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由 雨村說詩詞 發表于 運動2022-08-24
簡介蘇東坡非常驚訝,連忙問王安石:“恩師,您怎麼知道這是下峽的水而不是中峽的水呢

問渠哪得清如許的那怎麼念

南宋的朱熹是一位大學問家,他的詩歌寫得也非常的有特色。他有一首詩叫做《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天上的太陽和雲影倒影在水中,相映成趣。要問這池中的水為何如此清澈?那是因為源頭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這首詩看似十分的普通,但其中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後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池塘就好比是人的頭腦,如果沒有新的知識注入,不斷的更新、學習,他就會思想僵化,變成一潭死水,永遠不能獲得進步,也無法認識事物的本質。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關於現象和本質,在《三言二拍》當中記載過有名的故事。有一天,蘇東坡要去出差,途中會經過三峽。他問王安石,需要給他帶什麼東西嗎?王安石就對他說,你如果記得的話就給我帶一些中峽的水回來,我要作為藥的引子用。蘇東坡想,這有何難,於是他出發了。

回來的時候,他一不小心,已經過了中峽,到了下峽。他想,既然是這三峽中的水,中峽和下峽應該也差不多。於是,他就帶了下峽的水回來見王安石。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王安石用這水泡了一壺茶,過了一會兒,他就生氣了。他說,我讓你帶中峽的水回來,你為何帶了下峽的水回來?蘇東坡非常驚訝,連忙問王安石:“恩師,您怎麼知道這是下峽的水而不是中峽的水呢?”

王安石說:“因為三峽當中的水,各段的水性都不一樣,上峽的水味偏濃,下峽的水,味道偏淡,而只有中峽的水味道。不濃不淡,剛剛好。你剛才帶回來的這個水,我泡了茶葉,這個茶色半天才轉濃,明顯說明這個水偏淡,這是下峽的水,而不是中峽的水。”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蘇東坡聽後恍然大悟,原來在這小小的水當中,竟也有如此深奧的道理。但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真難相信自己的眼睛。

又有一次,他見王安石寫的詩歌當中寫道:“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他想那菊花乃是傲霜之物,怎會在秋風裡隨意的落滿地?於是他就續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也沒說什麼。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後來蘇東坡貶到黃州一地,他驚訝的發現,當地的菊花確實在秋風當中隨風飄落,滿地都是一片金黃。他這才知道,自己又見識短陋了。從此以後,他更加發奮的學習,增長見識,再不敢輕易的質疑他人了。

這兩則故事,都印證了朱熹的詩中所寫的這個道理。人如果不多看、多思、多學,那麼他永遠只會宥於自己的一種固有的思維當中,無法理解更深的道理,也無法對這個世界做出更客觀的判斷。

儒學大師朱熹的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一口清澈的池塘,不在於它的大小,而在於有源頭活水,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更加充滿智慧,更深刻,也更理性。這也許就是朱熹的這首詩,帶給我們的啟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