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由 nana翠茗居 發表于 人文2021-06-03
簡介佛教主張透過修煉,來時可以擺脫痛苦,跳出輪迴

剎帝利階級是什麼意思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

佛教的起源。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書中提到,在佛教形成以前,古印度已兩大宗教體系。

一是由雅利安人創造的婆羅門教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總所周知,雅利安人的外來入侵的統治者,他們樂觀積極的,分種族等級。他們創立的婆羅門教也是多神的,主張梵我一體,宣揚祭祀祈福,殺牲。

還有一種,是印度大陸原居民使用的沙門教。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他們是被統治階級,因而他們悲觀,現實,反對殺牲,反對種族制度而又無能為力。他們主張轉回業報,宣揚苦行解脫,認為一切存在都是苦難的,希望用苦行跳出輪迴。

佛教,就是繼承了沙門教的悲觀主義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佛教最重要的基礎理論是:十二因緣、四聖諦、八正道

十二因緣:

無明

,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四聖帝:苦、集、滅、道。

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其中

,苦

是無明根源。

無明

,即不知道,愚痴。與

無明

相對的就是覺悟,大覺悟就是“

”。佛陀的最高目標是:剷除無明,瞭解或認識存在的因果關係,從而跳出輪迴,達到涅槃。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可見,佛教是繼承了廣大被統治階級的悲觀思想。但佛教作為當時一種新興宗教,並不著眼於一個階級。

眾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個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為統治階級,而佛教主張:安於現狀,認為苦是必然的。透過修煉,今生的苦,可以換來來生的轉世。這符合了上層階級保持他們穩定統治的意願。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佛教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來自於吠舍階級

,他們是農民、牧人、商人等新興階級,有錢但無地位。

佛教主張透過修煉,來時可以擺脫痛苦,跳出輪迴。這正符合了統治階級的意願,又滿足了新興階級透過修煉提高地位的願望。

普通人如何瞭解佛---讀《季羨林談佛》(二)佛教起源

佛教符合了各等級階層的需求,因而得以發展,廣為傳播。

下期,我們將談到

早期佛教的兩派鬥爭--釋迦牟尼與堂弟,

請關注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