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由 緩緩有點慢 發表于 人文2022-04-02
簡介經過日復一日的鑽研,葉嘉瑩研究出了一套獨特的授課方法,讓我們的古典詩詞被更多人瞭解並喜愛,學生們對葉嘉瑩傳道受業的方式非常認同,他們讚揚她說“老師不但寫詩是天才,講詩也是天才”,“她站在那裡,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註解

要眇宜修出自哪裡

我的蓮花總會凋落,可是我要把蓮子留下來。——葉嘉瑩

時常聽聞:“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蔡文姬、謝道韞、卓文君、李清照……我國從古至今,從不乏女詩人、女詞人,但畢竟距離我們時代久遠,讀其詩詞,感其才華,總覺得不那麼真切,直到在一期《朗讀者》節目中,看到雖已滿頭華髮,年至耄耋,卻依舊氣質古典優雅,文采斐然成章的葉先生,我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

葉先生本名葉嘉瑩,號迦陵,取自佛書上一種鳥的名字,她生在1924年的六月初一,家人說,這一天也是荷花的生日,所以葉先生的小名便喚做“荷”,而蓮花也正是她一生詩作中不斷反覆書寫的意象之一,她生一生愛荷,寫過很多與荷有關的詩作。

因為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上說,在古墓中發掘出來的漢代蓮子,經過培養竟然能夠發芽開花。再念及自己終生熱愛的事業,葉先生才有了文首的這句“我的蓮花總會凋落,可是我要把蓮子留下來”,她將自己的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研究和教學,才情縱橫四海,她被稱為楊絳先生之後,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一個“穿裙子的‘士’”,更是學生們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人民日報這樣評論她:為中國詩詞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們心中的詩。九十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詩詞養性,先生風骨為明證。

葉嘉瑩先生自己也曾這樣說,“希望把內心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作為一點星火,希望能借此點燃其他人,特別是年輕人心中熱愛古典詩詞的火焰。”

而她也確實傾盡一生去身體力行地做著這件事情。當滿屏被何猷君“花式求婚”奚夢瑤訊息刷屏的時候,“95歲葉嘉瑩再捐1711萬”的熱搜宛若一股清流,葉先生兩年捐款兩次,她將自己全部財產,盡數捐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累積捐贈高達3568萬,她要將這些款項用於設立“迦陵基金”,支援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這位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老先生,用她顛沛流離的一生書寫歲月傳奇,用她高風亮節的品德譜寫大美詩篇,更讓中華古典詩詞重獲新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古典詩詞的傳燈人。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所書寫的正是葉嘉瑩先生那經歷坎坷的一生,讓我們可以走進更加真實的葉嘉瑩,看她如何與詩詞結緣,又怎樣和詩詞堅守;嘆她在那個歲月的苦難與變革之中經受了那樣的漂泊伶仃,卻依然不改初心,淡定從容。

所以,她才可以無愧於心地借諸子的話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葉嘉瑩從小便飽讀詩書,她的父親葉廷元畢熟讀古籍,工於書法,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母親李玉潔也是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並曾任教於一所女子職業學校,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下,作為長女的葉嘉瑩成長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幼時的葉嘉瑩可以說是“關在家門裡長大”的,保守的祖父認為女孩子到外面讀書會學壞,她便在家裡跟著父親學習詩詞,從認字,到分辨四聲的平仄,遵守著家裡“新知識,舊道德”的規矩。

漸漸長大之後,在伯父的鼓勵之下,葉嘉瑩不止於背誦古人的詩詞,也開始嘗試自己創作詩詞,在當時封閉的環境之中,庭院中的一景一物,都成了少女葉嘉瑩作詩吟詠的物件,雖是庭院深深,好在她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然而命運總是無常,在葉嘉瑩17歲的時候,她年僅四十四歲的母親便因病離世了,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的葉嘉瑩悲痛萬分,寫就了《哭母詩八首》,情真意切,字字泣血。

《哭母詩·其四》

葉已隨風別故枝,我於凋落更何辭?窗前雨滴梧桐碎,獨對寒燈哭母時。

後來,24歲的葉嘉瑩結婚了,然而這一段婚姻對於葉嘉瑩來說,並不曾讓她體會過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早在2016年的一起《魯豫有約》中,葉嘉瑩說起民國初年有一位叫做呂碧城的女詞人,她在一首詞寫過這樣一句話:“不遇天人不目成”。

“目成”本是出自與《楚辭》的《九歌》:“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滿堂的美人卻只有那個人是我想要的,只有那個人能在與之四目相對之時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呂碧城借“目成”一詞,表達自己對於愛情的一種態度,如果沒有遇到那個人,便不會將自己的目光投之於他。

這也剛好是葉嘉瑩所贊成的一種觀點,在她的心裡,這輩子並沒有遇見那個讓她願意“目成”的人,可是這段沒有給她帶來愛情的婚姻,卻讓她飽受了流離之苦。

丈夫被帶走之後,葉嘉瑩也沒了工作,帶著孩子又無家可歸,只能投奔姐姐姐夫,待到3年之後,當初那個溫文爾雅的丈夫從牢獄之中脫身出來,卻早已性情大變,謾罵與暴力充斥著她的生活。

回憶起那段黑暗的時光,葉嘉瑩曾這樣說:“最痛苦的時候,想過放棄生命,想過如果自殺哪一種最沒有痛苦感。”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終於以為熬到了苦盡甘來,葉嘉瑩得到了去美國哈佛和密歇根大學講學的機會,她當時的工作任務是要用英語來教授中國的古典詩詞,全英文的教學讓她倍感吃力,如何用英文來更好的闡述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這讓葉嘉瑩感到困難重重。

她不是沒有想到過退縮,可是當時的家庭條件讓她根本沒有退路,丈夫失業在家,一雙兒女要讀書,八十老父要贍養,她只能迎難而上,咬牙堅持。

儘管困難重重,她對教學工作卻從不敷衍,為了更好的傳遞出中華詩詞的美妙意境,葉嘉瑩每天查字典到半夜兩點,丈夫為此大發脾氣,埋怨她不顧家,甚至打電話到辦公室催她回去做晚飯,還一下把鍋摔到地上。

面對丈夫的責難,葉嘉瑩不爭不吵,因為她知道,吵架對於當時水深火熱的生活境況於事無補,反倒會浪費更多的時間,也會影響家人休息。

那時的葉嘉瑩心裡只想著:“我如果吵架,不查生字,明天誰去教書?誰養活這一家人?”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舉步維艱的境況,丈夫的不理解,這一切都讓葉嘉瑩內心感到苦悶不已,卻又無人可以訴說,只能寄託於詩歌之中:

《異國》

異國霜紅又滿枝,飄零今更甚年時。

初心已負原難白,獨木危傾強自支。

忍吏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

行前一卜言真驗,留向天涯哭水湄。

經過日復一日的鑽研,葉嘉瑩研究出了一套獨特的授課方法,讓我們的古典詩詞被更多人瞭解並喜愛,學生們對葉嘉瑩傳道受業的方式非常認同,他們讚揚她說“老師不但寫詩是天才,講詩也是天才”,“她站在那裡,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註解。”

面對如此高的讚譽,葉嘉瑩只是謙遜地說:

詩歌裡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許不夠好,我的文法、發音或許不夠正確,但我講一首詩,會把我所體會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講出來。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1976年,陪伴著葉嘉瑩在苦難中長大的大女兒不幸因車禍去世,中年喪女的葉嘉瑩悲痛欲絕,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閉門不出,揮淚寫就十首《哭女詩》,她在詩前小序中寫到:一九七六年三月廿四日,長女言燕與女婿永廷以車禍同時罹難,日日哭之,成詩十首。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

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

痛失愛女的葉嘉瑩,決定要走出小我和小家,她決心把“餘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更要把“古代詩人的心魂、理想傳達給下一代”,於是,葉嘉瑩向國家教委申請自費回國教書,這一教,就是幾十年。

葉嘉瑩的一生正如她所熱愛的詩詞一樣,充滿著平仄抑揚,可是提起自己所經歷的苦難,葉嘉瑩向來泰然處之:“我只是默默地承受,但是我不跌倒,我還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要走的路。”

葉嘉瑩:用一生來和古詩詞談戀愛

如今已經九十五歲的葉先生,獨自生活,粗茶淡飯,生活樸素至極,一點青菜或者幾塊腐乳,就著饅頭就是一頓飯,她對自己的物質生活的要求降職最低,卻把攢下的錢盡數捐贈給國家來支援傳統文化的研究,極盡所能的貢獻著自己的一切。

葉先生對於中華古典詩詞的熱愛與熱情並沒有隨著年華漸逝而減弱分毫,她想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將中國詩詞的美好傳遞給下一代,再下一代。她這一生雖然獲得無數殊榮,更是有諸多身份加深,但是對於學者、詩人等名號來說,葉先生認為自己首先是一位教師,她的大半生時間都用在了教學上面,哪怕已經年過九十,依然堅持生科,並且會拒絕別人遞過來的椅子,她說:”我從21歲教中學開始,就是站著講課!“

“讀詩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培養我們有一顆美好而活潑的不死的心靈。“葉先生的靈魂已經融入詩歌之中,她就是朵將蓮子留於時間的至潔蓮花。

葉先生說,“荷花開了,我來晚了。50多歲才回南開教書,遲了點,但心中有一個夢,千年以後,只要有一顆蓮子留下來,說不定有人把它培養,開花結子了。也許,現在自己沒有完成什麼,只要中國詩歌的種子不死,那麼將來也許有別人,會有更好的完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