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乾隆與雍正不合?為何一上位就毀掉雍正改革

由 菜染得一 發表于 農業2022-08-14
簡介乾隆是康熙最忠實的粉絲,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跟康熙一樣,他不想用體制來處理朝政中的問題,反而希望用他的仁慈來感化大臣們,提升他們的品行,乾隆五年,他先是感慨官員們缺少廉潔奉公,然後提出了“火耗歸公”的看法,最後得出結論,就是我父親雍正糊塗了,我

胡字的篆體怎麼寫

他是清王朝歷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六次江南,揮霍無度,一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把父親的改革給搞砸了,他就是雍正的敗家子乾隆,乾隆為什麼要破壞他的改革?他是怎樣推翻了雍正的變法?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件事。

乾隆清六代皇帝,一個徹頭徹尾的“爺寶男”,從十二歲看到康熙起,就將他的老爹雍正給忘記了,他登基之後,更是將他的一切都給毀了,他一生都在努力,乾隆為何要毀了他的變法?

這要從一次殿試開始,一七四二年,皇帝陛下就已經坐上了皇帝寶座,他看著滿朝文武的學子們,突然靈機一動,在殿試上加了一道題,讓他們去證明自己的父親雍正提出的“火耗歸公”究竟是不是一個好辦法,所有的考生都被這道題給驚得目瞪口呆,哪裡還敢對雍正指手畫腳,連國家的政策都不敢。

乾隆與雍正不合?為何一上位就毀掉雍正改革

雖說乾隆在開場白中說,讓眾人自由發揮,但這種話,大家都是一笑置之,誰要是相信了,那才是真傻,不過這件事情只是乾隆的一個導火索,他立刻命九卿、翰林、各省總督,對雍正的改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乾隆又要鬧事了,乾隆心中很是糾結,他知道“火耗歸公”,對國家是有好處的。

這樣既能杜絕不正之風,又能充實國庫,可是這樣的改革,卻讓人詬病,有損他的威嚴,也有違康熙的理想,乾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的名聲更重要,畢竟他是皇帝,又怎麼會缺錢,所以乾隆一直在思考,這次的朝試,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火耗歸公”是怎麼回事?

火耗源自明代,明朝除了皇帝不可靠,其他官員的薪水也很低,窮不可怕,窮怕的是窮,所以官員們想了想,便將主意打到了賦稅上,地方給中央上繳的是銀錠,他們收的都是碎銀子,這就得重新鑄造,在鑄造的時候,銀子肯定會流失,到時候誰來負責?

這一筆橫財,當然是平民,百姓多交的賦稅,就是所謂的“火耗”,清政府也是如此,因為清朝的皇帝很吝嗇,並沒有給自己的工人加薪,雍正的心腹鄂爾泰,一年的開銷就是六千兩,而他這個一品官員,一年只有一百八十兩銀子,靠著鄂爾泰的薪水,還不夠填飽肚子。

乾隆與雍正不合?為何一上位就毀掉雍正改革

再說了,誰沒有一點興趣,兩個侍妾,一年的俸祿就花光了,這是官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歷代皇帝都是默許的,但誰能想到,乾隆會這麼認真?

康熙晚年怠政,所以雍正登基的時候,國庫裡只有八百萬兩銀子,雍正一看,覺得有些奇怪,按理說,國庫裡的銀子,應該是現在的兩倍以上,於是他就查了起來,發現原本屬於國家的銀兩,都被下面的人給吃掉了,所以,他決定“火耗歸公”,取消一切違法的稅收,禁止官員增稅,按照一定的比例,徵收的銀兩,用來解決地方的財政問題,這麼好的事情,乾隆為什麼要廢除?

乾隆與雍正不合?為何一上位就毀掉雍正改革

事實上,乾隆在繼位之前,就和雍正有過政見上的分歧,和他的治國之道不一樣,他的治國之道,是康熙的仁慈,乾隆在雍正八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寬則得眾論》,意思是說,一個人若以惡毒治國,和秦始皇沒有什麼兩樣。

看看他這句話,雖然沒有點名,但也把雍正罵得狗血淋頭,幸虧雍正有幾個兒子,要不然乾隆怎麼會這麼囂張,1735年,雍正駕崩,乾隆登基,皇帝死後,皇帝陛下的屍骨還沒有完全冷卻,乾隆就開始研究“火耗歸公”,這一政策,直接剝奪了官吏的黑錢,滿朝文武都是叫苦不迭,乾隆為了維護自己的威望,立刻撤銷了對火耗的調查。

乾隆與雍正不合?為何一上位就毀掉雍正改革

乾隆是康熙最忠實的粉絲,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跟康熙一樣,他不想用體制來處理朝政中的問題,反而希望用他的仁慈來感化大臣們,提升他們的品行,乾隆五年,他先是感慨官員們缺少廉潔奉公,然後提出了“火耗歸公”的看法,最後得出結論,就是我父親雍正糊塗了,我覺得這樣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下面的大臣們頓時來了精神,紛紛稱皇帝英明。

不過,這是雍正皇帝的旨意,乾隆也不好直接廢除,從乾隆五年到乾隆十五年,戶部制定了相關的消耗條例,但這條法令形同虛設,無人理會,各省的火耗節節攀升,清朝的金融體系轟然倒塌,嘉慶登基後,財政體系徹底崩塌,嘉慶皇帝也開始腐朽,他對臣子們的要求,就是不能隨意剝削平民,就這樣,雍正耗盡了所有的力量,才改了這個習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