,因此將自己的稱號改為皇帝。

百家爭鳴時期陰陽家所倡導的“五德終始說”為秦王嬴政統一天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援,所以,秦國的統一被視作天命所歸。

那代表著終極國力的國寶和氏璧,便要更換身份,以皇帝專用之印的形象再次呈現於世人面前。

玉璽便成為皇帝之寶,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這八個大字,讓皇帝的使命變為上天神授,因而,國運必將永久昌盛。可是,這八個大字也僅僅是美好的願望罷了。

02

傳國玉璽的爭奪與“詛咒”之說

秦子嬰元年冬,這方代表著至高權力、國祚傳承的玉璽,被秦王子嬰跪拜著捧獻給了沛公劉邦。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秦二世而亡,另一個偉大的王朝正在孕育中。

傳國玉璽,在劉邦手中再次升起,這讓當時作為起義軍之首的項羽十分不滿。

於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場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重要戰爭,圍繞著這方傳國玉璽所代表的集中皇權,鋪天蓋地的展開了。

最終,這場戰爭,由一位英雄的悽然落幕和一位霸主的強勢崛起寫下了結束詞。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強大鼎盛的西漢帝國就此拉開了序幕:文景之治,漢武帝雄才偉略得大一統無不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錄。

那方傳國玉璽亦隨著西漢帝國開國後各位君主的或明智或昏庸的決策,守望著長安城及其延伸出去的萬里國土。

開闢絲綢之路時,有它的見證;遠征匈奴時,有它無聲的吶喊;巫蠱之禍時,它也在那朝堂之上,無聲

長嘆。

傳國玉璽就這樣見證著西漢王朝的興衰,昭宣中興、霍光輔政、劉賀被廢為海昏侯等等,直到王莽的出現,結束了西漢的黃昏。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在王莽篡權的過程之中,傳國玉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傳國玉璽,王莽只能被算為篡權,無法以正統身份服眾。

這一道理,西漢的最後一位太后王政君也深知,因此,面對王莽嫡系的搶奪,太后王政君不惜怒摔玉璽。

傳國玉璽就這樣被磕失了一角,後由王莽找工匠用黃金將其修補,傳國玉璽,再度更換了模樣。

就像傳國玉璽有了新的模樣一樣,王莽希望能透過改革讓自己所建立的新朝名副其實。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然而,曾經深得人心的王莽,因為其過分理想主義,甚至有些倒行逆施之嫌的改革內容,讓其遭受了最為徹底的背叛。

這一次,他沒有再次受到上天的眷顧,位面之子劉秀,與其所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兵指王莽新朝。昆陽一戰,王莽精銳損傷殆盡。

這個短暫的王朝,同樣也沒有能夠達到傳國玉璽上所說的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也正是在王莽新朝覆滅開始,直到大隋王朝覆滅,在中間這段分分合合的歷史時期之中,被作為國家至寶象徵的傳國玉璽,漸漸地被人們質疑:它是不是攜帶了某些覆滅的詛咒?

因為在這期間,擁有傳國玉璽的王莽被農民起義軍消滅,玉璽傳至更始帝劉玄手中。

而僅僅三年之後,入主長安的更始帝便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兩路夾擊之下被迫投降,隨後被殺。

再接著,傳國玉璽就到了赤眉軍所擁立的劉盆子手中。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不出意外,劉盆子也在短時間內被劉秀擊敗。再快進到東漢末年,玉璽落入江東之虎孫堅之手,孫堅被黃祖部將暗箭射中而亡。

傳國玉璽流落至袁術手中,袁術旋即手持傳國玉璽稱帝,與後世那位袁姓倒行逆施稱帝之人,有著相似的結局,袁術眾叛親離,嘔血而死。

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

拿到傳國玉璽的曹氏逼迫漢獻帝禪讓,還在傳國玉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做著那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小動作。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曹魏很快就被司馬氏以曹氏篡漢為藍本照貓畫虎得滅掉了。

擁有了傳國玉璽的司馬氏,他們所建立的西晉和東晉,除了兩位開國君主之外,幾乎全為昏聵之君,亂政導致民不聊生,戰亂四起,中華大地上迎來了又一次大的分裂時期,史稱魏晉南北朝時期。

傳國玉璽便在各個政權之間流轉交替,而每一個得到傳國玉璽的政權,也幾乎全都短命而亡。

哪怕是最終統一了國家,結束了分裂局面的隋朝,也像是當年將和氏璧製作為傳國玉璽的秦朝一樣,僅僅傳了兩代便消亡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因而人們在後世總結這段時期時,將傳國玉璽是做一個受了詛咒的寶物,也無可厚非。

03

時隱時現的傳國玉璽

在接下來中國歷史的階段之中,傳國玉璽真真假假,讓人難以琢磨。總的來說是一個重複著尋找玉璽、鑑定玉璽、利用玉璽過程的階段。

隋煬帝的暴政激發了全國各地的反抗,百姓心中長期壓抑的怒火在一瞬間爆發,全國各地走反抗暴政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這之中,太原留守李淵慢慢崛起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617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氏所殺,隋朝滅亡,隋煬帝的蕭後攜其孫與傳國玉璽逃至北方突厥之處。

五月,李淵在長安即位,國號為唐,繼而便是唐朝統一全國的偉大戰爭。在這其中,李淵的次子李世民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但是由於受到傳統宗法制度的影響,皇位由嫡長子繼承。因此,戰功聲望最盛的李世民僅僅只能做一個秦王。

可是,李世民不是一個甘願折服、甘願收斂鋒芒的英雄。所以,玄武門之變發生了,李世民順利即位,成為聞名於世的,開創貞觀盛世的唐太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唐太宗李世民及即位之後,他所面臨的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隋末戰亂天下民不聊生,一切都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態,山河破碎風飄絮。

李世民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當然,在治理國家的同時, 他也有一個心心念唸的心病,那就是那方跑到蠻荒之地的傳國玉璽。

雖然那方玉璽似乎有了些詛咒的意味,但是它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皇權以及中華文化的正統傳承,是任何王朝統治者無法拒絕的重要象徵意義。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直到貞觀四年,唐太宗命人發兵征討突厥,蕭後審時度勢,攜傳國玉璽返回中原大地,李世民才得到了這方令他魂牽夢縈的傳國玉璽。

唐朝傳承數百年,終於也迎來了她的黃昏。

唐末亂世重現,唐朝滅亡之後,多個分裂政權接踵而至。這枚傳國玉璽,也在後晉滅後唐時,消失於後唐皇帝自焚的玄武樓大火之中。

後來的朝代為了延續使用傳國玉璽那種至高無上的統治象徵意義,開始自行製作新的傳國玉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從宋到元,再到明清,後來的傳國玉璽時常在戰火中丟失,又在田間地頭被人發現,被鑑定為真也好,被鑑定為偽也好,傳國玉璽本身的物質價值意義漸漸地被淡化了。

對於統治者們而言,對於王朝而言,傳國玉璽所體現的精神價值才是最為重要的。

清朝滅亡,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徹底地覆滅了,隨著它的結束,傳國玉璽最後一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但是,這一次消失與往常不同,再也不會有人為了利用傳國玉璽的象徵意義而去尋找它或者製造虛假的玉璽,因為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身份證”,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已經結束了,雖然之後也歷經了許多波折,以及像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這樣倒行逆施的事情出現。

但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所謂的“受命於天”已經沒有任何的現實意義。

無論中間傳國玉璽的實體,是否早就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茫茫長河之中,但是傳國玉璽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封建時代,是徹底消失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將它與封建時代所等同,因為它同樣代表這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文明程序。

如果傳國玉璽能夠再度重見天日的話,那它將作為一件國寶級文物,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文明見證,向我們講述著那段歷史煙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