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由 小索之啟明星 發表于 人文2022-04-09
簡介絕沒有這個意思,老子說的是,我們本身就是仁義道德,既孝且慈的

亂極思治的意思是什麼

老子一直是我們心中的大聖人,那如果讓他來治理天下,他會怎麼做?

我來告訴你吧!

老子說: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第一,首先就廢掉了聖人和智者的存在。當然,不是殺掉他們,而是,不推崇聖人和智者。

不要讓人們為成為聖人和智者而自豪,為身為凡夫而自卑。

都是一樣的,聖人和凡夫是平等的,一樣的好。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第二,不提倡仁義道德,聽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因為,我們當下的世界,是非常推出推崇仁義的。

這裡,你千萬別理解為,老子說仁義道德不好。絕沒有這個意思,老子說的是,我們本身就是仁義道德,既孝且慈的。

所以,老子用的是“復”字代表恢復的意思,是說正因為,我們太過於推崇仁義。而讓人們失去了孝、慈。故而,絕仁棄義,則民復孝慈。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第三,不標高精巧器具的價格,不炒作貨品本身的價值。老子這裡說的絕巧棄利和之前的不貴難得之貨,是一個意思。

如果,在一個人眼裡,不管是破草屋、還是磚瓦房、還是大別墅,都是一樣的。那給他一個破草蓆,他也能睡的很香。

反之,就怎麼也睡不安穩了,睡草屋,就心生淒涼自卑,睡瓦房就覺勉強安身,睡別墅又覺自己生在夢境。

你說,如果這世上,要是所有房子一個價。就像自助餐一樣,你愛睡哪個睡哪個,你還要一直睡別墅嗎?你還覺得別墅更香嗎?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你知道老子怎麼解釋這三種情況的發生嗎?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此處,“文”字,一般解釋為法律、條文。我覺得這裡泛指精神層面的認識。

即老子說於國家而言,總認為天下本身是不具足、不夠好的,所以,必須要做些什麼,才能安心。

天下本來是一切具足的,就是因為有了偏重、有了條文、有了各種以為,所以,天下才不足了。

這裡千萬不要認為我說的是,即使現在的天下是戰亂不斷的也是好天下。這個人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惡不做的人,我還在說他是好人。

我表達的意思是天下本來是清淨的、是平和的、是一切具足的。人本來是無善無惡的、是平等的、是一切具足的。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那如果天下已經亂了,人心已經迷失了。那要怎麼做呢?

老子給的建議是: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見指見地、觀念、思想。素指未染色的生絲,表達純潔、乾淨之意。樸指未加工的原木,表達最初、原本之意。

簡單來說,老子給的建議就是國家的法律條文制定,要符合自然規律。人們要保持自身自然的本性,思想純潔、內心清淨,沒有偏見的汙染。

如果有了,也很簡單,你放下了偏見,心自然就清淨了。

少私寡慾,這個就很好理解,減少自己內心的私心,消減自己內心的慾望,自然也會更清淨。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如果,你做到了,或者,天下清淨了,會怎麼樣呢?

絕學無憂。

這在我理解,放到天下,說的是太上境界,是至高無上的境界。也是前篇裡我說到的一團和氣的世界。也是佛家所說的極樂世界。

放到人身上,是說,你做到前面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那你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絕學,不需要在去刻意學習什麼,你也不會有任何憂慮。

初解道德經19——老子的治國之道,治心之道!

寫到第十九篇了,我越寫越覺得,佛家和道家最後的指向是一致的。兩者似乎在相互印證。

不知道是我心中有了不變的意見,所以,觀書如鏡,怎麼照都是同一個自己。還是佛道確實都是指向唯一的、不變的真理。

這裡把十八篇的一團和氣的世界再做個補充解釋。

一團和氣的世界裡,不是大家都長一模一樣、不是大家都穿一樣、住一樣、思想一樣。所以,大家相同,平等。

是不論大家都長的一不一樣,穿的一不一樣,住的一不一樣。也依然平等,對天地大道而言,所有一切萬事萬物,一切平等,沒有高低、貴賤、長短、大小、輕重之分。所以,萬物各得其所,各歸其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