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網紅達人體驗“舌尖上的鄒平”樂享“千滋百味”之旅

由 法制播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4-29
簡介體驗磨豆漿的樂趣西董酸漿豆腐製作技藝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鄒平市首個省級非遺專案

千之百味什麼意思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一座城市的文化與底蘊,往往體現在一個“食”字當中。7月10日,“智者智城 志在濱州”2021全國網路達人創作行動的網紅達人們走進鄒平,“結結實實”的體驗了一把舌尖上的鄒平。到達位於鄒平市黛溪街道的山東老字號紙皮包子的店鋪時,小城的清晨時間剛剛開始,食客們正在店鋪內享受著安逸的早餐時光,而“皮薄如蟬翼”的紙皮包子一端上桌,便吸引了網紅達人們的目光,一個個紙皮包子透明、鮮亮,趁著熱乎勁兒,大家紛紛品嚐起來,味美入心。據瞭解,“紙皮包子”起源於鄒平市明集鎮高家村高氏家族,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紙皮包子代代相傳至今,成為鄒平市地域特色美食。在紙皮包子第六代傳承人高文霞的巧手下,紙皮包子從和麵、製劑、到包餡、蒸制,整個流程一氣呵成,達人們也躍躍欲試,隨著高文霞的指導上手體驗紙皮包子的製作,包出對自己最有意義、獨一無二的紙皮包子。據高文霞介紹,區別於普通包子,“紙皮包子”的麵皮只有15克,而包子餡卻足足有90克重。而且和麵也十分講究,加入鄒平特產長山山藥之後,包子皮會特別“有勁兒”,完全撐得住飽滿的餡料。傳承人高文霞展示麵皮勁道程度而紙皮包子不僅可以上鍋蒸,還可以像上海生煎包一般進行煎制。“紙皮包子非常好吃,不同於在外地吃到的包子,皮薄餡多,勁道型好。同時它也是咱們濱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體驗了一下製作過程,雖然不是很熟練,但卻更能感受到傳承人的用心與技巧。”達人騎電驢的安安說道。2016年,紙皮包子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山東眾品工貿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紙皮)被省商務廳認定為第四批“山東老字號”。而紙皮包子作為鄒平地方特產標誌,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發展的縮影,是研究鄒平飲食文化的代表產品。當臨近中午的日頭照耀在大地時,在西董街道孫家峪村酸漿豆腐製作的體驗區,已經傳出了一陣陣豆香氣。網紅達人們在觀賞山村美景之餘,也瞭解、體驗了酸漿豆腐的生產工藝和製作過程。體驗磨豆漿的樂趣西董酸漿豆腐製作技藝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鄒平市首個省級非遺專案。把浸泡好的豆子在石磨上磨製,磨出來的豆漿又濃又稠,一杯杯清甜的豆漿用來解解暑氣。據體驗區工作人員介紹,不同於用滷水和石膏做的豆腐,這是採用傳統酸漿點制。而酸漿就是在豆花凝結後舀出的清漿,經三五天乳酸菌的發酵而成,因而在製作過程中,不用在豆腐裡新增任何物質,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豆香。選豆、浸泡、磨漿、殺沫、濾渣、煮漿、點酸漿、豆花成型、壓包濾水等一步步需要十多道工序,出一個豆腐至少需要3個小時。“入口滑軟,清新香甜,一點豆腥味都沒有。如果在冰箱裡冷藏一下,在這樣的夏天吃起來肯定更加美味!”達人蕾蕾的玩樂時光在品嚐完自己在製作的豆腐之後如是說。在青陽鎮品嚐完“青陽宴席”之後,來自五湖四海的達人們也要跟濱州說再見了。“四炒、四炸、四冷葷、四湯碗、六行碗、四大件”共26道菜在桌上擺的滿滿當當。每當家有喜宴,便請廚師們提前幾天破菜、煎炸、溜、炒、煮,形成了威名四方的宴席,人稱“青陽宴席”。據悉,青陽宴席有500餘年歷史,經過歷代的創新完善,青陽宴席菜量少、菜品多,同一種食材也可以做出好幾種味道。在簡單中做出花樣,在花樣中做出品味,將單一的食材做出豐富的味道,是美食中的智慧沉澱。“經過近三天的體驗,包括呂劇、剪紙、布老虎製作等許多特色非遺專案,我發現濱州原來有這麼多好吃、好玩兒又很有文化傳承的手藝。如此寶藏的城市應該讓大家都知道,都來關注!”蕾蕾的玩樂時光說。“準備製作兩條影片,讓大家在足夠精準的時間裡,見識到更多的濱州特色。相當於一個濱州的旅行攻略。”蕾蕾的玩樂時光坦言,希望透過她的角度讓大家看到濱州、瞭解濱州,也相信每個來到濱州的人都不會失望,留下難忘記憶。

作者/來源:濱州網

網紅達人體驗“舌尖上的鄒平”樂享“千滋百味”之旅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