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我們都被“有志者事竟成”騙了

由 松刀魚 發表于 人文2022-04-11
簡介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關於理想、志向、目標,會背的名人名言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打破陳規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都被“有志者事竟成”騙了

1

週六,給侄女輔導作業,語文作業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這不是我們兒時每個人都寫過的作文題目嗎?

我現在依然特別清楚地記得,當時背過一段關於理想的句子:

母雞的理想是一把米糠;

海燕的理想是飛越重洋;

曇花的理想是短暫一現;

海棠是理想是四季開放。

感覺這段話既押韻又好聽,當時喜歡的不得了。每次寫作文我都會把這段話作為開頭,然後後面加上一句“而我的理想是做一名XXX”。

哈哈,小小的我那時就懂得了如此深的套路。

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關於理想、志向、目標,會背的名人名言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後來,就一直用“有志者事竟成”來鼓勵自己,相信自己,有了偉大的志向和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2

可是漸漸的,我發現,有些夢想我並沒有實現,甚至都沒有給夢想照進現實的機會。

原來有志者,並不一定能夠事竟成。

工作上因為技能水平差受了挫,我們立志一定要思想好好學習這些技能,爭取不要在工作上出糗,可是下班後,依然花天酒地,早就把培養技能放在了腦後。

每次和愛人生了氣,都立志要克服自己的壞脾氣,而且在嶄新的手賬本上寫下的新年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改正自己的壞脾氣。可是一年過去了,依然對愛人大吼大叫,依然將止不住的怒火發洩給最親的人。

每次都立志,每次都立flag,每次都被打臉,摸著自己被打腫的臉,看著鏡子,對自己說:

這是典型的間歇性努力綜合症,這病不好治呀。

我們都被“有志者事竟成”騙了

3

為什麼立志如此簡單?做事卻如此之難?

在立志這個環節,為了讓我們的大腦興奮,我們會在這個環節裡面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元素,比如未來達成目標後我們會有如何美好的前景,我們會收穫多大的讚譽。

提前感受未來成功的快感,也會降低我們的行動力,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目標。

同時,立志、制定目標之後,我們可能因為害怕失敗、遭受窘境而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之所以成功,和他在Facebook的產品開發策略有關。在剛開始創立Facebook時,扎克伯格採用的理念是:

快速行動,打破陳規。

這句話的核心就是,你要儘早的釋出產品,哪怕釋出之後,你會因此感到尷尬,也要這麼做。因為如果你想真正瞭解你的產品,只有依靠真實環境和真實的使用者。你要根據真實使用者的反饋,不斷對產品進行改進。

所以,

不怕不成熟,就怕不行動。

4

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承認,在某些情況下,“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是在強調有理想、有目標的重要性,但並不意味著“有志”就能通往成功。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認為,思想改變就會引起行動上的改變。現實中恰恰相反,有時我們需要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才會隨之改變。

我們要“哄著”大腦,讓它意識到,改變是可行的。

然後,我們就要開始改變行為。大部分的夢想破滅都始於此。

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中介紹了一種“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習慣培養法:微習慣。

微習慣就是設定一個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小目標”,也就是你如果想培養一個新習慣,那麼就把它大幅度縮減。

比如,如果你的目標是“為了健身,每天做100個俯臥撐”,那就把它縮減成為“每天一個俯臥撐”;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寫3000字”,那麼就把目標縮減成為“每天寫50字”。

如此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小目標,小到不可能失敗,也就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所以這種微習慣恰恰能夠幫人掃除猶豫,馬上開始行動。

“志”,一般都很大,想像很美好,但是一開始行動,就會感覺好難,那就不如把它變成“小小小小志”,這樣能夠讓你馬上行動,消除了很多損耗意志力的威脅,降低了努力的程度,慢慢的形成了習慣,你會在過程中不自覺的讓自己的“志”逐漸大起來,到最後不知不覺“事竟成”。

不過,歸根到底,還是老生常談,行動是一切。

請不要再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有志者,還不夠,有行者,事才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