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資治通鑑」吳起的成敗之鑑——從狐狸與刺蝟說起

由 風主任讀毛選 發表于 人文2022-04-07
簡介無奈,吳起又開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逃亡

蝟起是什麼意思

「資治通鑑」吳起的成敗之鑑——從狐狸與刺蝟說起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既有功績被歷史傳頌,又有黑料被後人唾罵。

他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時人崇敬他的才華,所以招攬他、任用他;但又不屑他的品行,所以排擠他、詆譭他。在他追逐夢想的一生裡,他努力、執著,成功、失敗,時而權傾一時、時而顛沛流離。當他終於在楚國當上國相實現人生理想,卻最終迎來萬箭穿身的悲劇。

吳起,是一個

刺蝟式的人物

,對夢想執著、專注,其成敗之鑑特別值得探討。

先來回顧一下戰神吳起的傳奇生涯。

一、吳起的傳奇生涯

刺蝟式的人物

吳起出生在戰國初期的衛國,別看這個衛國地盤不大、實力也不是很強,但是衛國的人都很有經濟頭腦,會做生意,大老闆多,戰國末年的呂不韋就是衛國人。吳起出生在衛國的一個富庶家庭,“家累萬金”,小日子本來過得不錯。但是吳起不喜歡做生意,一心一意的想要從政,所以四處奔波、花錢找門路,一頓操作之後,一官半職沒撈著,還弄了個傾家蕩產,這從政之路是相當不順。

(一)千金散盡卻不得一官半職,受辱殺人不得不逃離故土

。吳起現在沒錢、沒權,同鄉人對吳起是各種冷嘲熱諷,有些人還當面誹謗他。吳起這時候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為人又十分驕傲,哪裡受得了這種窩囊氣,對嘲笑他的這些人十分氣憤,一怒之下殺了二三十個誹謗他的人。為了逃避災禍,吳起不得不離開衛國,開始人生的第一次逃亡。臨行前,吳起面對母親的白髮和不捨,忍淚咬牙發誓:不當卿相、絕不回衛。

吳起的傳奇生涯,也由此正式起步。

人在困頓的時候,容易被惡人欺侮

吳起逃離衛國之後,對自己以前散盡家財而不得志的人生歷程做了反思,意識到若要得到重用,必須先有真才實學。

人在困頓的時候,容易被惡人欺侮

。吳起一路逃到了鄰國魯國。魯國有一個名人,叫做曾參,對,就是那個曾子曰的曾子,曾子作為孔子的得意門生,學識淵博,在魯國的地位和威望甚高。吳起懷著求知若渴的心情,拜到了曾參門下,跟隨曾參學習儒術。這一學就是幾年,吳起的母親也年邁去世。按照儒家的忠孝教條,吳起必須要回衛國為母親奔喪。想起自己離開衛國時“不當卿相、絕不回衛”的豪言壯語,想起鄉鄰譏諷自己的嘴臉,想起自己出逃多年但仍舊一無所成窘迫……一番掙扎之後,吳起搖搖頭,決定踐行誓言、不回衛國。曾參知道吳起不回國為母親奔喪的事情後,認為吳起不忠不孝、有悖人倫,便將吳起逐出師門、斷絕了師徒關係。吳起也開始放棄了自己學習多年的儒術,開始潛心研究兵法,希望習得文武藝,有朝一日被發現、被任用,實現人生抱負。

(二)母死不奔師徒恩斷義絕,棄儒學兵等待人生際遇

。冬去春來,一晃又是幾年,經過幾年的潛心學習,吳起在兵法上已經學有所成、頗有造詣,亟需一個機遇來展示才華、證明自己。吳起也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掌握魯國實權的卿家貴族季孫氏,季孫氏喜愛吳起的才華,將其招攬至門下。吳起雖有伯樂的喜愛,也逐漸有了才學上的名聲,但是“誓為卿相”的人生理想依然是遙不可及。人生有了伯樂,還需要舞臺來展示才華。終於,在吳起28歲那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面對強大的齊國,魯侯需要賢才來替他抵禦侵略,魯侯將目光鎖定在了吳起身上,想要任用吳起為將、抵抗齊軍,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侯又有所疑慮,害怕吳起立場不明。吳起聽聞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對魯國的立場忠貞不二,為了取得將位,為了贏得人生的首秀機會,他殺掉了妻子,打消了魯穆公的最後一絲疑慮,終於當上了將軍。憑藉所學,吳起帶領魯國士兵大敗齊軍,戰神吳起威名遠揚。

然而,

唯有先成了千里馬,才會遇到人生的伯樂

。就在吳起終於開始其得意人生之時,有人開始了針對吳起的算計,暗地裡向魯侯歷數吳起母死不奔、殺妻求將的刻薄殘忍,認為吳起大敗齊軍讓魯國有了以小國戰勝大國的名聲,而這會給魯國招攬強敵。畢竟戰事已定,魯國也無稱霸之心,魯侯終究還是罷免了吳起。滿腔才華剛開始施展就戛然而止,心中抱負剛有所依託卻重回原點,一代將星還沒閃光就開始暗淡……不久後,吳起在魯國的伯樂季孫氏也殺害。

無奈,吳起又開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逃亡。

唯有先成了千里馬,才會遇到人生的伯樂

雖然都是逃亡,但吳起這次從魯國的逃亡與年少時從衛國的逃命在本質上有了很大的區別。現在,吳起有著帶領小國魯國戰勝強國齊國的功績傍身,軍事才能世人皆知、名動天下;但是殺妻求將、母死不奔的人生汙點也暴露在了大庭廣眾之下,想要提拔任用他的人也因此有所疑慮。必須有一個不拘小節的賢明君主才能夠容納他、任用他,吳起也才能夠實現人生的理想。思慮再三,吳起將目光轉向了魏國:魏國此時處於建國之初,亟需人才;魏文侯又向來以賢明寬容著稱。魏國,是吳起的不二之選。魏文侯的重臣李克也認為吳起雖然“貪財好色”,但是在帶兵打仗方面無出其右。彼此都看對了眼,吳起,也開始他在魏國的奮鬥生涯。

吳起帶兵,視士卒為兄弟,行軍不騎馬、睡覺不鋪席、糧食自己背、衣服自己洗,還親口為士兵吸吮膿汁,吃穿用度均和基層士兵保持一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帥進攻秦國,破秦國五城,並在此設定河西郡,吳起擔任河西郡守。吳起在河西二十七年間,再學儒術、建立武卒(類似特種部隊)、修建吳城,“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平十二”,戰功赫赫。

(三)齊國攻魯迎來人生機遇,殺妻求將、結局不佳無奈再次逃亡

。吳起在魏國功蓋天下。在河西二十七年,震懾了大小諸侯二十七年,魏國國境無人敢犯。但是,“誓為卿相”的誓言還沒有實現,故國故土依舊無法迴歸。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吳起依然鞠躬盡瘁、匡君為國,還教導武侯多施仁政。但是,新君初立、國君年少、上下相疑、百姓不信,功勞、能力不如吳起的田文做了相國,吳起與夢想失之交臂。田文死後,公叔瘥接任相國,因為害怕吳起危及自身地位,設計離間吳起和魏武侯的關係(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釋出的微頭條),最終君臣有隙,君不信臣、臣不信君。吳起害怕獲罪,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逃亡。

名聲背後總是有碎語閒言

楚悼王與王子定爭奪王位成功之後,王子定逃亡魏國,楚國由此一直面臨著三晉的威脅;同時,南邊有百越作亂,西邊有秦國虎視眈眈,楚國境況一度危機。楚悼王素有大志,極想擺脫困境,但是國內貴族專權,悼王行事多有掣肘,加之手無良策、百官無才,為人能替他分憂。

名聲背後總是有碎語閒言

。初到楚國,吳起被任命為宛城太守,一年後便被任命為國相。終於,吳起實現了少時的夢想,幾十年的夙興夜寐、埋頭苦幹不就是為了今天?終於得償所願,是否可以棄官還鄉、卸甲歸田?去母親墳頭捧一抔土、點幾柱香?

不,

(四)得到重用、軍事才華盡顯,理想難成、終究三次逃亡。

。吳起,還應該有更大的作為。為了使楚國強盛,在楚悼王的支援下,吳起發起變法,明確法規、審定命令、裁減冗官、廢除特權、獎勵軍功,南平百越,北兼陳、蔡,擊退三晉,西討強秦,並將自己畢生所學逐漸積累成冊,著成《吳起兵法》,以圖傳之後世……一切,都是那麼的美滿。

魏國,給了吳起展示才華的舞臺,卻沒有為吳起的夢想加冕

楚悼王死後,在吳起變法中失掉特權的宗室貴族發起內亂,企圖趁機殺死吳起。吳起環顧周遭,天下盡是吳起手下敗將,哪裡還能逃亡?慌亂之下,吳起跑到了楚悼王的靈前,為了保命,吳起抱住了楚悼王的屍體。但是殺人心切的宗室大臣怎能如此就放過吳起,多箭齊發、射向吳起。箭,射中了吳起,也射穿了楚昭王的屍體。

魏國,給了吳起展示才華的舞臺,卻沒有為吳起的夢想加冕

……

一代戰神就此隕落,不知吳起在臨死前,是否曾像173年之後的李斯那樣,在臨死前發出“吾欲與汝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的樸素願望。

地位、權勢,過眼雲煙。功過是非,留待後人評說。

二、吳起的成敗之鑑——從刺蝟和狐狸說起

“狐狸多知,而刺蝟有一大知”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落科斯

當代英國哲學家以賽亞·柏林在《狐狸與刺蝟》一書中,對阿爾基落科斯的那句話加以引申,藉此描述歷史人物的思維差異。柏林認為:狐狸追逐多個目標,思維零散、分散;而刺蝟目標單一、固執,思維堅守一個單向、普遍的原則,並以此規範一切言行。

吳起的一生,就像是刺蝟一樣,對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專注、執著,卻不知變通。

五)如願圓夢助力楚國強盛,萬箭穿身一代戰神隕落。

。吳起知道要達成目標該做什麼。吳起的學習有很強的目的性,他要學的就是能夠實現人生夢想從而“貨與帝王家”的技能。在當時諸侯紛爭的社會情況下,沒有什麼比領兵打仗的才能更招諸侯傾心了。吳起也確有天賦,軍事才能無與倫比。

吳起知道如何帶兵,將愛兵如子、官兵一致的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夠針對特定的目標制定最好、最合適的計劃,所以他在河西二十七年七十六戰未嘗一敗,所以能夠用最快的速度幫助楚國強大。這都是刺蝟式思維所帶來的優點。

吳起的出逃,給了楚悼王一次機遇,楚王的處境也給了吳起機遇

對於吳起來說,這個價值觀就是“誓為卿相”,是人生價值的實現為先。認為只要能前進就是好的、就是對的,他認知不到自己母死不奔、殺妻求將、不矜言行的後果,即使認識到,由於對目標的偏執,他不會妥協、不會緩緩求之,所以他大殺四方、變法嚴苛而不變通。面對魯國、魏國妒忌之人的詆譭,吳起不會變通、不會面對,只會逃亡這一種方法。

吳起的出逃,給了楚悼王一次機遇,楚王的處境也給了吳起機遇

成為國相,是吳起少時理想的終點,但卻是往後餘生的起點

。吳起是有一些狐狸式的思維在內的,例如吳起在致力於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學習的同時,能夠認識到儒家思想的作用。不然,吳起一開始不會學儒,也不會在河西郡守任間重新向子夏學習儒學,也不會用儒家的仁政思想勸誡魏武侯。吳起每次逃亡之後,都能夠得到重用,而且更上進層樓,在感到不安全時能夠及時逃亡,這也說明了吳起對周遭環境有著狐狸般的敏感性。

如果說在楚國之前,由於環境因素,吳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留一定的狐狸敏感性的話。到楚國之後,隨著地位、權力的提升以及功勞的增加,吳起的刺蝟思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他不留後路的變法和攻伐,雖然創造了人生的功績,但是從過程本身來看,是否更像是一隻刺蝟。在孜孜不倦追逐目標(這裡指助力楚國強大)達成的同時,逐漸忘記了周遭環境的變化,逐步落入了自己給自己挖掘的人生陷阱之中?

成為國相,是吳起少時理想的終點,但卻是往後餘生的起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