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由 長春文旅 發表于 運動2022-09-13
簡介按理說這樣的問題,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答案,但擁有做題思維的人,只會用幾個非常狹隘的標準來定義別人——就像在網上很火的教育博主“李永樂老師”,不少人都好奇,“這麼牛的人為什麼要去做高中老師

貝加錢的右邊念什麼

“你說我條件也不差,怎麼這麼多年來就找不到合適的物件?”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吐槽“脫單難”的問題。

她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還算不錯的公司,工作一直勤勤懇懇,長得也比較清秀,性格溫和,幾乎從沒跟人大聲說過話。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條件很好的姑娘,畢業5年來居然從沒談過戀愛!

條件很好,卻始終單身,類似的情況其實並不在少數。

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高收入高學歷,長得也不差,但就是普遍單身,一直找不到心儀的另一半,每天過著“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的孤獨生活。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人說他們太挑剔,誰都看不上;也有人覺得他們是太自我,不願放棄自由走進一段關係中……

但所謂的“優質男女脫單難”背後的原因,其實遠沒有這麼簡單。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條件很好=輕鬆脫單?

在很多人眼中,“條件好”和“輕鬆脫單”之間是劃等號的。

這個“條件”,大都指家世、工作、外貌、身材等等。這些確實可以提高被人喜歡的機率,但這只是“部分因素”,不能保證你輕鬆脫單。

如果你空閒時間都待在家裡,不出去多認識異性,哪怕你條件再好,你該單身還是單身;

如果你沒怎麼和異性交流過,一遇到異性就緊張得不行,話都說不利索,那你條件再好,恐怕對方見到你也不感興趣。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說來說去,“條件很好=輕鬆脫單”,這個觀念其實折射了很多人心中的一種“做題思維”。

所謂做題思維,就是很多人在經過多年的學生生涯,不自覺地把現實生活和考試做題等同起來。

他們通常有幾個特點:

第一、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在學校,只要你做對了所有題,考試就能得滿分,就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稱讚。

但現實世界比考試做題複雜得多,1+1不一定等於2,很可能等於10,也可能等於0 。

很多人沒有辦法逃脫出做題思維,總以為所有問題,只要自己做對某一項,就一定能解決。

就像有些人動不動就說“女人拜金”,實際上他們就是把戀愛問題簡化成賺錢問題,覺得妹子不喜歡自己,完全是因為自己太窮。

但問題是,哪怕這種人再有錢,不尊重別人的想法,不把異性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去對待,是不會有人真心喜歡他們的。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第二、追求標準答案

讀書的時候,每一道題都會有標準答案,因此很多人進入社會之後,也在尋找標準答案。

自己要學哪個專業?看現在哪個專業最熱門;畢業後要去哪個企業?看到不少人都去考公務員,我也去。

這類人生怕自己活得和別人不一樣,彷彿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離經叛道,就是“做錯題”,最後只能不及格。

但最後的結局往往是,他們根本沒活出自己真正想活的樣子,一輩子都在模仿別人,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自己弄丟了。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第三、評價標準非常單一

什麼樣的人才算優秀?什麼樣的生活才算幸福?

按理說這樣的問題,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答案,但擁有做題思維的人,只會用幾個非常狹隘的標準來定義別人——

就像在網上很火的教育博主“李永樂老師”,不少人都好奇,“這麼牛的人為什麼要去做高中老師?”

在他們眼中,讀書好就應該升官發財,當個高中老師簡直屈才了。

但他們一聽說李永樂老師一年能賺上百萬,又紛紛釋懷了,“我就說呢,這就講得通了”。

在他們眼裡,賺錢多的,就是比賺錢少的幸福;考上985的,就是比一般學校畢業的能幹;在大城市生活的,就是比在小城市生活的舒服……

因為在學校中,評價一個人的主要標準就是看成績,誰分數高誰就是優秀,導致不少人的評價標準也非常單一。

但問題是,在現實社會,評價標準是非常多元的。

你在北上廣拿月薪2萬,不一定就比在小城市拿7000的公務員要舒服;

你能考上985,別人大專畢業,但他口才很好,善於和別人交流,也不代表他就一定比你差。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總之,不少人總在煩惱“我條件那麼好為什麼還是單身”時,本質上他們是在問:“我不是已經做對了答案了嗎?怎麼還是拿不了分?”

問題是,生活並不是一張只有唯一答案的答卷,並不是你填下某個“標準答案”就能拿分。

哪怕你做對了所有事,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建立親密關係

是治癒自我的最好契機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

“既然要脫單那麼難,連提升自我都不一定有好結果,那我乾脆繼續單身算了,還能少費一點力氣。”

但我還是想勸大家一句:為了自己著想,哪怕戀愛再難,還是不要對愛情失去信心,要勇敢地去發展一段親密關係。

因為“發展一段親密關係,是你修復個人創傷的重要機會。”

這個觀點,出自心理諮詢師貝加的著作

《甜蜜戀愛課》

一書中。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在書中,貝加指出,人這一生,第一次親密關係是與父母的關係,但不少人在和父母的親密關係中,經受了各種心理創傷,被遺棄、被忽略、被苛責……都是家常便飯。

這群人長大後,再次進入親密關係時,常常會表現得非常暴躁和情緒化。

其實,他們是在重複和父母的互動模式,會把童年時的創傷,投射在成年時的親密關係中,造成伴侶之間的各種矛盾。

這應該怎麼辦?

要想解決問題,就只能再次進入親密關係中,在親密關係中發現並治癒自己的創傷。

當你開始面對這些痛苦,你才有治癒創傷的可能性。

很多人為了不再體驗和父母相處的痛苦,選擇不戀愛、不結婚,但他們只是在逃避內心的創傷,不面對不等於不存在,它只會像影子,一直伴隨左右。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正如貝加說的那樣:

“雙方的抱怨、指責、爭吵或冷戰,既是危機也是機遇,可以摧毀關係,也可以讓處於關係中的每個人鳳凰涅槃。向內觀,被看見,才能被治癒。”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想脫單

其實真沒那麼難

那問題來了,如果我們真的想走進一段親密關係之中,到底應該怎麼辦?

除了提升自我,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是你可以好好努力的。

1、找準自己的核心需求

很多人找另一半,給出的標準都非常相似,都是和身高、相貌、性格這些,但問題是,這真的是他們最希望伴侶擁有的特質嗎?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此總是羅列一大堆無關緊要的條件,如果對方不符合,就把對方剔除掉。

那些能夠順利走進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是活明白了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願意為此忍受對方的其他缺點。

你可以回想一下那些曾經吸引過自己的異性,他們身上到底有哪些共同點,然後一一列舉下來。

這些共同點,很可能就是你所期待的伴侶的特質,也是他們身上最能滿足你核心需求的特質。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是優點和缺點並存。

找準自己的核心需求,就意味著你能放棄別的無關緊要的需求,集中注意力去尋找最適合你的伴侶。

2、差異化發展自己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學歷不錯,賺錢也多,長得也不醜,單身簡直沒天理。

但他們不知道——他們雖然很優秀,但在自己所處的環境裡,並不算特別。

這年頭,特別是在大城市,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已經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你說你有什麼優勢?

所以,你要發展自己的比較優勢,也就是自己身上最突出的一個優勢,把它發揚光大,做出別人所沒有的亮點。

如果你是男生,別人都在比賺錢多,你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幽默、更有趣,或者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你的生活更多彩;

如果你是女生,別人都在比漂亮、比年輕,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學識,用自己的能力來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總而言之,你要讓自己變得稀缺起來,如果你和別人一樣,根本凸顯不出你的特別,異性的注意力也就沒辦法放在你身上了。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3、拓展交際圈,多接觸異性

戀人不是“等”回來的,而是“找”回來的,就像找工作那樣,需要多拓展交際圈,多和異性接觸,才能有機會脫單。

不少人一到空餘時間就躺在家裡睡覺,玩遊戲追劇玩得不亦樂乎,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這樣怎麼可能認識到異性,怎麼可能脫單?

戀人不會從天而降,光躺著不動就能自動脫單,無疑是異想天開。

豆瓣上有不少“同城活動”,你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去參加,遇到心儀的陌生人也可以主動搭訕;

朋友聚會,你也可以多去一下,沒準就能遇到一個心儀的物件。

總而言之,拓展交際圈,多接觸異性,才是王道。

在這個年代,我們依然需要愛情,需要親密關係,它不僅能讓我們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依舊感受到一絲溫暖,更能治癒我們童年時的傷痛。

走出舒適區,去認識陌生的異性,在異性面前展示自己,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這看著非常艱難,但是你每多走一步,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多新增一點力量。

就如同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裡那首動人的詩: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

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

你是我的軍旗。

“我條件很好,為什麼找不到物件?”|脫單失敗,都怪這個思維誤區

-END-

◆素材來源:書單

◆本期編輯:顧徑橋 寧子彤

◆值班主任:鄒崑崙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