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由 人生五味 發表于 運動2022-09-14
簡介大河橋你雖然被人們冷落多年了,但你並不孤單,新塍鎮區大大小小數量眾多的河橋也像你一樣,寂寞已久了,他們在陪伴著你,一起度過著少人光顧的日子

什麼河橋動詞

「來源: |南湖文學 ID:nhwx990」

↑點上面

[南湖文學]

藍字丨

關注

南湖文學宗旨:打造最純淨的文學平臺、營造最溫馨的精神家園。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點選上方音訊收聽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作者簡介:朱加俊,筆名加俊,男,生於1955年。1970年加入工人的隊伍,工作後有時會練練老祖宗傳下來的漢字,在文學的世界裡安寧快樂。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浙北蘇南一帶的居民都把河埠稱呼為河橋,可能是有多級臺階的緣故,上下河埠猶如走石橋一樣,所以把河埠叫做河橋也較為形象貼切。

每一個水鄉古鎮都有數量不少的條石砌築的河橋,新塍鎮也不例外。基本上近則十來個門面,遠則二三十個門面就座落著一座河橋。

沿著新塍市河兩岸分佈著各式河橋,其分佈情況與形態、大小及質量各有千秋。有雙雙對對隔河相望的,也有孤獨地獨處一隅。從做工上看河橋之間差異很大,考究的河橋所用石料中規中矩,都呈標準的矩形,砌築嚴絲合縫歷經百年以上仍屹立河畔。做工差的河橋所用條石,尺寸各異且呈不規則形,基礎又不牢年久之後,河橋臺階七歪八裂,走上去咯噔、咯噔作響,使到河橋洗滌的人有點提心吊膽。

河橋不僅做工差別較大,大小也參差不齊。有迷你型的下岸人家的獨傢俬用的河橋,也有能容納兩人或數人同時洗滌的中型河橋。要論河橋之大、做工之精細,非新塍西南大街原房管所正門直對的河橋而莫屬。(後來糧管所為生產隊糶谷所建的水泥河橋不在本文所敘述。)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以前鎮上沒有自來水,河橋是每天必到的地方,一次不夠每天要落好幾次河橋。儘管此大河橋從不缺人氣,每天上上下下的人絡繹不絕,但誰也不知道大河橋何時所建,也無從考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一位好奇的小孩問正在洗衣的一位老奶奶:“奶奶這座大河橋造了有多少年了,又是誰家建造的?”老奶奶回答小孩:“具體啥辰光所造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丈夫的爺爺的爺爺就在用這個河橋。一代又一代人用下來此河橋還是老樣子,石塊毫無鬆動走上去非常瓷實,使人腳步穩當。至於誰家造的,大家都知道,是河橋稍微西面一點,鄉紳朱仲京家的祖上所建,糧管所辦公用的三進廳房以前就是他家的。”那小孩聽了似懂非懂,下到河橋拎了一小桶水,慢呑吞地若有所思般的回家去了。

此大河橋呈上窄下寬狀,上面三分之二有一間門面寬,走完這一門面寬的臺階後便豁然開朗,變成了約三間門面寬,其下面的第一臺階有一米多寬,用於洗滌人交會用的,好像當代二車道的功能。因為河橋較寬大,造型又別具一格,所以成為新塍首屈一指的河橋,被附近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大河橋。

河橋上面的兩端用條石壘牆,使上面形成一塊凹字形的平地,並用條石鋪地,使附近居民有了一塊多功能的袖珍白場。

白場雖小,利用率卻很高。因為老街只有一線天,日照彷彿白駒過隙,所以陽光是彌足珍貴的是不能浪費的,晴天曬衣物、曬點乾貨食品,冬天棉被可曬上大半天,若有多餘的陽光也是有人佔居著孵太陽取暖。夏天的晩上是納涼的好地方,從河裡拎上幾桶水往石板上一澆,不一會兒石板的輻射熱減弱了許多,居民們拿來各式凳子和椅子前來乘涼,享受河面上飄來的陣陣涼風。不僅於此,河橋白場還是街坊鄰居們洗滌完畢走上來歇歇腳,緩解蹲久而麻木的雙腿,並相互之間拉拉家常的社交場所。以前有熱心人找來幾塊石頭權當凳子,讓眾人可坐著邊歇邊談。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居民們談資也豐富多彩,談得最多的當然是吃、穿及價格等。不過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河橋一帶學風正盛,所以有誰家孩子考上大學或中專甚至高中,就彷彿春風一樣吹到大河橋,成了在大河橋洗滌、歇腳的鄰居們津津樂道的談資。文革前五十年代後期與六十年代初,大河橋周邊考上大中專的確實不少。在新塍鎮上算得上高比例的。有原西南大街五十八號的朱光夔、程寶泓、朱松林。其中朱光夔程寶鴻還考上了名牌大學。金家老大金鎮匡老三金鎮行分別考上大中專,女兒金麗紅還到北京讀大學,小兒子金鎮明雖逢上文革,但自強不息自學日語成材。隔壁楊家兒子考上農業大學還不滿意,考上杭大的有錢壽椿,朱仲京兒子朱新華朱贊華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短短不到百米的一段老街真可謂人材輩出。要知道那時讀高中的人也少之又少,更別說考上大學中專了。幾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中專的盛況,好訊息傳來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捷報頻傳的背後與大河橋洗滌的大媽們有關,她們自己雖沒上過學或僅上過一、二年學,但懂得讀書的重要性,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全力支援兒孫們的學業。

喝著從大河橋拎來的水長大的許多晚輩們,也不辜負長輩們的殷切希望,透過考上了大中專的莘莘莘學子們,從小鎮新塍走向全國各地工作,有的還成了新塍名人:如朱光夔、程寶泓等。

大河橋周邊不僅學風頗盛,而且文明謙讓之風也是可圈可點的。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大河橋因為寬闊可容下多人同時洗滌,從而開創了分段用水的不成文的規矩。東流的河水在西面第一蹲位是留給拎水用的,中間是淘米洗菜,淘米前還要先在上面的泔水缸裡先淘上一遍,傍晚放缸人會把沉澱的泔水挑回家去拌在糠中餵豬,瓜皮果殼菜葉等也不丟棄,有人會拿去餵雞鴨。這樣一來,既少汙染了河水又給豬增添營養,節省了雞鴨飼料。再往東面的位置是洗衣服洗拖把用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井然有序,相互謙讓的良好氛圍。從而也影響著各自的子女們,在和諧友好的環境中也能促進學子們的學習自覺性。

大河橋數以百年來,默默無語地承受著周邊居民生活的步履,為人們帶來方便。由於它的堅實和寬暢,許多居民還捨近求遠來到大河橋洗滌、拎水。它不僅深受附近居民的青睞,還服務於附近的單位,如國營中糖批發部的糖菸酒、房修隊的建材、豆腐坊的黃豆等,都從此河橋運上岸。當然,農民兄弟也是它義不容辭的服務的範圍,出售各式農產品的船隻一年四季均有停靠,農民兄弟挑著沉重的擔子,走在堅實的臺階上,顯得格外穩當。

大河橋你敞開懷抱任勞任怨為周邊居民服務了一代又一代人,從不求回報。到了十年動亂時期這座大河橋卻成了朱仲京家剝削壓迫老百姓的罪證。還誅連了他家兩個名牌大學畢業且已工作的兒子,以隱瞞成份為由被單位除名後回到新塍老家。好在倆兄弟有知識有技術,在“地下”行醫聊以餬口,直到七八年才撥雲見日。

大河橋為民服務之精神,在文革中也一如既往地延續著。因為它不會說話,不會申辯,所以只能默默地承受著人間所發生的一切。來大河橋洗滌的人依舊川流不息,只是大媽們話語少了也不再停留聊天了,學校停課了升學的捷報也從此打住。大河橋的一方小天地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但安靜是暫時的,沒多久房管所來湊個熱鬧。他們在河橋上面東邊的平臺上修建了一座小水塔與一間小泵房,為單位裡提供土自來水。從那時起,水泵房時不時發出嗡嗡聲,陪伴著無言的大河橋,替代大媽們的聊天聲,只是單調了很多,好歹也為安靜的小天地添上些許熱鬧。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大河橋的堅實不但已用時間可以證明,而且在建了連水帶建材足有十幾噸重的小水塔,還不構築基礎就建在條石地面上,又過了半個多世紀,兩面側牆與臺階至今紋絲不動,堪稱“橋堅強”。

歷經風雨的大河橋,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遭遇小蟊賊的惦記。那時有周邊古鎮在開發,需要收購大量的老石料,下面的寬平臺上的石料遭蟊賊光顧,估計是給其它古鎮作嫁衣了。

大河橋受了傷,但它沒有倒下,仍頑強地生存在新溪河畔。只是來光顧它,到河邊洗滌、拎水的居民幾乎沒有了。原因是老街上的居民已屈指可數了,家中也通了自來水,不多的居民也都是年事已高的老者,再也無法到河橋蹲著洗滌衣物蔬菜等物品了。老街上的單位早就散的散、搬的搬,農民兄弟也棄船不用了,河面上再也難覓各色船隻的身影,沒有任何船隻來停靠這風光約二百年以上的大河橋了。

在晴朗的日子裡, 偶爾有一位老者挪動著蹣跚的腳步,手裡拿個拖把到冷清的大河橋向平靜的水面捅上幾捅算是洗個拖把了,此時水面泛起了陣陣漣漪,一點小小的熱鬧在大河橋又重現了;又或是另一位老太來河橋拎上小半桶河水回家澆個花或暫養一條魚什麼的。此時此刻落寞的大河橋假如你是有靈感的話,我想你一定會激動的熱淚盈眶,你心裡一定在想終於又有人還記得我,又來光顧我了!

大河橋你雖然被人們冷落多年了,但你並不孤單,新塍鎮區大大小小數量眾多的河橋也像你一樣,寂寞已久了,他們在陪伴著你,一起度過著少人光顧的日子。新塍鎮區的河橋至今大部分都在且基本都完好,只要稍加修繕,也可像新市古鎮一樣去申報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河埠群。憑心而論新塍鎮區的河埠並不在新市之下,完全可以與之一比高下。透過加以修繕保護並申報保護文物,可聊以彌補新塍鎮早早地把數量眾多的石拱橋、石板橋拆掉;把兩岸長達數里的石板路上的石板全部撬掉的遺憾!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南湖文學

文學總顧問:吳順榮

音樂總監:格格

文字排版:汪垚卿 吳敏

頁面製圖:小魚

平臺推廣:李遠鵬

投稿郵箱:1097100585@qq。com

真情溫暖你我

文學點亮人生

朱加俊散文|新塍大“河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