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由 胡婉夕 發表于 人文2022-06-06
簡介換句話說,楊延昭真的如影視作品《楊家將》中描述的那般,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楊六郎”嗎

何處是歸程是什麼意思

“楊家將”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論在戲曲舞臺或是影視作品中,都不乏這一題材的經典之作。

然而,歷史中真實的“楊家將”真如劇本中那樣,滿門忠烈,所向披靡嗎?我們叫了千年的“楊六郎”真的就是“六郎”嗎?

讓我們跟隨歷史的鏡頭,一起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揭開一段被世人誤解了千年的謎團……

公元999年,遼國蕭太后正式頒佈詔書,親率

20萬大軍南下,開始伐宋。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戰場上的楊延昭

史料記載,當遼軍到達遂城後,並未多做整頓,而是直接下達了總攻的命令,數萬遼軍將遂城圍了個水洩不通,一通猛攻。

蕭太后之所以用兵這樣自信,是因為遂城是孤立於平原上的一座彈丸小城,守軍只有三千,她壓根就沒拿它當個事。

但令她始料不及的是,無論遼軍怎樣強攻,這座小小的遂城就是屹立不倒。

可想而知,蕭太后簡直氣得火冒三丈,不過,當她知道了鎮守遂城的將領的名字後,她的氣反倒消了不少。

因為這位宋軍的將領,就是宋遼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無敵將軍”楊業的兒子——“楊六郎”楊延昭。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遼國蕭太后像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敗在“楊家人”的手裡,似乎連遼軍自己都覺得“很正常”。

話說,在影視作品《楊家將》中,楊業一共有七個兒子,外加一個義子,號稱“七郎八虎”,個個驍勇善戰。

其實,這一點倒是符合真實的歷史,楊業確實有七個兒子,唯一的區別是,他並沒有義子。

關於楊業的兒子們,《宋史·楊業傳》中有過明確的記載:

“業既歿,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議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並未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為殿直。”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楊業像

也就是說,除了隨楊業戰死陳家谷的楊延玉外,他還有六個兒子,分別是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

《宋史》中所說的“延朗”,也就是後來的楊延昭,他之所以從“楊延朗”改名為“楊延昭”,完全是出於皇帝做的一個夢。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宋真宗對滿朝文武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令趙氏祖先授予他天書,而這個趙氏祖先,就是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趙玄朗。

同年閏十月,宋真宗追尊“趙玄朗”為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廟號聖祖。玄、朗二字世人皆需避諱。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宋真宗趙恆像

因此,“楊延朗”改名為“楊延昭”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說來也巧,他父親楊業的名字,當初也是因避諱北漢皇帝劉崇的名字而改的。

言歸正傳,從六個兒子的官職來看,除了楊延昭外,其餘五個兒子都是“恩蔭”的小官,一生碌碌無為,和“上陣殺敵”幾乎毫無關係。

什麼是“恩蔭”呢?就是承蒙祖上的恩惠。楊業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並以身殉國,他的兒子們就理應享受“免試做官”的待遇。

當然,“恩蔭”的官職往往都是養老型的閒職,不會有多大出息。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北漢初代皇帝劉崇像

所以,所謂“楊家將”滿門忠烈,其實是個誤會,除了楊業、楊延玉、楊延昭外,其他楊家人和“將”這個字壓根就不沾邊。

如果說,上面這個問題,從史料中可以輕易找到答案,那麼下面這個問題,則誤導了世人上千年:

楊延昭到底是楊業的第幾個孩子?

換句話說,楊延昭真的如影視作品《楊家將》中描述的那般,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楊六郎”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歷史上,還真是個謎。不過,單純從楊業戰死後,楊家子嗣受封的情況看,楊延昭應該是“長子”。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楊家將連環畫插圖

因為古代的宗法制度非常嚴格,嫡庶長幼分得十分清楚,父親的爵位和恩蔭,必須是由長子繼承。

由此可見,在封官時,楊延昭能排在第一位,說明他比其他五位的年齡都要年長。

那麼,楊延昭就是楊業的“長子”嗎?不。我們似乎忘了一個人,那就是隨楊業一起戰死沙場的楊延玉。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古代,父子共同上陣殺敵是十分常見的,而父親帶的兒子,幾乎都是長子,極少有帶非長子出征的情況。

所以,綜上所述,楊業的長子應該是楊延玉,而楊延昭則排行老二,老大戰死之後,按照長幼之序,楊延昭也就變成了“老大”。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楊家將連環畫插圖

那麼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無論楊延昭排行老大還是老二,總之他不會是老六,可為什麼千年以來,大家都叫他“楊六郎”呢?

宋朝大文學家曾鞏的《隆平集》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

“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情畏服,上呼曰:‘楊六郎’。”

這是最早將楊延昭稱為“楊六郎”的記載,後來,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南宋。

《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

“楊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敵憚之,目為楊六郎。”

再後來,南宋滅亡,元朝在編寫《宋史》時,依舊延續了這一說法,就此官方做了蓋棺定論:楊延昭排行“老六”。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曾鞏像

就這樣,“楊六郎”的稱謂被誤叫了一千年,直到現代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世人不知實情,也就人云亦云,認定楊延昭就是楊家老六了。

這還不算完,在《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中,竟然也認定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

那麼,為什麼“六郎”這個稱謂,從北宋一直叫到今天呢?

關於這個問題,坊間有這麼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六郎”這個詞,根本就不是漢人的叫法,而是契丹語的漢語音譯。

說是在契丹文化中,“六郎”是威武、兇猛的形容詞,契丹人專用“六郎”來形容令他們敬佩的敵國戰士。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契丹文

這種說法可謂牽強至極,很多研究契丹語的學者都曾表示,根本沒有一個與“六郎”發音類似的契丹語。

而且,作為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的中原王朝,宋朝怎麼會用敵國的文化稱謂,來稱呼自己國家的將領呢?

第二種說法認為,“六郎”的說法,和星象有關,是源於北斗七星。

古人對星象研究極為推崇,所謂南斗六星主兵機,北斗第六星主燕地。而燕地,就是宋遼疆域交接的兵家必爭之地:燕雲十六州。

迷信的遼國人認為,令他們聞風喪膽的楊延昭,就是北斗第六星的轉世,所以稱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燕雲十六州

這個說法也不太站得住腳,要知道楊延昭的父親楊業,比楊延昭更加驍勇善戰,也不見遼國人對楊業或其他任何人有過類似的稱謂。

所以,以上兩種說法並不是楊延昭被稱作“楊六郎”的原因。歷史中真實的原因,其實特別的“不著調”。

為什麼說“不著調”呢?是因為,這完全來源於宋朝人的一種奇葩的文字遊戲。

在宋朝,尤其是宋朝上流社會和皇族之中,很多人都喜歡玩這種文字遊戲,他們對本應叫“大郎”的長子,不叫“大郎”,而叫“六郎”。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北宋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

也許很多人會想,這從“大”變成“六”一定是有什麼說法吧?否則為什麼是“六郎”?而不是七郎、八郎、九郎呢?

其實將“大郎”叫做“六郎”只是這個遊戲的開頭,“無厘頭”的還在後面。

史料《鐵圍山叢談》中記載:

“政和初,至尊始踵唐德宗呼陸贄為陸九故事,目伯氏曰蔡六,至於嬪嬙宦寺亦,從天子稱之。目仲兄則曰‘十哥’,季兄則曰‘十一’,吾亦荷上聖呼之為‘十三’。而內人又皆見渭‘蔡家讀書底’。”

這段記錄很有意思,是說宋徽宗趙佶百無聊賴,就玩了一次“唐德宗稱陸贄為

陸九

”的故事。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宋徽宗趙佶像

趙佶稱蔡京的大兒子蔡攸為“蔡六”,也就是老六;稱蔡京的二兒子為“老十”;稱蔡京的四兒子成為“十一”……

這一說法,從宋初到宋末的很多史料中都有過記載。也就是說,宋朝人確實喜歡把“老大”稱作“老六”,而且一直有這個傳統。

所以,將大名鼎鼎的“大郎”楊延昭,稱作“六郎”,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後更是上行下效、口口相傳,最終硬生生把楊延昭變成了老六,甚至在歷朝歷代的官方資料中,都認定楊延昭是老六。

不得不說,人言真是可畏,這假話說了一千遍,就變成了真話,而真話又能說上一千年,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蔡京像

不過,儘管楊家滿門忠烈是假,楊六郎也不是老六,但並不妨礙楊延昭成為宋朝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

話說遼軍使出渾身解數攻打遂城,但這座小城池仍舊固若金湯。

於是,

蕭太后放棄強攻,改為智取,而她選擇的智取,真是一招自掘墳墓的臭棋——勸降。

當時,蕭太后命人朝遂城城中射了很多勸降信。按說,勸降一般都是用高官厚祿作為交換,而蕭太后卻大肆渲染當年擒殺楊業的“戰績”,試圖以此瓦解宋軍計程車氣。

此外,他還以楊業的遺骸作為誘餌,威逼楊延昭投降。這下真可謂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蕭太后的做法徹底點燃了楊延昭心中的怒火。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楊業雕像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整整十三年,等的就是手刃賊人,我盼你還盼不來呢,怎麼可能去投降?

於是,楊延昭召集將士,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以表示自己誓死殺敵的決心。將有必死之心,士豈有貪生之念?

就這樣,遂城三千守軍,瞬間變成了三千個不要命的瘋子,士氣大震。

這下蕭太后可傻了眼,這怎麼話說的,勸降怎麼還把士氣給勸起來了?

後來的事,眾所周知,三千逼退二十萬的奇蹟,就此上演。20萬大軍,硬是拿楊延昭沒轍,眼看耗是耗不起了,蕭太后只得灰溜溜地撤軍了。

楊延昭排行老大,卻因皇帝一個不著調的遊戲,被叫千年“楊六郎”

楊延昭像

經此一戰,楊六郎威震邊陲,終是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重樹了“楊家將”的威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