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由 小賈愛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6-03
簡介火耗一詞,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由於當朝宰相張居正的改革,明朝政府對中國延續了千年的納稅方式進行改制,之前百姓們納稅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實物,用20抽一的方法實行稅收制度,從萬曆年稅收制度改革之後,朝廷只收取銀兩,其他實物只有變賣成銀兩之後才能算

人頭稅是什麼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火耗一詞,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由於當朝宰相張居正的改革,明朝政府對中國延續了千年的納稅方式進行改制,之前百姓們納稅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實物,用20抽一的方法實行稅收制度,從萬曆年稅收制度改革之後,朝廷只收取銀兩,其他實物只有變賣成銀兩之後才能算是完成稅務。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民間流通使用的是銅錢和碎銀子,官府將稅收入庫的碎銀子上交朝廷之前都要鑄成銀錠,將碎銀子鑄成銀錠,必定會有成色上的損耗,散銀在流透過程中會沾染雜物,氧化。鑄造過程也有人工、燃料費、質量損耗,所以農民商人繳納稅金時就需要承擔這些雜費。官府會將稅收白銀的數量向上加收一些銀兩抵消損耗,多收的部分就叫火耗銀。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火耗銀有實際上的火耗和名義上的火耗兩種,清代火耗非常驚人,尤其官員正規收入低,所以火耗就成為地方稅務、鑄幣系統官吏撈取錢財的重要手段。比如,雍正時期年度財政收入折4000萬兩,平均就算10%的火耗就是400萬兩被地方官吏分贓,而實際鑄造過程的真實損耗不會超過千分之五。明清時期的官員就採用雁過拔毛的方式,層層遞增加大火耗銀錢,從中撈取好處放入自己的腰包。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官員貪汙、朝政腐敗,國力己呈衰微之勢。百姓怨言很大。比如田文鏡做河南巡撫,火耗只收到3%就是河南人的幸運。然而偏遠地區經濟落後,官員沒有多少撈錢的地方,火耗甚至敢收到30%乃至50%。一面是權貴擁有千傾良田不向國家交一兩賦銀,反倒向國庫私借少則十數萬多則上百萬的庫銀,一面是不堪重賦的勞動人民。國庫己空虛,貧富的對立己相當嚴重。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對於地方政府加收火耗的行為,中央政府也只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中央政府的姑息縱容,更加助長了地方官員的貪慾,到清朝的時候,地方官員借火耗之由,大肆斂財,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要知道清朝知縣一年俸祿也有45兩。這中間的巨大利益誘惑,使老百姓吃緊了苦頭,康熙晚年官場腐敗,搞的民不聊生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雍正繼位後,決心革新除敝,推出了三大新政。

火耗歸公一一耗羨歸公後,由國家統一定額,大部分收歸國庫,從根本上打擊了火耗亂收及貪腐行為。以養廉銀來換取火耗歸公。按地方官級別和具體職務來確定養廉銀等級,比如總督養廉銀可達2萬兩,七品知縣則是俸祿翻兩三倍以上。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攤丁入畝一一簡言之,過去一直實行的人頭稅,一人一稅,哪怕你一人良田千傾或一畝薄田。攤丁入畝後,是按畝收稅。這也是至此中國人口大繁衍的政策保障。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一一過去有功名、有爵位的人是法定不服瑤役不賦稅的,尤其是八旗子弟,一出生即吃皇糧,每月還得幾兩銀子貼補,可謂一生衣食無憂。財政的負擔、邊關效命全落在辛苦勞作的百姓身上。實行新政後,官紳士民一律同樣服役納糧。

明清兩代所說的火耗是個啥,雍正帝又為什麼改革?

從當時來講,雍正的新政還是很積極的,打擊了地主土豪,減輕農民負擔,緩和社會矛盾,還是很有歷史地位與意義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