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由 晉俗晉美 發表于 運動2022-09-05
簡介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

解用於姓氏讀什麼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干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物候現象

立春標誌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時至立春,在我國的北迴歸線(黃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入春的前奏,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冬天。

歲時民俗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做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影象。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多安排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傳統節日,拜神祭祖慶典是做節的一大主題,任何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均具有濃厚的節日祭祀的色彩,並具有一套或簡單、或繁複的祭祀禮儀。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從傳統的干支紀元規則上來講,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拜太歲是中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在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現在,一些農村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為娛樂。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條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以此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作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以迎春、慶春。杜甫《立春》曾雲“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從魏晉南朝時代起,人們迎春食春餅。《荊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啗秦餅、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餅是一種薄面餅,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於盤中,取迎新之意,時稱“春盤”,也可贈送親友品嚐。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田艾籺

田艾籺是春季常見的時令食品。在開春時節,萬物復甦,草長鶯飛,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田艾約10釐米高,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據《食物本草》裡介紹,田艾具有祛溼、暖胃、清腸等功效。田艾籺也是拜神的節令貢品,祈禱風調雨順。

「廿四節氣·立春」春已至,萬物始

《立春》

[唐] 劉長卿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指導老師:高忠嚴

圖文稽核:陸瑤

圖文編輯:穆曉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