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由 無白書生 發表于 人文2021-06-07
簡介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

曹無傷為何告密

鴻門宴可不是那麼好吃的,自從這件事情發生以後人們都這樣說,世人都認為那滿滿的酒杯裡裝的並不是友情和好意。

還有那個項莊,喝酒的場合你在那裡舞什麼劍呢?後來人們都說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你舞劍並不是為了助酒興,你是想要對付沛公啊。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鴻門宴場景

所以"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代名詞,一提到這三個字,後背就有些發涼!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這場宴會涉及到楚漢兩個軍事集團的政治利益之所以搞的這樣緊張,那是因為有一個人在項羽那裡告了沛公一狀,這個人就是曹無傷。

當時項羽的四十萬楚軍將要攻取關中,到達函谷關的時候,沛公劉邦的軍隊卻在那裡把守著,楚軍不能進入。項羽又聽說沛公已經攻破咸陽,非常惱火,就派當陽君英布率軍攻破函谷關。於是項羽進入關中,到達

水之西。而劉邦的軍隊卻駐紮在霸上,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

項羽本來就對劉邦攻破咸陽不滿,這時曹無傷的出場,則把他們之間的矛盾激化了起來。

《史記·項羽本紀》裡是這樣記載的: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曹無傷起初隨劉邦起事,官至掌管軍政的左司馬,軍銜似乎不低,可是即使這樣,曹無傷的名字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也只露了三次"臉"。此人雖屬於那種一出場就掛了的人物,然而如果沒有曹無傷,或許就不會鴻門宴這一歷史"大事"的發生,因而曹無傷的名字也隨著鴻門宴事件的流傳而被歷史牢牢記住。

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很生氣,說:"明天犒勞士兵,替我打敗劉邦的軍隊!"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項莊舞劍

其實,從曹無傷向項羽彙報的內容上看,也並非是空穴來風。曹無傷告訴項羽:"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除話中的"使子嬰為相"外,說的幾乎都是實情。

曹無傷說劉邦"欲王關中"其實有一個大的背景,那就是項羽曾和諸侯們約定,那就是"先入關者王之",意思就是誰先攻入關中,誰就是那裡的王。劉邦率先攻入咸陽,按照約定他有做關中王的權利,所以他說:"吾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而曹無傷打的小報告裡則是截取了其中的最後一句。

況且,劉邦進入秦關中之地和咸陽城後,與那裡的父老"約法三章",極具體恤和關愛,因而"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但劉邦並沒有接受,理由是倉庫裡的糧食太多,什麼東西都不缺,就不讓父老鄉親們破費了。正因如此,秦人更加歡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從與諸侯的約定,到秦人對劉邦的態度,劉邦做關中王實在是最合適不過。曹無傷應該也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按照他的猜想,劉邦心裡一定是很想在關中為王的。所以他的報告裡說的並沒有錯。

但不知他在報告裡據說的劉邦"使子嬰為相"是從何說起,雖然劉邦在接受子嬰的投降後,沒有采納一些人的建議殺掉子嬰,但始終沒有欲以子嬰為相的說法。這一點,則恐怕是曹無傷自己加上去的。

至於"珍寶盡有之",那是自然的,秦咸陽宮裡還缺這些東西嗎?但是劉邦一個子也沒有拿,他的做法是"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項羽是一個愛財的人,不然的話他進入咸陽後,又怎麼能做出不僅"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而且"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的行為來呢?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項羽做這些事情其實也是有目的的。你劉邦不是想做關中王嗎?我把秦咸陽宮燒了,看你怎麼做?你不是要使子嬰為相嗎?我把他殺了。你封在府畗裡的"秦重寶財物"我都給掠走,並捎帶著把那些宮女或婦女們也劫走。

從這三個方面看,項羽確實是按照曹無傷的小報告裡所說的那三條,有針對性的做給劉邦看。

首先,項羽是不會讓劉邦做關中王的,因為這樣他臉上太沒有面子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劉邦雖然第一個攻破關中並進入咸陽,功勞自不必說,但是項羽並不這麼看,因為在他看來,他和諸侯聯軍在黃河以北消滅了秦軍野戰軍主力也是蓋世奇功,不然的話你劉邦又怎能乘機入關?若論功勞,我項羽才是最大的,你劉邦若是做了關中王,我項羽又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其次,項羽和諸侯聯軍的最終目標是滅秦,那是要斬草除根,趕盡殺絕的,可是劉邦竟然沒有殺掉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什麼意思?莫非你劉邦真的想要在做了關中王之後,以子嬰為相,達到"以秦人治秦"而穩定局勢的目的?所以我把整個咸陽的人都屠了,我把子嬰殺了,斷絕你的這個念頭。

第三,項羽應該是認為劉邦之所以把秦宮的財寶封存起來,那是想佔為己有,這麼多好東西怎能讓你劉邦一人獨吞?所以項羽在火燒咸陽宮之前,就把這些財物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讓大火把它燒了吧,反正不能留給你劉邦。

而作為劉邦的部下,曹無傷為什麼要做出這樣一個有背叛之嫌的事情來呢?

曹無傷應該是一直追隨著劉邦出生入死,無疑也立有不少的戰功,所以才能夠官至左司馬,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待他並不薄。但是他又為什麼在項羽得知劉邦率先進入關中,攻破咸陽而"大怒"的時候火上澆油,搬弄是非呢?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項羽雕塑

原來,曹無傷有他自己的打算。《史記·高祖本紀》有這樣一段記載: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

"欲求以封",這似乎就是曹無傷這樣做的真正動機!他是想利用這種打小報告的手段得到項羽的封賞。那麼,如果劉邦真的做了關中王之後就不會封賞他嗎?或許也會,但這裡卻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曹無傷首先從大形勢上分析,當時的情形是項羽太強,而相比之下,劉邦的實力則顯得有些弱。

《史記·項羽本紀》中明明寫著:"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曹無傷以為,雙方一旦開起戰來,項羽一方是必勝無疑的,這樣的話,自己跟隨沛公多年,到那時真的戰敗,別說封賞了,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那都是未知數,倒不如暗中向項羽賣個好。到時即使沛公戰敗,項羽也會考慮到自己的"貢獻"而對他進行封賞,至少性命是可以保住的。

其實我們也無須責怪曹無傷的自私,在當時的局勢下恐怕每個人都考慮自己的後路,而曹無傷的選擇雖然有背叛的意味,但是形勢所迫,人性總是自私的,這同時也說明他的眼光實在是有些短淺。

再者,除了關於鴻門宴的事件之外,歷史上對曹無傷其人再也沒有更多的記載,所以,曹無傷在劉邦那裡很可能就是一個小人物,雖然經過出生入死已官至左司馬,但是他並沒有張良、樊噲等人吃香,也或許他在劉邦那裡得到的封賞遠遠低於自己所立下的戰功。在這種不平衡的心理驅使下,曹無傷暗中選擇站在強勢的項羽一方,有點自認為高明,也有賭上一把的意味。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那麼曹無傷是不是項羽安插在劉邦軍中的間諜呢?這個疑問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史書上關於曹無傷的記載太少了,也只能存疑在這裡。

不管如何吧,按照曹無傷的想法,項羽本來就對劉邦先入咸陽非常憤怒,再加上自己的告密,這實力懸殊的兩方一定會打起來,劉邦也一定會必敗無疑,自己的小算盤無論如何都不會落空。

但是劉邦的智囊團有多厲害呀,再加上項羽的叔叔項伯的配合,化解鴻門宴的危機,使劉邦安然回到霸上,兩軍並沒有像曹無傷所期待的那樣開戰,而他告密的事情卻被項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抖落了出來。

項羽為什麼會放過劉邦?這是張良的功勞,更是項伯的作用,再加上劉邦見到項羽時的那一番表白,項羽似乎覺得有些錯怪劉邦了,弄得怪不好意思。既然劉邦已經放低身架,態度這樣謙恭,語氣又是這樣誠懇,項羽總不能也承認是自己做錯了吧,那可太沒有面子了。而曹無傷就成了他不失顏面的最好藉口,從文中看,項羽似乎連想都沒有想就把曹無傷給供了出來:"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曹無傷身上去了,原來是因為這小子在中間挑撥是非,我們才有了這麼大的誤會啊!話既然說開了,那咱們就一哈二笑,留下來咱們喝點酒吧,這事就算了結了。於是就有了鴻門宴項莊舞劍和樊噲啖肉的故事。

但是事情能這樣完了嗎?當然還會,沛公能饒恕了曹無傷?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

曹無傷是這個樣子嗎?

當時項羽已經打消了除掉劉邦的念頭,但劉邦還是連聲招呼都沒有打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雖然他是擔心項羽的亞父範曾的進一步加害,或者擔心項羽反悔,而他的離去恐怕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立刻殺掉曹無傷。所以《史記》記載:"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不知曹無傷在臨死的時候是否大呼:"項羽,你小子太不夠意思了,害我還淺呀!難怪連你的亞父都說你,豎子不足為謀啊!"項羽的做法確實有些不地道。

鴻門宴事件,由曹無傷的告密開始,至曹無傷被沛公所殺結束,這個看似貫穿始終的人物,在歷史上只留下了這麼一點事情,但歷史和世人確確實實地記住了他。

曹無傷之死告訴我們,不要跟錯人,不要站錯隊,不要耍小聰明,否則,你只有被出賣的份!

寫到最後,無白書生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歷史上真的有曹無傷這個人嗎?是不是司馬遷為了情節的需要而虛構出來這樣一個人呢?因為從歷史上看,無論有沒有曹無傷的小報告,項羽都不會讓劉邦在關中立足的,鴻門宴也會照樣為劉邦而設。

朋友們以為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