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國醫大師詳解:各種頭痛的艾灸治療方法~

由 艾灸TOP 發表于 人文2022-03-30
簡介頭痛以頭頂及前額為著,是在感受風寒全身酸楚疼痛之後出現的,吹灸左湧泉,約5分鐘後,先是足底發熱,繼而感傳線自內踝後方直行向上(未見繞內踝而行)基本沿足少陰本經抵臀,即折入足太陽經沿脊柱旁側上抵頭,感傳行進較慢,從足至頭共歷時約50分鐘

頭兩側頭痛灸哪裡

頭痛

國醫大師詳解:各種頭痛的艾灸治療方法~

頭痛多數能在胸椎的督脈上出現壓痛反應(在偏頭痛病例有時也可略偏向病側)。採用燻灸及吹灸法,感傳多是按常規向上抵達痛區。或是先下後上而發揮良好的止痛作用。也有少數病例,感傳並未明顯上傳,痛區也無異常感覺而獲得止痛效果者。

例1:王×球,男,成年。夜間3時許,突然後頭痛,前額亦微痛,呻吟大作,別無其他腦症狀。投以止痛藥,3小時後痛未止,沿胸椎按壓,第四胸椎壓痛(++),即對之用燻灸法,灸感先向下方擴布,於行抵第十四椎處,即停止前進,又回縮至原處再向上,直至後腦,自覺脊柱內很舒服,繼而背及頭部皆津津汗出,頭痛基本消失。至12小時後,又感不適,再如法施灸一次,感應如前,感傳較速,痛全止,未再發。

例2:何治遊,男,64歲(廣東人,汪精衛廚師)。前頭及兩太陽穴疼痛,反覆發作將近7年,止痛劑僅能維持片刻。第三、五胸椎尖均有壓痛,當觸及第五胸椎尖時有如觸電,即在第五椎用燻灸法,灸感並未感知上頭,頭部亦未感知有何種感應,但灸至15分鐘後痛即全止。以後又在原處續灸1周,3月餘尚未再發。

例3:葉×作,男,成年。左側偏頭痛反覆發作有年。第四胸椎偏左壓痛(+),用燻灸法,灸感沿脊柱左緣上行,直至痛處,痛即止。3小時後病又復發,再灸,至5小時又發作,再灸,可以維持半天。共灸10次,至半年後又有微痛,改用鬃針埋藏而得到控制。

於定時發作的頭痛,亦可在發作前施灸而收效。

例4:梁×中,男,成年。每天上午9時許,先是前頭部發熱,繼而作痛,至午後方漸止。已有1周。第三胸椎壓痛(+),用燻灸法,灸感沿脊柱及頭頂正中抵前額,當即痛止。第二日痛又作,仍用前法收效。囑其在發作前來灸,第三日於上午8時仍用原法,感應如前。以後即不再發作。

在頭痛病例,亦可逕取大椎而得到控制。

例5:於×新,男,58歲。偏頭痛反覆持續發作,寢食俱廢。直接吹灸大椎(未採用壓痛穴),灸感直行上頭,於行抵頭頂時,即向痛區擴充套件,痛亦全止。連聲道謝而去。

太陽、風池及耳尖,在偏頭痛就近取穴時,效果也很滿意。在灸治過程中,特別是應用燻灸法,每有昏沉思睡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頭痛病例中,更為多見。

例6:彭×義,男,57歲。偏頭痛左右交互發作,每月發作次數不等,1—2日方止。來診時痛在右側,左右風池及太陽均有壓痛,右重左輕。吹灸左右風池及太陽,感到異常舒適,約3分鐘後昏沉思睡,痛亦止。停灸後頭目清爽。以後仍經常發作,一發即灸,一灸即止。未能持續久治,故不能鞏固。

例7:金×臣,男,67歲。右側偏頭痛,吹灸風府無感應,痛亦不減。改吹右太陽,灸感即直向深部竄透,疼痛當即緩解。

例8:王×揆,男,成年。右側偏頭痛,迷信藥物不信針灸,因服用藥物太久,引起胃部不適,始求治於灸。即在右耳尖直接灸一壯,痛稍減,三壯後痛全止;效果竟維持月餘。以後一經發作,即求灸治,成為推薦灸療的義務宣傳員。

感傳一經開始即分為兩支,齊頭向著一個患處行進者,也有發

例9:周×林:女,成年。前頭痛,鼻塞,有低熱,已五六日,吹灸左合谷,有兩道感傳線並行向前(相距約二指)上至肩,即向頭面擴散,當即痛止而頭目清爽。2小時後又有微痛,再用原法一次,感應如前,症狀消失。

手足十井與手足十宣(尖),其感傳路徑基本相同。感傳可以沿本經或表裡經行進。正是陰陽表裡經經脈交錯與經氣交流的證明。

例10:魏×敏,女,成年。左側三叉神經眼支痛,曾用西法局封兩次,僅能暫時緩解。第一次吹灸右商陽,灸感基本上是沿手陽明經上行,當到達頭部後,兩額角及兩側上方均有酸脹麻木感。灸感減弱,痛亦減輕十之九。第二次吹灸左食指尖,以觀察其路徑是否能與甲角之商陽相同,5分鐘後灸感發生,其前進之路徑與到達頭部之感應,一如商陽。以後又續灸2次,感應如前,痛止後,未再灸。

例11:沈×文,男,成年。右側偏頭痛,發作時由輕轉重,再由重而輕,每月發作3—5次,持續時間1—2天。吹灸右關衝,感傳經由無名指背沿手少陽本經前進,過肩後,自耳前方進入痛區,痛區完全為熱感所充滿,待灸感消失後停灸,痛亦全止。五日後又發作一次,但較前為輕,又續灸一次,未再複診。月餘後隨訪,雲有小的發作,但時間不長。

例12:嶽×本,男,成年。左側偏頭痛,痛劇時腰部也發生疼痛,止痛藥難控制。吹灸左關衝,感傳經由無名指腹,沿勞宮進入手厥陰經上傳,由肩經耳後上頭,痛區發生連續跳動,約2—3分鐘痛即緩解。繼而全身汗出津津,痛亦全止。又續灸5次,因症狀控制而未再灸。

例13:聞×臣,男,成年。上感,低熱,前頭及眉稜骨疼痛,多涕。第1次吹灸少澤。先是全小指皆麻,繼而灸感沿小指腹經少府、神門,循手少陰本經上傳,自腋前方上頭,頭目清爽而停灸。6小時後又感不適,改吹小指尖,感傳路徑與第1次同。症狀消失,未再灸。

湧泉與小趾尖內側,如按照古說,則兩者均屬足少陰經。但兩者的感傳路徑卻極不一致。湧泉的感傳多數是與古說相近,或是自足跟上傳,而小趾內側甲角的感傳,除可沿足背外側進入足太陽的路徑外,多數是沿足底外側至足跟折向內踝後方上傳。可見小趾內側甲角與湧泉,二者乃是一種並列的關係,而不是連貫的關係。如按照手足十二經上下相應的關係來講,足心之湧泉相等於手心之勞宮,則湧泉就應屬足厥陰經,這在首論“古代經絡學說欠缺之處”節已有過討論。還有在湧泉處著灸,灸感可以從足背發生也屬多見,這與內關或間使處著灸,灸感能在外關或支溝處發生是一樣

例14:俞×良,男,56歲。頭痛以頭頂及前額為著,是在感受風寒全身酸楚疼痛之後出現的,吹灸左湧泉,約5分鐘後,先是足底發熱,繼而感傳線自內踝後方直行向上(未見繞內踝而行)基本沿足少陰本經抵臀,即折入足太陽經沿脊柱旁側上抵頭,感傳行進較慢,從足至頭共歷時約50分鐘。第二次改吹左小趾尖內側,感傳自小趾腹經足底外側(約當第四、五蹠骨之間)至足跟,仍直行向上進入第一次之舊路而上行抵頭,又續灸2次,症狀消失而停灸。

高血壓頭痛及高血壓病,對三里用隔姜灸或直接灸,效果明顯確實,值得推薦。

例15:郭×臣,男,64歲。高血壓患者。經常頭痛,眼花,耳鳴,手指麻脹,步行不穩。針手足陽明經各穴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乃在左右三里用隔姜灸,灸前血壓190/120毫米汞柱,灸感並未明顯上傳,造成1度燒傷後停灸,灸後血壓降至160/100毫米汞柱。自覺頭目清爽,直至灸瘡癒合,血壓尚未回升。

頭外傷之後遺痛,也能在背部出現壓痛反應。

在已經確定的感傳路徑之上進行局麻,並未能使感傳中斷,與其他報道不符。而加壓確可使感傳停止不前。當壓力減輕或撤除後,則感傳又立即恢復。

例16:汪×水,男。在10歲時前頂被磚頭擊傷,今年22歲。多年來,每月頭痛總要發作2~3次,痛在印堂上方,痛時有跳動,2~3天后方可緩解。且有一特點,即每當攝入鹽分太多時(如成食)不到1刻鐘即可發作,立即大量飲水即可緩解。在發作時來診,靈臺壓痛(++),神道壓痛(士)。灸靈臺,灸感一陣一陣地向上冒,直達痛區,當時跳動即減輕,繼而完全消失,歡笑而去。以後又續灸10次,半年後尚未再發。

國醫大師詳解:各種頭痛的艾灸治療方法~

例17:呂×林,男,34歲。15年前,在一次體育運動中,左額角被鉛球擊中,當即昏迷,經搶救後脫險。此後乃遺有常年之左側偏頭痛,時隔不超過一天,服止痛藥難以控制。在第五胸椎及其左側出現壓痛,即對之燻灸,灸感呈線狀上傳,經腦後自左耳上方進入痛區。10分鐘後,痛即緩解而消失。次日仍用原法,灸感增大,全頭皆有熱感。特囑其暫行停灸,以觀察療效維持之時間,6天后又復痛,仍用前法,每天灸1次,擬灸10天,當灸至第5次時,為了驗證灸感的傳導作用是否可被局麻所阻斷,乃在第五胸椎上方約當第二胸椎上脊柱正中,注射2 9/6普魯卡因2毫升,灸感同樣向上傳佈,絲毫未受阻滯。第6次在身柱處用拇指重壓,感傳即停止不前,減小壓力灸感即有向前擴布的趨勢。撤除壓力,感傳立即恢復。10次後暫停,療效維持3個半月,發作較前顯著減輕,間隔亦延長。每次發作時復灸1次,可維持半個月的平靜,半年後又灸治10次,5個月後,尚未再發。

上病下取,對於陰虛發熱的頭痛,取用湧泉,具有雙重意義。

例18:趙×蘭,女,成年。頭痛、頭暈、貧血、低熱(每日盤旋於38℃上下),手足心發熱,已近兩月。燻灸雙湧泉,先是雙足背發熱,繼而熱感沿下肢外側上傳抵腰,從脊柱兩側自後腦上頭,感測擴布緩慢,共約45分鐘,3次後精神轉佳,各症先後消失,又續灸5次以作鞏固。

頭搖

在背部也能有壓痛反應出現用化膿灸而收效。

患者王×明,男,18歲,除頭部搖幌不定外,無其他任何不適(腦電圖正常),病程10年,擬診為小舞蹈病,按照風溼病治療無效,在第三胸椎處有壓痛反應出現,採用化膿灸而停止。

面神經痙攣

國醫大師詳解:各種頭痛的艾灸治療方法~

肩井穴除對肩頸胸部及下肢諸病為有用外,且能對面神經痙攣起到一定的作用。

黃×,女,成年。右側面神經痙攣已五年,間斷跳與抽搐,未引起口眼喁斜,曾接受針刺及各種治療無效,給予同側肩井直接灸,造成Ⅲ度燒傷,無明顯感傳現象,灸後第4天,抽動間隔即見延長,至第10天僅感輕微跳動,至20天后灸瘡癒合,跳動亦基本停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