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5-13
簡介對於如何處理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日本經濟產業省就曾提出5種“可行性方案”: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

以鄰為壑政策是什麼意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

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報道:

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據悉,開始排放前需要大約兩年時間開展裝置施工。日本方面稱,由於核廢水中含有以目前技術手段無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氚”,需要用海水稀釋後排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0

1

通風、預告、試探、官宣,在經過一系列操作後,日本正式宣佈要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向大海。

訊息一出,國際輿論譁然,多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明確表示反對。為什麼這則訊息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人們擔心核汙水一旦入海,猶如開啟“潘多拉魔盒”,對整個地球造成的損害將是無法挽回的。

事情還得從10年前說起。

10年前,大部分同學還正是咿呀學語之時,估計都不大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事。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9級大地震,同時又引發了特大海嘯。福島正好位於這個地震、海嘯區域,建於此地的核電站遭到一系列損壞,所有渦輪機及反應堆自動停止,應急用的柴油發電機也出故障停止運轉,隨之發生冷卻水迴圈系統異常。之後又相繼發生氫氣爆炸、建築物崩落等事故。

地震發生時,我國沿海很多地方也有震感。第二天,日本宣佈,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訊息宣佈後,引起世界各國密切關注。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當時的情況確實很緊急,因為核電站的冷卻系統全部失靈,而反應堆裡的核燃料還在繼續發生著反應,不斷產生熱量,如果不及時降溫,最終結果就是發生爆炸。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於是組織力量不斷向反應堆注入大量海水,但是最終還是沒能及時將溫度降下來,3個反應堆堆芯熔燬,燃料廠房多次發生氫氣爆炸,大量輻射氣體噴射到大氣和土壤中。

福島核事故很嚴重,等級達到了核事故等級的最高階7級——大量核汙染洩露到工廠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環境影響。

在物理課上,我們知道,核能產生有三種渠道:核裂變、核聚變、核衰變。目前核電站採用的是核裂變的方式獲得熱量。雖然反應堆停止了工作,但是核燃料在衰變過程中還在源源不斷地產生熱量,所以還需要持續進行注水冷卻。

這10年下來,用於冷卻的大量海水、淡水,再加上這些年流經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就積攢下了125萬噸放射性核廢水。

這些核廢水,目前存放在核電站內的1000個廢水罐中,但是每個儲存罐只能容納1000~1300噸汙水,根據估算,到明年9月左右這些儲水罐就將裝滿。

然而日本政府宣佈,將不再建新的儲水罐,要陸續把這些核廢水排到大海中。

0

2

這個訊息被日本官宣後,國際社會頓時就炸了,覺得日本這舉動簡直就是損人不利己啊。

日本國內居民就首先跳了起來。

最強烈反對核廢水排放的,就是福島當地居民和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

10年前核事故發生以後,福島周邊海域漁業捕撈一度停止,此後該區域長期實施限制捕撈政策,基本上是處於試開工狀態。國際社會也紛紛出臺對日本海產品的進口限制。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今年4月1日,有關方面剛剛解除政策限制,允許漁民全面開工捕撈。此時卻傳來政府打算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訊息,令災區漁民欲哭無淚。福島縣相馬市原釜魚市場批發商協會會長佐藤喜成說,災害過去10年了,當地批發市場年銷售額還不及當初一半。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岸宏表達了“絕對反對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態度,並要求政府給出對策。

影響的也不僅僅是日本漁民,地球人都很生氣。道理也簡單,大家處在同一個地球,同一片海洋。

0

3

我們在地理課上就學過大洋環流這個概念,知道洋流將全球的海洋都連成了一體。

僅要57天,放射性物質將覆蓋太平洋大半區域,三年後整個太平洋、美國和加拿大海岸將遭受核汙染,最終10年內放射性汙染將覆蓋全球海洋。

據媒體報道,加拿大已經在其西海岸的三文魚身上檢測到銫134放射性元素。在美國夏威夷海域,放射物含量的水平已經達到先前的兩倍。有關跡象都表明,日本福島核汙染可能已經擴散到北美地區。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關於大洋環流,有件有趣的事可以佐證。1992年,中國有一個裝有2。9萬隻玩具小黃鴨的集裝箱要運到美國去,結果在太平洋上遭遇風暴,集裝箱墜海並摔裂,玩具小黃鴨們就在大海上隨波逐流。其中一批1。9萬隻“鴨子”完成了太平洋副熱帶環流漂流,沿途經過了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美洲和美國夏威夷等地。另1萬隻鴨子,沿著北太平洋暖流向北漂流,經白令海峽,進入了北冰洋,又經格陵蘭海轉進大西洋,來到加拿大和美國。當最後一批玩具鴨子來到英國海岸的時候,成為了全世界的新聞。

後來藝術家根據這件事做了一隻巨大的大黃鴨,進行了全球巡遊展示,還曾到杭州西溪溼地展出過。同學們估計還有些印象。

我們由此可以想見,當核廢水被排入大海後,輻射元素必然會隨著洋流進行環球旅行,也必然給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帶來影響。

0

4

面對各國包括日本國內的指責和反對,日本政府解釋說:排放的這些廢水,是經過處理的,大部分的放射性元素都處理乾淨了,只剩下氚沒法處理,不過我們會把它進行100倍的稀釋,然後再排放。

日本副相甚至說“那些水喝了也沒什麼事”。這話一出,大家更不樂意了:那你先喝吧。

而對於日本政府的“科學”解釋,科學家一聽,就更是“呵呵”:雖然設定了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其中包括鍶銫吸附裝置、反滲透膜除鹽裝置以及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等,但廢水中依然含有氚、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其中,2017年度的核廢水中有60次碘129嚴重超標,核廢水中還存在鍶90嚴重超標的問題。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2020年10月釋出的報告,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大量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將大幅增加人類集體接受的輻射劑量,存在損害人類基因的潛在危險。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此外,這些放射性物質很容易進入海洋沉積物,被海洋生物吸收。它們不僅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還能以更持久和更復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境。

日方所謂的稀釋濃度後再排放,更是有邏輯上的問題。這些廢水再怎麼稀釋後排入大海,它的放射性元素總量是不變的,就好比我們去醫院做X光透視檢查,這X射線的輻射劑量很小,一年做個幾次也沒問題,但是如果長期高頻度做X光透視,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受汙染的水最終對人體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其實日本自己是深有體會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暴發了著名的“水俁病”。起因就是工業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進了水俁灣,人們食用了受到甲基汞汙染的魚蝦,紛紛得了怪病。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汙染造成的公害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說:“日本水俁病殷鑑不遠,當地受害民眾的傷痛還未撫平。日方不應忘卻歷史悲劇,更不應揣著明白裝糊塗。”

0

5

另一方面,這10年來,在處理核事故問題上,日本東電公司的一系列“神操作”,以及日本政府的一貫遮遮掩掩、曖昧的處理方式,讓大家日益產生了不信任感。

2011年4月4日,東電公司非常“低調地”將含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1。15萬噸核汙水排入了大海。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示,這樣做是“別無選擇”。

在這之後,東電公司似乎偷幹壞事上了癮,連日本本國的媒體都稱東電為“隱蔽體質”。

在不同時期的ALPS淨化報告中,東京電力提供的資料經常錯漏百出。2018年更是爆出在89萬噸ALPS處理水中,有75萬噸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淨化不達標的事故,其中有6。5萬噸處理水放射性物質含量超過國家基準值100倍以上。面對這樣的失誤,東電公司和日本政府企圖矇混過關。被揭發出來後,東電公司和日本政府會見民眾並鞠躬道歉。但是鞠躬歸鞠躬,真正的反省卻沒有。

所以在日本經濟產業省針對排汙入海進行的輿論調查中,67%的日本民眾表示不相信其排放的安全性。

就連綠色和平德國分部的資深核專家布林尼都說,這種“自私的國家行為已不止一次發生”。

0

6

那麼,日本為何要一意孤行,將核廢水直接倒進大海里呢?

對於如何處理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日本經濟產業省就曾提出5種“可行性方案”: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

日本為什麼偏偏選擇稀釋入海這種方式?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鈴木一枝說:這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

這確實是說對了。其中,時間最長的處理方式是蒸氣釋放,需要資金投入最多的是地下掩埋。排汙入海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上,都是最“省”的。

從無人機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周邊原來是大量平整的農田。而且,在核電站周邊,有方圓30公里的土地都被闢為無人區,完全有土地有空間建造更多的儲存罐來存放廢水。待到人類科技進一步發展,能夠將這些廢水和廢土進行淨化後再行處理。

時事開講|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我們不禁要問:環球同此涼熱,何必以鄰為壑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日本可以在核電站附近區域打造類似儲存石油的儲備罐,對汙水進行長期的儲存,其中最大的儲罐可以儲存24億升的液體。

然而,日本並不打算這麼做。

一個國家對待事件的看法和行為,說到底,要看它最終追求的是什麼。有的國家追求的是金錢,有的國家追求的是國民的幸福感。在這件事上,日本政府追求的是,節約金錢和成本,不惜犧牲整個地球的生態安全。

中國有個成語,用來形容這次日本決定向大海排放核廢水的事,十分貼切:以鄰為壑。意思是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洩到那裡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但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處理核廢水,不應讓全世界買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