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儒家文化是關於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文化流派,其道德相關內涵眾多

由 雯雯談文化 發表于 運動2022-09-17
簡介可見,“仁”是儒家對內在思想道德情感的要求,“禮”則是對春秋時代思潮的繼承,即遵守“禮制”“禮儀”的一種外在行為方式,“仁”與“禮”之間的關係為“仁為禮之體、禮為仁之用”,“仁”與“禮”應是辯證統一、相互影響的整體,即“仁禮一體”

何為五禮具體指哪五禮

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為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其中仁與禮是孔子學說的重要範疇,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一字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

仁,親也。從人,從二

(《說文》),本義為對人親善。儒家經典《論語

·

顏淵》中記載: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

此處

即指人與人相互親愛,並逐漸延伸為一種道德觀念。

儒家文化是關於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文化流派,其道德相關內涵眾多

字則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指祭神、敬神,引申為表示敬意的通稱,後逐漸演化為一種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那麼,

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孔子說: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孔子認為,做人如果沒有仁德之心,怎麼對待禮儀制度和音樂呢?

在古代文化中是

的內在範疇,是一種內在思想道德的表現形式,這裡所要表達的內在思想感情就是

儒家文化是關於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文化流派,其道德相關內涵眾多

克己復禮為仁

(《論語

·

顏淵》),即認為約束自己以使自己的言行合乎

的要求就是

。可見,

是儒家對內在思想道德情感的要求,

則是對春秋時代思潮的繼承,即遵守

禮制

”“

禮儀

的一種外在行為方式,

之間的關係為

仁為禮之體、禮為仁之用

應是辯證統一、相互影響的整體,即

仁禮一體

儒家文化是關於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文化流派,其道德相關內涵眾多

當然,儒家文化是關於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文化流派,其道德相關內涵眾多,包含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荀子

·

榮辱》)的義利觀,

德者事業之基

的德行觀等,但其中最能概括其整體思想追求與行為準則的就是

仁禮一體

的道德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