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揚圖講堂 | 揭秘明朝正德年間揚州府“禁豬令”

由 九派觀天下 發表于 人文2022-03-26
簡介揭秘揚州府“禁豬令”在這部著作中,陳士銀就以一個個歷史故事,串聯起禮制文化在大明王朝中的作用

祖宗家法是什麼動物

揚州釋出記者 王鑫 王璐

明代永樂皇帝留下了什麼“祖宗家法”?景泰皇帝為何愛撒銀豆?正德皇帝為何要在揚州釋出“禁豬令”……今天下午,“揚圖講堂”邀請到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揚州大學歷史系講師陳士銀,主講他的新書《搖曳的名分——明代禮制簡史》,透過禮制解讀歷史。

透過禮制解讀明朝歷史

如果要在中華文化中選出一種既深入民族骨髓,影響民族命運,又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文化,那麼禮制文化當仁不讓。禮制文化貫串整個中華歷史,在近300年的大明王朝中,也是如此。這本《搖曳的名分——明代禮制簡史》,透過禮制變遷的視角,圍繞“名分”這一主題,解讀發生在大明王朝的那些重要歷史事件。從明朝建立前朱元璋頗有心機的“吳王令旨”,到亂用祖宗之命頻繁發生的藩王奪權,再到天子征伐的各種荒誕,“名分”有時充當利器,有時變成鐐銬,進退之間,無時不在。

揚圖講堂 | 揭秘明朝正德年間揚州府“禁豬令”

陳士銀說,近代以來,研究中國古代禮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深入歷朝歷代的禮制文獻。禮制文獻眾多,想要釐清頭緒,就必須大量解讀典籍。所以,學界關於中國禮制的著作,大體皆以史料整理與分析為重點,研究的視角各異,但是正規化相對統一。這類研究著作為我們推進禮制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弊端也顯而易見,即是沉悶,難道中國歷史本身就如此枯燥無味嗎?顯然不是。所以,陳士銀打算以《搖曳的名分——明代禮制簡史》作為一次嘗試,推出既有一定學術水準又不失可讀性的作品。

揭秘揚州府“禁豬令”

在這部著作中,陳士銀就以一個個歷史故事,串聯起禮制文化在大明王朝中的作用。其中,就有一則發生在揚州府的“禁豬令”故事。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來到揚州府儀真縣,突然釋出禁豬令:“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關於禁豬令,《皇明大政記》等皆雲:“以豬音同國姓,故禁之。”《萬曆野獲編》則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闡述,除了豬與“朱”同音外,還和明武宗屬豬有關。

皇帝突然頒發禁豬令,對於百姓而言,就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多數百姓不敢違命,只能跟風屠豬、埋豬,或者投入水中。君主失德,遭到了文官集團的集體抵制。而縱樂成性的明武宗也並不堅決,所以在一年之後,禁豬令也就逐漸失去了效應。

禁豬令本為明武宗南巡途中的偶發之舉,雖然荒誕不經,但是確實對江浙、兩湖、河南、山東等地造成衝擊,擾亂了百姓的生活。在此突發事件中,內閣中樞敢於、善於抵抗聖旨,妥善應對,在遏制事態的擴大化和惡化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京師的人心得到定,他省受此影響也逐漸平息了屠豬、埋豬的風潮。在禁令之下,民間百姓冒著巨大的風險,透過藏豬等方式抵制政令,儲存了豬種。明人對於此事的回憶集中體現為訛傳和笑談,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對正德一朝混亂政局的嘲諷。

編輯:曹凱

【來源:揚州釋出】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