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由 尋根拜祖 發表于 人文2022-06-28
簡介到晉平公六年,十一家卿室中的五家相繼被滅族離場,僅剩下智氏、韓氏、趙氏、魏氏、中行氏和範氏六家

六卿分晉是什麼意思

當趙襄子把智瑤的人頭做成酒具,到處擺Pose拍照留念的時候,晉哀公就隱隱預感到,祖宗傳了六百年的姬家江山快要改姓了。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果然,分光了智氏家產的韓、趙、魏三家把手伸向了主人,他們還算“大度”,給主人留下了絳和曲沃兩塊地盤養老,其餘的都插上了三家的旗幟。

在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後,趙烈侯、魏文侯和韓景侯三巨頭開了個會,宣佈沒收老姬家的最後一塊封地,晉靜公被廢為平民。至此,維持了657年的晉國滅亡了,這就是著名的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故事。

晉國從晉文公開始,它的政體就逐步走向“卿室掌囯”的格局,“六卿”就是晉國軍政大權的實際掌門人。那麼,六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魔獸”?為何分晉的只有三家,另外三家呢?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卿,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宰相班子”,只是春秋戰國是軍政一體化的管理方式,所以卿既是宰相,還是國防部長兼軍區司令,權力大得嚇死人。

西周對軍隊的規模有嚴格規定,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中國二軍,小國一軍。晉國是大國,所以可以有三軍(上、中、下),每軍又設軍將和軍佐,分別由六位卿室擔任,這就是所謂的三軍六卿建制。

當然,這個建制也不是一成不變,期間晉國曾經有過四軍八卿,五軍十卿,六軍十二卿,但大多時間還是三軍六卿。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晉國先後有十一個家族出任過六卿,因此六卿絕不是指“六個家族”。因為卿室是世襲的,因此這十一個家族壟斷了晉國的政治資源,成長為晉國的“魔獸”,並逐步把國君壓縮到犄角旮旯裡。

這11個家族分別是:

胥氏、趙氏、智氏、範氏、郤氏、韓氏、魏氏、先氏、中行氏、欒氏、狐氏。

這些家族之間爭權奪利,200多年間上演了無數慘絕人寰的悲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趙氏孤兒案”、趙穿弒君案等。到晉平公六年,十一家卿室中的五家相繼被滅族離場,僅剩下

智氏、韓氏、趙氏、魏氏、中行氏和範氏

六家。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這六個家族站在了半決賽的賽場。

晉定公十五年,晉國正卿趙簡子(趙鞅)伐衛,奪取了衛國500戶建立邯鄲邑,並且把這地方交給族兄弟趙午管理。後來趙鞅又決定將這些人口遷徙到晉陽,趙午卻抗命拒不執行,趙鞅一怒之下殺了趙午。

這事兒本來是老趙家的家事,別人無權干涉,但中行寅和範吉設二人卻跳出來要為趙午報仇。這兩人為何要跟趙鞅作對呢?因為趙午跟他們是親戚,中行寅是趙午的舅舅。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中行寅和範吉設二人原本就是無才無德的殘次品,依仗父祖的功勳吃現成飯的蛀蟲而已,偏偏他們又極度貪婪,早就不自量力地瞄上了趙鞅的正卿之位和地盤。

於是二人藉口為趙午報仇,發動了“鐵丘之戰”。這場仗打得很慘烈,趙鞅聯合韓、魏、智三家,中行、範又勾連鄭國、齊國和衛國。為了打贏此戰,趙鞅親自上陣,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奮起還擊,打敗了中行氏和範氏聯軍。

這一戰,趙鞅以少勝多,中行寅和範吉設輸光了家底,被迫逃亡到齊國,從此這兩個家族退出了晉國的歷史舞臺。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決賽場上還剩下

智氏、韓氏、趙氏和魏氏

四家。

打敗中行氏和範氏後,趙鞅就病逝了,按照輪替的規則,趙鞅正卿的位置由智瑤接替。智瑤又稱智伯、智襄子,是個勇猛無比,屢立戰功的大將,趙家新掌門趙毋恤只能望其項背。

智伯這個人除了勇猛外,還極度自信和無比貪婪。在瓜分中行氏和範氏領地時,智伯佔了大份,三家得小份,至於晉出公居然一寸地也沒得到。

這下晉出公怒了:我好歹還是你們的主人嘛,有好處就把我一腳踢開,太欺負人了!於是他一怒之下派人聯絡齊國和魯國,請求兩國出兵幹掉四卿。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四家同舟共濟,他們搶先下手反攻晉出公,晉出公兵敗逃跑,病死在流亡齊國的路上。於是智伯立新君晉哀公,自己總攬一切軍政大權。

這時候的智伯飄上了天,韓趙魏三家加起來也比不上智氏一家,野心勃勃的智伯決定逐步蠶食掉他們。

韓魏兩家膽小,只好屈從於智伯,唯獨趙毋恤脾氣大,跟智伯翻了臉。於是智伯率領韓魏兩家兵圍晉陽,準備瓜分掉趙氏。結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趙毋恤在危急關頭策反了韓魏兩家,三家聯合打了智伯一個措手不及。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智伯兵敗身死,三家又瓜分了智氏的領地,於是最終形成了三家分晉的格局。

從晉文公建立三軍六卿制度,晉國誕生了十一卿輪流執政的格局,到三家分晉,跨度257年,從此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名詞——三晉大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