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木秉鳳詩文選:江秋梅雨散,畔下幾枝香

由 亦稱枉然 發表于 人文2022-06-06
簡介“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陣陣涼氣隨著溼潤的秋風直逼人面,風雨瀟瀟,梅枝翩躚,“秋水問梅”之詞僅僅是剎那間的腦海跳躍,天降秋水,十年如夢,窗外寒梅,當歸主乎

青勝於藍的下一句是什麼

三木秉鳳詩文選:江秋梅雨散,畔下幾枝香

“秋水娟娟隔美人,江東日暮幾重雲。孤燈竹屋霜清夜,夢到梅花即見君”。秋風習習,細雨纏綿,獨立江畔,梅林妍妍。文人賞梅,非在寒梅傲雪凌香之時,秋水問梅,月下黃昏皆著其影。梅蘭竹菊,乃花木四君子,見梅而思君子,因而延伸至見賢而思齊焉,我們不求與古賢齊思,但願解古賢之意耳。 清茶素食,白丁樸儒。雖無桃源之美卻享陋室書香之淨。 閒暇之時,隨心山下,觀雪雲漸墨,送夕星隱輝,英豪待機,天涯無親,失得無恤,馳馬野臨。 人生多少感悟,皆生靈魂觸底之後,秋風瑟瑟葉盡,大千峰川無餘。 然而我們太多人的記憶,僅僅停留在雲霓表象的光芒之外。 由表致表與由表象到靈魂相比,兩者所感悟的深度就是“切膚”與“入髓”之受,終究天地雙重之感。 我們從人云亦云地隨波逐流,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青松咬巖”之勢,這非是一種消極與頹唐,而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宇宙胸懷,此之達觀者幾者聞乎?

秋水雲墜漫城急,書房惓臥聽風雨。此生苦窗十載故,問梅傲立何無主? 我似乎在半醒半夢之間,便聞嘩啦啦的秋水天墜而來,隔窗歡唱不絕於耳。“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陣陣涼氣隨著溼潤的秋風直逼人面,風雨瀟瀟,梅枝翩躚,“秋水問梅”之詞僅僅是剎那間的腦海跳躍,天降秋水,十年如夢,窗外寒梅,當歸主乎?人生篇作不管名揚天下還是寂寞無主,這都是一份由心生意的悄然揮發,是落筆生花呢,還是流星幾語?只叫儂心去默默接受一份坦然的文字化現。因為我還是原來的我,文字簡單、直白、利索而略帶些心靈雞湯。李白名句不管“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內心自信與靈魂暢達。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漫漫秋水揚窗而去,留下一份孤傲的雄心在晨風中非常堅毅地與文字進行拉鋸戰。“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若對於一個失去雄心的人而言,鬼雄與英雄又有何區別呢?人言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吧。在《賣柑者言》文中劉基有言:“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哉”,我們此生當為自己修練一顆什麼樣的“心”呢?人在江湖,真的身不由己嗎?蓮出泥而不染,濯清漪而不妖,這不也是一種傲骨與高貴的體現嗎?

生命如梅,愈寒愈翠,思想如梅,愈嚴愈香。子曰:後生可畏,焉知後來者不如今也?而《弟子規》終言曰: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此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人生其實就是一種“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文化修行,宗教道理反映文化,傳統道理又何嘗不是文化,而任何學問只要“工夫到”則必會“滯塞通”矣。伴隨我們的春夏秋冬不過是天序在人間傳遞的大道之言罷了。 當我們微略領悟到生命的本質之後,才知道生命的物理意義、哲學意義以及宗教意義的本來面目。我常常觀看人們對《紅樓夢》的不同解讀,其實真正的解讀者惟曹公本人獨爾!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與明者?今日方能尋得幾個? 訥訥然不知所向,茫茫然不知所歸,人言我亦言,人非知亦非。梅君之品格,今人大都棄之不用,梅君之風範,東施效顰難成大器,天之蒼蒼,欲流無淚,地之茫茫,秋野隱光。 青取於藍,青不知彰,青勝於藍,藍不知隱。天下永珍,本簡而易,天下人心,卻雜亂相對,秋水見梅,由感而發,今出滄浪幾言,謹送秋水覓梅之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