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曾國藩:由愚鈍變大儒,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助你脫胎換骨

由 站在書頂看世界 發表于 運動2022-09-27
簡介看:多看書,會看書曾國藩認為一個人僅僅是堅持不懈地讀書,並不一定能謀就大業,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知識運用到極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成效

鈍怎麼一字一詞一句

曾國藩從小就不是那種天資過人,悟性極高的人,他並沒有超常之處,自認為才智鈍拙,甚至有點愚鈍之人。

就這樣極其普通平凡之人,最後卻成了人人崇拜的大儒,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堅持不懈的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

曾國藩:由愚鈍變大儒,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助你脫胎換骨

看:多看書,會看書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僅僅是堅持不懈地讀書,並不一定能謀就大業,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知識運用到極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成效。

1。曾國藩強調讀書要手到、口到。

我們一般認為讀書要眼到、心到才能有效果。而曾國藩卻認為讀書中,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與口到則極為重要。

他每天看書都會動手做筆記,便於理解和記憶。曾國藩還主張,讀文以聲調為本,也就是在高聲朗讀書本的過程中,可以深刻體會作者行文的內涵,便於加深記憶和理解。

2。讀書“三法”:約、專、耐

約,即是指讀書要“少而精”,抓住重點書籍刻苦鑽研,直到弄懂弄透。

專,即是曾國藩在課程表中所定的“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他認為要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弄懂每一個問題。

耐,即是讀書時要弄懂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曾國藩認為,學問在於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求速成。

3。曾國藩提倡“猛火煮”與“雞孵卵”相結合的讀書方法

讀生書宜求速,既要“猛火煮”。他這樣解釋道:“每日至少亦須看二十頁,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擱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然,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凡讀書有難解者,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

“溫舊書宜求熟”,正如“雞孵卵”,必須慢慢催化。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地讀懂書籍,舉一反三,悟出新的“境界”來。

4。讀書要“看、讀、寫、作”相結合

看,多用“猛火煮”;讀,則如“雞孵卵”。曾國藩認為,讀書聲若金石之鳴,悠悠意遠,是君子三樂之一,可見他對“讀”的重視。至於他說的“寫”,則指練習書法,“作”指作文吟詩。

曾國藩這些讀書方法和心得是值得我們後人借鑑的。

曾國藩:由愚鈍變大儒,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助你脫胎換骨

溫:溫則熟,專而精

其實做學問在於專心致志,不能見異思遷,今天想這裡學一點,明天想那裡學一點,這種態度是絕不可取的,只有專心才能真正挖掘知識的內涵。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想在各個領域都有很高深的造詣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常說“樣樣精通就是樣樣稀鬆”,與其四處鑽研卻處處稀鬆平常,還不如在某一個領域專心深入地研究。

讀書也是一樣,什麼書都讀,就容易導致什麼書都讀不透、讀不精,不能很好地通曉書中的深刻道理。

曾國藩讀書非常注重“熟”的作用,雖然“熟”是個最笨的辦法,但是“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字是通往“巧”的必由之路。他認為,“文人妙來無過熟”,“熟能生巧”,古代很多名人的文筆之所以那麼精妙,都是從熟練中得來的。

曾國藩認為做學問要做到精熟並不容易,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很多事情、技藝都是先打下一定的基礎,然後不斷完善提高,最後才能達到精熟的境界。

要想做事情有所成就,就必須全身心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其中去,在曾國藩的讀書方法中,“專”和“熟”是最能反映他讀書獨到之處的方法。專是保證目標準確,不因過多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而分散精力,只要找準主要目標,貫通之後,其他次要目標就都可以觸類旁通;熟是保證精湛,最後達到精湛的必由之路。

曾國藩:由愚鈍變大儒,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助你脫胎換骨

習:活到老,學到老

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很多人總認為走出了學校,學習也就結束了。其實踏入社會,要學習的還更多,踏入職場,很多東西要想靈活處理得當,還得不斷地去學習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技能。

所以一個人要不被社會所淘汰,就要活到老學到老,其實要想學好,還是有一定的功夫的。

1。學習要有志、有識、有恆

曾國藩認為讀書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實“恆”最為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他認為,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才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2。不斷地用新知識充實自己

無論你到了哪一個人生階段,都需要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一個人只要努力不懈地去學習,也會有大器晚成的機會。人生是需要不斷充電的。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我們才能讓自己贏在起跑線上。

3。知識需要反覆的溫習和積累

學完的知識如果長時間不去溫習,時間久了就會淡忘了,所以要勤加溫習,不吸收新的知識,僅有的一點知識恐怕也會消失殆盡。

其實求學的過程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你的天賦再好,長時間得不去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那同樣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說學問越積累越有智慧。

曾國藩:由愚鈍變大儒,看、溫、習、思四字讀書法,助你脫胎換骨

思:立目標,定價值

從前曾有一個徒弟問師父,一碗米值多少錢?師父說道那得看在誰的手裡,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裡,她往裡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鍋米飯就出來了,那就是一塊錢的價值。

若落在小商人的手裡,他得考慮把米泡一泡做成四五元錢價值的粽子。

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裡,把米適當地發酵、加溫,釀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

所以說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錢,就得因人而異。

一碗米飯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而一瓶酒則是十幾塊、幾十塊錢的價值,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把自己這碗米逐漸釀成酒的過程。

一個人如果有動機在背後激勵著他,他就能擁有前進的動力。所以,我們讀書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的。並朝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前進。

曾國藩從小就有著遠大的志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簡單地說就是進德與修業。他一直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

他還常鼓勵弟弟們:“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辭章之述,以圖自衛其身。”

曾國藩認為讀書大可報國為民,小可修業謀生,以自衛其身。他一直以來有著明確的讀書目標以及價值觀。

他認為讀書就應以報國為民為最終目的:“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

曾國藩的讀書志向在那個年代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所以說要想自己的人生充實而有意義,的我們就應該多讀書。讀書可以拓寬一個人的視野,漲知識,增才能,並提高自己的素養。

做人和讀書一樣,書讀得好,你做人一定也不賴,多讀書的話,會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定會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學會曾國藩的四字讀書法,一定能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