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實驗室感染性物質溢灑場所的消毒——萬融實驗

由 實驗室小知識 發表于 人文2022-06-18
簡介患者的各類標本,尤其是患者的血液、排洩物、分泌物等感染性體液在運送或實驗室接種過程中,因各種突發事件或意外事故而發生的場所感染性物質溢灑,容器破損標本洩漏等,均會造成對人員、環境的汙染,以及對標本本身的汙染

溢灑是什麼意思

患者的各類標本,尤其是患者的血液、排洩物、分泌物等感染性體液在運送或實驗室接種過程中,因各種突發事件或意外事故而發生的場所感染性物質溢灑,容器破損標本洩漏等,均會造成對人員、環境的汙染,以及對標本本身的汙染。這不僅是對於人員、環境的潛在感染風險,對於標本而言也會發生交叉汙染。因此,實驗室應做好感染性物質溢灑與洩漏的應急預案,預防感染性物質溢灑與洩漏事件的發生。實驗人員應熟悉並掌握此類事件的處置措施。

場所感染性物質溢灑的消毒原則:①凡進入實驗室的所有人員均應經過生物安全知識培訓,瞭解感染性物質溢灑的現場消毒方法與程式。②任何新進、進修和實習人員不得單獨處置感染性物質溢灑或洩漏,須在有經驗人員指導或協助下實施。③有大量感染性物質(>10ml)的溢灑環境表面時,應首先採用吸附性材料或消毒幹巾進行吸附後,再實施清潔消毒。④汙染場所有玻璃等碎片,首先進行清除後,方可進行清潔消毒。⑤相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尤其是手部與臉部的防護。⑥感染性物質溢灑或洩漏事件處置後,應以書面形式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內容涉及事件原因與性質、汙染波及人員與範圍、採取的應對措施以及就本事件所採用的整改與預防措施等,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以下列舉常見的感染性物質溢灑環節。

一、標本運送中環節

患者各類標本送至實驗室過程中,無論是院內運送,還是院外運送,均要求做到患者標本的檢驗申請單與標本分開;通常選擇具有一定抗刺破、防滲透且具可視性的包裝袋包裹患者標本試管(盒、瓶)等,要求一個標本一個包裝袋,以防止錯誤識別與交叉汙染。標本容器儘量選用塑膠製品,塑膠製品的抗摔性強於玻璃製品。一旦發生溢灑或洩漏,首先檢查標本的包裝袋是否破損,如未破損直接採取高水平的消毒方法對其進行消毒,並按感染性廢物處置;如包裝袋有破損,則首先檢查同一運送箱的其他標本試管外表及轉運箱是否汙染。應先取出其他標本,進行試管外表的擦拭消毒,在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選擇敏感的消毒劑;不明病原微生物則選擇2000~5000mg/L含氯消毒劑或其他適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標本轉運箱內部,首先清除感染性物質,再選擇2000~5000mg/L含氯消毒劑或其他適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擦拭消毒中應注意避免對標本的標識標籤的損壞。

二、標本送達環節

在將標本放入搖床、離心機、試管架或放入密封取樣系統、自動進樣器、自動塗片系統以及標本傳輸帶過程中,如發生溢灑和洩漏,應立即終止操作,尋找原因,如標本容器破裂、蓋子未擰緊或鬆開等。檢查其他標本或裝置設施是否被汙染,確定汙染性質與範圍,選擇有效的清潔與消毒方法,如採用2000~5000mg/L含氯消毒劑或其他適合的消毒劑,對標本試管外表和裝置內外進行擦拭消毒;由於含氯消毒劑具有較強的腐蝕作用,凡採用含氯消毒劑處置的,通常作用30分鐘後應採用清水進行清潔,清除消毒劑殘留。推薦使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消毒,可以反覆多次,以保障消毒效果。

三、應將實驗室內的所有標本均視為具有感染性,應在收取標本環節中加強對標本容器的完整性稽核

有明顯洩漏的標本可以拒收,或請送檢部門重新採集後再送檢;對於一時無法重新採集的標本,或臨床要求緊急送檢的,應謹慎操作,並就該標本外部已汙染的情況進行備註說明。破損的標本對於實驗室人員與環境是一種潛在的感染隱患。這類不合格的標本放棄後,應按感染性廢物處置要求進行安全處置。懷疑有外部汙染時,在標本上機前就應採取消毒措施,如採用消毒溼巾擦拭後再上機,以防止裝置設施的汙染。

實驗室感染性物質溢灑場所的消毒——萬融實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