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由 知一大人 發表于 人文2022-05-14
簡介有了這樣的家世,杜牧又勤奮好學,特別精通春秋戰國時候的事,於是他也註解了《孫子兵法》,但是,作為“懟人小能手”,杜牧註解時,上來第一句往往就是4個字——曹說非也

非秦也中的也是什麼意思

言簡意賅。

《道德經》全文5126字,

《金剛經》全文5175字,

《孫子兵法》全文6111字。

用精簡的語言講出天地間的深刻內涵,或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

但是,因為行文精簡,後來者再讀,就有了很多模糊和理解上的困難,

所以就有了“注”。

比如,孔子作《春秋》,只寫一句:

鄭伯克段於鄢。

咋回事?

後來的左丘明就給做了補註: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當年,鄭武公娶媳婦武姜,生了倆孩子:後來的鄭莊公和公叔段。

老大出生的時候,“寤生”——就是難產,腳先出來,

給他媽嚇得不輕,

所以武姜不喜歡大兒子,偏愛小兒子。

後來鄭莊公接班,老媽就來給他弟弟討封,

“我是兒子你是媽,你說咋地就咋地”,

莊公縱容老媽和弟弟各種胡作非為,

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這麼整不行啊,共叔段弄不好就造反了。

莊公很淡定,說了一句名言:

多行不義必自斃。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莫著急,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後來共叔段果然鬧起來,鄭莊公趁機就把他給辦了。

孔子寫詩書的時候,稱鄭莊公為“鄭伯”,就是在譏諷他故意縱容弟弟;

克,是兩國對戰的詞,用來說明這倆兄弟根本沒啥情誼,哥不是哥弟不是弟。

這就是“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自己的態度都在文字上。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至於《孫子兵法》,作為“兵家聖典”,後世有很多人給它做注。

一、“傲嬌”的曹操

歷史上給《孫子兵法》做過注的人有很多,其中11人的注保留下來:

曹操、孟氏、李荃、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

這被稱為“十一家注孫子”。

在11人中,曹操、杜牧、陳皞三人的

影響很大,

因此被稱為“三家注”。

曹操是第一個為《孫子兵法》做

的人,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不過他比較傲嬌,上來就說: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在曹操眼裡,《孫子兵法》很厲害,但是“行文繁複”,羅裡吧嗦太多了。

現行流傳的《孫子兵法》是“兵法十三篇”的版本,

但《漢書·藝文志》裡記載:

“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這應該是當年孫武將自己寫成的十三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的,

闔閭一讀,很感興趣,就跟孫武聊了起來,

後面聊的內容,也被編纂成了《孫子兵法》的一部分,作為“增益十三篇”的內容,

因此會有“八十二篇”之說,

曹操當時看到的或許是“八十二篇”版本,所以才覺得“繁複”。

後來杜牧在做注時,就提到:

“武所著書,凡數十萬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筆其精切,凡十三篇,成為一編,曹自為序,因註解之。”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杜牧認為,孫武原來的兵書是“八十二篇”,後來被曹操刪減成了“十三篇”,

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其他注家的認可。

在註解《孫子兵法》時,曹操因為自己有過統兵打仗的經歷,

所以他的注很切實際,又符合孫子原意,

只是到了後來,杜牧註解時,就處處“跟曹操作對”。

二、“懟人”的杜牧

杜牧是個天才。

天才往往就會“恃才傲物”。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在唐朝時,杜牧的政論文章以及詩文都很有名,

在唐詩中,他和李商隱被稱為“小李杜”,

名氣直追當年的“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他寫詩——《夜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樣的詩歌,有一種歷史厚重感。

在政論文章中,杜牧也能見解獨特:

他寫《阿旁宮賦》,直接指出——並非秦滅六國: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

人都是敗亡在自己手上——這一點都很符合《孫子兵法》的原意。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其實仔細琢磨,杜牧詩歌寫得好,或許是因為他是以一個“政論家”的高度來行文,

站在更高維度來解決低維度的問題,往往會得心應手,

這就叫“降維打擊”。

而像那些“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愁苦派”詩人,

一輩子就在琢磨用哪個字,這樣的詩,寫出來也是苦大仇深。

再仔細琢磨,那些偉大的文人往往不認為自己是“文人”,

就像李白,像杜牧,像蘇軾,

他們在心裡,給自己的定位遠高於文人,

這樣,才能寫出光耀千秋的好文章。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同理,那些賺了很多錢的大商人,往往不是因為他們一門心思只想著去賺錢,

而是他們有更高的追求和眼光。

陶朱公范蠡,這是被稱為“商聖”的男人,

當年,他輔佐勾踐滅吳,勾踐要跟他“分天下而治之”,

結果他不要,

一個能放棄半個天下的人,他成為“商聖”也就不足為奇了。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回看杜牧,他能註解《孫子兵法》,或許還因為——

他是“站在爺爺肩膀上”的人。

“11家注孫子”中的杜佑就是杜牧的爺爺,

安史之亂後,杜佑負責編纂了200卷的《通典》,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裡面收集了《孫子兵法》並作了註解,

當年杜牧寫詩自誇: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哥們兒小時候,家住長安城中央,家裡啥也沒有,都是書。

有了這樣的家世,杜牧又勤奮好學,特別精通春秋戰國時候的事,

於是他也註解了《孫子兵法》,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但是,作為“懟人小能手”,杜牧註解時,上來第一句往往就是4個字——

曹說非也。

曹操說得不對,這事兒得聽我好好給你講講。

其實看過《三家注》,還是曹操註解地最為得當,

杜牧的註解,很多更有新意,但卻並不符合孫子原意。

三、反轉了吧

對比曹操和杜牧的註解,會發現作為知識分子的杜牧,

很多時候跟曹操說的並不是同一回事。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孟子說:

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

懟人者人恆懟之。

到了後來,陳皞註解《孫子兵法》時,他很看不慣杜牧的做法,

於是在他的註解中,經常會用7個字“回懟”——

杜說非也,曹說是。

杜牧說得不對,還是曹操說得對。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在《大學》裡有一句話: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你用什麼方式對待別人,也會被別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

你透過不合適的方式獲得的財物,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失去。

例子太多了——

那個天天喜歡罵人的人,他在別人口中,也是捱罵的人,

那些買彩票中了500萬的人,不久後錢財散盡,甚至不如以前。

《論語》裡有一句話:

恭則不侮。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現實生活中,那些發自內心對別人恭敬的人,

他們很有禮貌,但也會有一種凜然的氣場,因此沒有人會去侮辱他們。

這件事再往深處想一想,

你恭敬的到底是誰?

很多人到了寺廟裡,虔誠禮敬,求神拜佛,

你虔誠以敬的到底是誰?求拜的又是誰?

湖南雙峰城隍廟裡有一副楹聯很有趣:

我有什麼靈,連自己斷肢脫皮都難治好

汝又何必敬,請醫生開方用藥倒是正經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那個佇立於寶座之上的神靈,他的塑像剝落自己都沒有辦法,

你求他什麼呢?

《金剛經》裡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怎麼求?求誰呢?拜誰呢?

佛家有一種說法,叫:

因我禮汝。

看似是對佛像磕頭禮拜,其實,不過是藉此,讓人明白,要懂得虔誠和敬重,

而這種虔誠和敬重,最終是給到了誰呢?

給到了你自己。

杜牧說曹操註解《孫子兵法》不靠譜?我想起了《大學》裡的一句話

你所有的禮拜,所有的虔誠恭敬,其實,不過是在敬重自己。

人必自重而他人重,這就是“恭則不侮”的含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