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由 讀史局 發表于 運動2022-09-26
簡介18歲的孫思邈拜別師父和父母,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遊歷生涯,他從小接觸過眾多大夫,無論是神醫還是普通大夫,每個人看過他的病都會開方子

少字古代怎麼說

2003年12月30日,香港演員梅豔芳死於宮頸癌,終年40歲;

2015年1月16日,青年歌手姚貝娜死於乳腺癌,終年34歲;

2018年10月25日,知名主持人李詠死於喉癌,終年50歲。

不止於名人,我們身邊死於癌症的人也並不少見,尤其近年來,癌症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

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為何疾病型別卻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有些人甚至已經到了談癌色變的地步。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相比較之下,在平均壽命僅有40-50歲的古代,

明朝卻有一“奇人”活了128歲,他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可惜現在人幾乎都不吃了。

中國古人對“癌症”一個字概括

“癌症”一詞最早出現於古希臘,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醫生在自己的手札中記錄下“癌症”的病症:病原無法控制野蠻生長,病人痛苦不堪,直至骨瘦如柴帶著病痛離世。

為治療癌症全世界的醫者想盡各種辦法,卻始終無法撼動其源頭,只能儘量延長病人的生命。

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中也有對癌症的記錄,但並不稱為“癌症”,中醫講究醫食同源,人類起源於山林,故衣食住行皆來自山林。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餓了打獵渴了飲水病了採藥,至今流傳一種說法中醫來源於動物本能,專家觀察後發現,自然界中的動物有吃中草藥治療疾病的習慣。

野兔得了腸炎後會尋找乾枯的馬蓮吃,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猿猴得了瘧疾會尋找金雞納樹咀嚼樹皮,猩猩得了牙髓炎會主動將溼泥敷在嘴裡,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中國先人也利用這種本能,在狩獵或部落決鬥中受傷後,會主動在山林中尋找相應草藥,動物本能說成為中醫起源的一種說法,除此之外還有巫醫起源說和賢者起源說。

隨著祖先們走出山林穩定定居在一地,中醫便作為一種治病救人的方式存在,開始有專門從事此種行業的人出現,被稱為醫者。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從先秦時期的扁鵲到東漢醫聖張仲景再到三國時期的神醫華佗,中醫在先輩們的手中代代傳承不曾遺失,直到如今,中醫早已成為中國國粹之一。

在中醫上也有對於癌症的敘述,相對於古希臘時期的“癌症”一說,中醫將癌症稱為“瘤”。

在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記載有筋瘤、腸瘤,並對腫瘤有了良性和惡性之分。

在隋朝的《諸病源候論》記載:“瘤者,皮肉中忽腫起,初梅李大,漸長大,不痛不癢……”

當時的醫者認為人之所以生瘤,是體內氣血瘀堵不暢所致,故在“留”字外加上病字旁便有了“瘤”的說法。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唐朝時期的“藥王”孫思邈壽命超百歲,他的具體壽命已無處可考,有說102歲,也有說是142歲。

142歲的說法看似不合理,這樣的壽命即使在當今社會也極少見,可他本身是醫者又曾久居深山,這樣看來又有些可信。

不管怎麼說,他的長壽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是十分罕見的。

孫思邈不僅壽命超長,他的人生經歷也是神奇般的存在,如果用現在的話形容他的人生,那必然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小說都不敢那麼寫。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首先,孫思邈從小家境貧寒、體弱多病,孟子有句老話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父親為給兒子看病,聽到哪有神醫從來不問路途多遠,背上兒子就去尋找神醫,為此不知被江湖騙子騙過多少次。

就是在這樣每日的顛簸中,幼小的孫思邈看到父親的疲憊與不易,有時神醫住在深山老林裡,爬過山下過坡,走過草地淌過河,他都在父親的背上穩穩當當。

年復一年父子倆就這樣度過,8歲時身子漸好,曾經的經歷讓孫思邈下定決心,長大了一定要當一名醫者治病救人。

不為普渡眾生,只因為他知道每一位病人身後都有擔心他的家人,治病不僅為病人解除病痛,還為讓其家人安心。

上天沒有給他一副健康的體魄,卻給了他過目不忘出口能誦的智力,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被稱為“神童”。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父親為兒子感到高興,在那個唯有科舉入仕才能光耀門楣的年代,家裡能出個舉人都是祖墳上冒青煙的稀罕事。

夫子評價孫思邈:將來必定是大才。

15歲的孫思邈拒絕了夫子讓他進京趕考的建議,向父親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當一名醫者,遊歷世間治病救人,閒時定居山中修身養性,父親,我不願身入官場禁錮,我更向往山水自由。”

父親是個沒文化的粗人,給不了他過多的建議,他只知道兒子從小藥碗不離手 沒少吃苦,當個能治病救人的醫者,既是兒子所願他自是沒有攔著的道理。

就這樣16歲的孫思邈,放下讀了多年的《論語》、《孟子》,拿起醫書拜入當地一名醫者門下從此學醫。

僅僅兩年,18歲的孫思邈就學成出師,能獨自為鄉鄰看診。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堂堂一個科舉的好苗子,卻屈居醫館行醫治病,不僅在鄰里之間炸了鍋,官府縣老爺都坐不住了,孫思邈的才智不僅在百姓間流傳,當地官府對其也十分重視,要是能出個狀元,官府也能分得福利。

縣太老爺親自拜訪勸其科考,但孫思邈依舊不為所動,最後楊堅都出動了(當時楊堅還是西魏大臣),卻依舊沒能讓孫思邈入朝為官。

18歲的孫思邈拜別師父和父母,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遊歷生涯,他從小接觸過眾多大夫,無論是神醫還是普通大夫,每個人看過他的病都會開方子。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但自己得的是一樣的病,不同的大夫卻開出不同的方子,孫思邈便決定趁著遊歷,對民間大夫的方子也可以收集整理一番,以備後世留存。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孫思邈晚年將自己的藥方和收集的藥方進行整理,便寫成了《千金要方》5300餘方,涉及本草、傷寒、雜病等多個科目。

大多時間他都行走在路上,其他時間定居在太白山中。

在太白山上他也不是無所事事,深山中有豐富的藥草資源,每當有重要的藥草成熟之時他親自上山採摘。

多年的採摘經驗中他總結出,每種草藥時效性最好的時間,他認為太早則藥效未成太晚則藥效散盡,每株草藥都有自己的採摘時間。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憑藉經驗和觀察,他總結並記錄下233種中草藥的成熟及最佳採摘時間,因此被後世稱為“藥王”。

這份記錄幾百年過去後,對如今藥學的發展,依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他終身行醫卻從不用動物入藥,他從小雖立志長大治病救人,對傳統文化卻為落下分毫。

在眾多思想大家中,他十分認同孟子、老子提出的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點,從不用動物入藥,對於草藥也從不過度挖採。

孫思邈提出“不生瘤”的秘訣

不僅擅長外科救治,他還擅長內科,

首次提出了婦科和兒科的概念,在他流傳後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開篇第一方便是針對婦幼的藥方。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不僅會治病,他還不斷勸誡病人要注重預防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運動和個人衛生。

得病後也不要一味服藥,要採用內外兼治的方法,還提出食療、藥療、養生、保健、養性等方式方法。

他認為人之所以健康,是體內的“氣”在維持,氣通則身體能正常運轉,氣鬱則堵,堵則百病生。

“瘤”的產生就是氣鬱所致,想要不生瘤則要順氣,如何順氣?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為此他提出:“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就是說要膽量要大,任何時候都不要心生畏懼,心思謹慎不要大開大合,遇事懂得變通不要死鑽牛角尖,行動方正坦蕩。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蕩,遇事機警不要畏懼也不要過於死腦筋。

簡簡單單的道理世人卻很少做到,為名為利為財為色,多少人的心思都在這些事上面,到頭來傷了身體氣血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孫思邈還是中醫醫德思想的創始人,他對待病人一視同仁,絕不因有人是富商高官而用心對待,有人是鄉野民夫而敷衍了事。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不論嚴寒酷暑黑夜白天,只要有需要揹著藥箱就能走,治病救人時絕不考慮個人得失,不嫌髒臭汙穢,不能借機索要財物。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由於他“神醫”的名號在民間廣為傳播,唐太宗派手下暗訪多地才找到他。

70歲的他被唐太宗請入皇宮,在古代70歲的老者自是少見,然而70歲的孫思邈,不僅沒有老態走路虎虎生風,鶴髮童顏臉上不見一絲衰老,和青壯年沒有差別。

百聞不如一見,唐太宗這才相信他真有神醫的本領,當即表示讓孫思邈留在太醫院,當作自己的貼身太醫。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過慣了閒雲野鶴般生活的孫思邈,哪能忍受這種禁錮,當下為唐太宗診治一番確認他身體康健後。

又留下一個長壽的方子,並讓自己的一位弟子留在太醫院,自己又翩然而去了。

除了唐朝時期的孫思邈,在歷史上是個神奇的存在,明朝也有一位長壽的“奇人”。

他並不是大夫,卻也活了128歲,據說生平只吃兩種食物,現在已經沒人吃了?到底是什麼呢?

明朝“奇人”王世奇128歲,生平只吃兩種食物

王世奇沒有神奇的生平和出生奇景,生於明朝一戶普通的人家,從小按部就班長大,也沒有顯示出也與常人的特性。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他一生改變源於他第三次科舉落榜,20幾歲的王世寧第三次科考再次落榜。

這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范進50多歲還在科考,但王世寧自己有些難以接受。

明明自己學習刻苦天天早上聞雞起舞,家裡為不打擾他學習特意將北廂房收拾出來給他住。

20多歲到了娶妻生子養家餬口的年紀,自己在學業上依舊一事無成,怎麼還能有臉在家裡住下去。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聖人有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沒有結果,王世奇背上行囊決定離家遠遊,外出遊學見見世面。

這是這次的遊學經歷,讓他遇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神人”。

在離家千里之外的山西五臺山,他遇到一名“年輕的老人”,說他老是因為他滿頭白髮,甚至連眉毛和鬍鬚都是白的,但他臉上絲毫沒有老態,面板白裡透紅光滑細膩。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結識老人後,王世寧便在五臺山上留了下來,白眉老人名叫靜心大師,日常定居在五臺山的密林之中沒人打擾,平時也會下山為山下百姓治病、誦經。

靜心大師之所以接受王世寧在自己的茅屋中住下來,是因為他看出王世寧有佛緣。

在山中的日子裡,王世寧每天跟著靜心法師修身養性,吃野菜野果喝山中甘泉。

採摘的野菜野果也十分有講究,都是由師父帶著他到山裡採摘,什麼時節採摘哪種野菜。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野果也絕不能過度採摘,師父告誡他取之於山林,定要保護山林。

在那以後王世寧在山裡救過翅膀的鳥兒,為其包紮,養好傷放其歸入山林。

在山林裡遇到過被驅逐出族群的年老體力不支的山羊,將它領回茅屋餵養。

就這樣吃野菜野果喝山裡甘泉,不知不覺過了10年時間,這10年他沒回過家。

除了定期下山救助百姓再沒出過山,無慾無求無拘無束,10年時間從未生過病。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山中的生活逐漸讓他意識到,自己好像就站在山中,已經和山水融為一體了,就這樣王世寧一生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春去秋來年年往復,山木枯了又綠,山腳下的村民換了一代又一代,他們都知道山上住了兩位神仙師父。

治病救人容顏無改,他們是上天派來保護凡人的,王世寧就這樣成了世人眼中的仙人。

師父臨終時交代他:“

人生不必糾結終老生死,人總要度過這一生,但絕不能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我們要像山林一般,容納吐新甘於給予,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師父走後他繼續下山行醫,上山採藥,收徒講經,日復一日將自己活成一座山。

談癌色變?明朝一人活了128歲,每天只吃兩種食物,如今很少人吃

王世寧就這樣在山中生活了上百年,終年活了128歲,他死後被山下的村民立碑紀念,人們不會忘了那位白髮神仙。

今天生活質量的提高,伴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野菜野果也變得罕見難得。

王世寧活了128年,終生吃野菜野果,但延長他生命長度的並不是食物,而是善行。

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他百年如一日的給予與善意,我們常說好人終有好報,今日的一次善舉,在他日一定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報在你身上。

推薦文章

  •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使用一門改進過的152毫米83式榴彈炮,炮塔配置三桶式液壓平衡機,火炮俯仰角為-5~65°,炮口採用雙室制退器,同時配有抽菸裝置但並未安裝空調過濾這類的三防系統,並採用剛性連線的半自動裝彈機裝彈,最大射速5發/分鐘,彈藥基數30發,車體內放...

  • 卡達紅黑榜!最高評分5人PK最低5人,德國3人上榜,呂迪格太冤

    卡達紅黑榜!最高評分5人PK最低5人,德國3人上榜,呂迪格太冤簡介完表現最好的5人,那麼表現最差的5人也是要拉出來“鞭屍”一番,首先是極其苦悶的哥斯大黎加門將納瓦斯,一場比賽就被打進7球的他也是讓自己的世界盃之旅留下了汙點,但是沒辦法,如今的這支哥斯大黎加已經是走向衰落,而在納瓦斯之後,同樣來自中北美...

  • 頭髮剪短和打薄有很大區別 愛美的女孩子快看過來

    首先,將頭髮剪短,簡單的說就是將你的長頭髮變短,而且,隨著現在的人越來越追求美,短髮的造型也越來越多了,你可以將頭髮剪短之後再進行染燙,可以將髮尾燙卷做成內扣的形狀,也可以將整個頭髮燙卷做的比較的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