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由 丁小悟典 發表于 運動2022-09-20
簡介大器晚成,不是說人只要等待就能成功,而是晚成蘊含在不斷努力之中,放棄不斷地努力,就不可能成為“大器”

飠合是什麼字

老子說:“大器晚成。”意思是大的器物總是很晚才能造成。

工程越浩大,製造出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越長。質量要求得越高,更需要花費時間,所謂慢工出細活。如果只求速度,就會忽視質量,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後來,人們就用“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大任的人,“大器晚成”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成就較晚。

01 成功不分年齡大小

“大器晚成”,是說有一些人取得的成就比較晚。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張愛玲有一句特別有名的話:“出名要趁早。”因為年輕的時候身體狀況好,精力旺盛,而且學習力比較強,敢闖敢幹,富有拼勁,容易在某個領域嶄露頭角。

年輕有為,表現不俗,自然令人欽佩;而經過多年的努力,到中年或者晚年建立不凡的業績,更令人敬佩。因為前者往往是天賦高,機遇好,命運給了他快速成功的機會;而後者則需要完全靠自己的不斷努力,持續地堅持,等待機遇的垂青,慢慢成功。

由於每個人的資質、所擁有的條件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取得成就或者展現才能的年齡段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早一些,有的人就晚一些。

其實,成功不在於一時,而是一生的事情,並不以年齡作為分界,不管年齡多大都可以有所作為。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北宋文學家蘇洵年輕時並不喜歡讀書,到了27歲才知道應該努力學習,又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急於求成,讀書只求數量而不求甚解,等到參加科舉考試不中後,才開始苦讀,他還教育兒子蘇軾、蘇轍要好事多磨,做任何事情不要太急。幾年後,他和兩個兒子同時考上了進士,他的文章也受到了王安石的稱讚,“唐宋八大家”父子三人佔了仨。

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也是在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56歲後大膽突破自己,才從此聲名大振,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還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要說歷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第一位當屬姜太公姜子牙。姜子牙出生貧寒,胸懷大志,勤奮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治國之道無一不通。年輕時做過賣肉、賣酒的生意,並沒有多大的作為。直到72歲有人說80歲時,他遇到周文王姬昌,得到重用,才獲得一展抱負的機會,輔周滅商,又幫助周武王一統天下,開創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

許多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不分先後,不管我們年齡多大,只要有夢想,堅持不懈地去做,早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再用功了,說什麼“人過三十不學藝”,自覺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子女身上。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大器晚成告訴我們,不要以為年輕時沒有大的作為,就覺得前途暗淡,不到最後一刻千萬不要說不行,不要輕言放棄。

02 成功需要不斷地磨鍊

一個人出名容易,但要成“大器”卻不簡單,需要時間歷練。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要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需要長時間的細心打磨。如果時間短,就會很粗糙。

人生的成長過程,也像玉器的打磨過程,只有不斷地打磨,才能精美,才能光彩奪目。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人們常常用大器晚成來指人們要想有一番大的作為,必須經過長期艱苦卓絕不懈努力的過程。沒經過什麼努力和挑戰的成功,只能算是幸運;經過磨礪和奮鬥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實力體現和實至名歸。

成功哪有那麼容易?任何成功都不是輕易獲得的,都是經過一次次的挫折,總是在挫折的道路上歷經坎坷,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來,不屈不撓,戰勝一個個的難關,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4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到西天,取到了真經。本來孫悟空一筋斗就到西天能辦到的事,為什麼要讓他們歷經艱險呢?苦難檢驗了唐僧取經的決心和恆心,也逐漸磨掉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身上的野性和心魔,使他們成為真佛。

俗話說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難。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不經風雨,哪來的彩虹?

挫折也是最好的老師,教人學會許多在順境中學不到的東西,培養了一個人堅韌、頑強的品格,促人儘快成熟,提升了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儒家認為,事上磨鍊是才能鍛造偉大的品格,才能成大才。

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想大器晚成,就要不怕挫折。只有經歷了磨練之後,才能夠擁有面對一切困難的信心與決心。

03 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

“大器晚成”,指事物要發展成為特別大的建制,需經過漫長的積累才能形成。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累積到一定程度,實現質的飛躍。《道德經》第64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毫末長成大樹,累土堆成九層的高臺,足下之步成就千里之行,就是事物的質變。而這種質變,是

量的一點點積累所引起的。

任何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大器晚成,不是說人只要等待就能成功,而是晚成蘊含在不斷努力之中,放棄不斷地努力,就不可能成為“大器”。

真正的人才都是經過長久的歷練的。清代名臣曾國藩在做小官的時候,認真讀聖賢之書,每天向周圍的人請教,寫日記進行反思,努力提升自我修養,經過他不斷地努力,晚年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對清王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成“大器”的人,往往是長期造就的結果

有次俞敏洪在北大演講題目是《一切成功均源於長期的積累》,他說,“這是我多年讀書觀察的心得,也從很多人的身上看到這句話的精髓。”這又何嘗不是他的成功經驗呢?

長跑比賽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贏在堅持,跑到最後。長跑最後的勝利者,往往不是一直領先的人。

“大器”都是經過長期的歷練、積累了很多經驗之後才成的。

要成“大器”,就不可能速成,尤其不能拔苗助長,而是需要漫長的努力,積攢力量,做好大量的鋪墊工作,才能久久為功。

道德經新解

劉文秀,孫燕,孫蘭

社會科學

免費閱讀

結束語

大器晚成教育我們,成功沒有任何的年齡限制,不要以為暫時的不成功,就對未來喪失信心,對自己的夢想和所選擇的道路產生了懷疑。

人生的成功需要時間的積澱,成功什麼時候到來,這不是我們所無法把握的,我們能做的便是持之以恆地努力,時間會告訴你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你。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刪)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