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曹操攻取漢中後為何沒有選擇趁勢收取益州?不是不能不想而是不敢

由 小毛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2
簡介實事求是的說,司馬懿和劉曄分析的沒有問題,如果當時曹操能聽進去,雖然不能保證能一舉攻克益州,但一定會給劉備造成巨大的傷害,據史料記載,當曹操攻取漢中的訊息傳到蜀中之後曾經給當地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如果曹操能夠再接再厲,那麼後來的蜀漢政權能不

非志無以成學的成是什麼

曹操作為三國曆史舞臺上的梟雄人物,他畢生的夢想就是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在他數十年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涯中,有人認為他錯失了兩次可以統一天下的機會。一次是赤壁之戰,另一次則是在攻取漢中後沒有趁勢收取益州。

建安二十年(

215),曹操率軍西征,收降了“雄踞巴漢垂三十年”之久的張魯割據政權。取得勝利之後,曹操的謀士司馬懿,劉曄等人勸說曹操要趁劉備在益州根基未穩之時,趁勢攻取,否則等劉備在益州做大之後,形勢就將會變得非常麻煩棘手。

曹操攻取漢中後為何沒有選擇趁勢收取益州?不是不能不想而是不敢

實事求是的說,司馬懿和劉曄分析的沒有問題,如果當時曹操能聽進去,雖然不能保證能一舉攻克益州,但一定會給劉備造成巨大的傷害,據史料記載,當曹操攻取漢中的訊息傳到蜀中之後曾經給當地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如果曹操能夠再接再厲,那麼後來的蜀漢政權能不能建立起來,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可事情最後的結果卻是曹操婉拒了謀士們的提議,那麼,一心想要統一天下的曹操為何會主動放棄這次機會,他究竟在顧慮什麼呢?

一,曹操不想收取益州?

有人認為,赤壁戰敗造成了曹操意志蹉跎,不再想著進取天下。這實在是小看了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誠然,赤壁之敗的確給曹操在心理上造成了極大震動,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他卻一刻也沒有放棄自己爭奪天下的宏圖大業。

其實自赤壁之戰後,曹操認識到要想平定南方,條件還沒有具備。所以他決心首先致力於鞏固北方,加強自身政治和經濟力量。為此曹操採取了一系列舉動,首先掃除了西北一帶等割據勢力,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同時在南方地區,派遣大將留守襄陽,屯兵合肥,對劉備孫權採取積極防禦的策略,為最終統一天下不斷創造有利條件。

曹操攻取漢中後為何沒有選擇趁勢收取益州?不是不能不想而是不敢

實際上,曹操後來也曾動過趁勢收取益州的念頭,可是劉備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將自己在益州的棋路走活,面對如此情形,曹操也只有作罷。

二,曹操不能收取益州?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曹操是畏懼蜀道天險,所以最後選擇退兵。其實透過考察當時的形勢,我們就不難發現,攻取漢中後的曹操其實還是處在一個很有利的戰略態勢。

首先從地利上考量,由於嘉陵江和漢水可以通航的關係,漢中與蜀地的練習可以說是十分密切;而且漢中北邊的秦嶺,其險峻程度比南方的大巴山更甚。自漢中越秦嶺北進較難,而越大巴山南進則相對比較容易。所以曹操與劉備勢力如果依秦嶺為界,尚可共享秦嶺之險;但在大巴山一線接壤的話,那麼地理上的優勢就會傾向於曹操一方。

曹操攻取漢中後為何沒有選擇趁勢收取益州?不是不能不想而是不敢

其次從當時天下的形勢來看,曹操當時已經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域,而劉備才剛剛奪取益州,並且為了和東吳爭奪荊州地盤,又親率經精兵五萬去馳援關羽,致使益州空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如果進兵益州,蜀中勢必瓦解。

三,曹操為何不敢進攻益州?

筆者認為,這其中主要是這兩個因素,首先,自赤壁之戰後,曹操用兵變得越來越謹慎小心,他深知雖然赤壁之戰沒有讓自己徹底崩盤,但是曹操也不能在承受第二次這樣的慘敗,那樣自己就會重蹈老對手袁紹在官渡之戰後敗亡的覆轍。

而反觀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趁勢席捲荊襄之地,後又奪取了益州,一時可謂風頭無兩,且戰爭又是一個極其充滿未知數的領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能答應每一場戰爭,所以這一點也就決定了赤壁之戰後,曹操再也不敢輕易涉險,去打無必勝把握之仗了。

其次漢中之戰結束時曹操已年逾六十,距離他病逝只剩五年時間了,精力和體魄都大不如前的他,在心裡恐怕已經認定自己沒有統一天下的時間了。自然而然,曹操關注的重心也就會轉移到自己身後之事上來。為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就是他當時要考慮的第一要務,而這個合適的接班人不僅要守住曹操畢生所建立的霸業,而且還要保證曹操死後不會被政敵所

“清算”,所以為了這一目的,即使在征伐的道路上半途而廢,曹操也會在所不惜的。

曹操攻取漢中後為何沒有選擇趁勢收取益州?不是不能不想而是不敢

結語:

無論曹操出於何種考慮,最後放棄了塵世進去益州的念頭。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機遇是不會兩次惠顧同一個人的。

曹操撤離漢中的決策可以說是給了劉備可乘之機,並最終實現了自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目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