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七情六慾別說之八)食慾

由 草民微思 發表于 人文2022-03-25
簡介吃雖為了活命,但也有即使餓死也有不吃之時:一是不吃嗟來之食,據《禮記》載,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何為兩肩擔一口

(七情六慾別說之八)食慾

食慾,是人類六慾中的第一欲,是人類得以生存的第一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先天就有的慾望。沒有食慾,人類就不能存在,更遑論其他。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麗食其就說,“民以食為天”,老百姓也都知道,世上只有飢餓最惡,它時時跟著你,讓你甩也甩不掉。

但如此重要的食慾,人類歷來很難得到滿足,且不說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茹毛飲血也不能為繼,就連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我們的先人,也不能解決吃飯問題,飢腸鹿鹿、骨廋如柴。餓殍遍野是常態。連杜甫這樣的政府官員,也“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吃糧當軍,是窮人的唯一出路,雖然兇險,卻有飯吃。唐朝人薛仁貴,便是從吃糧當軍開始,經過拼命流血才走出困境的。直到現在,全世界還有八億多人吃不飽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笑林廣記》中說:一妻病,夫問曰:“想吃啥?”妻曰:“除非好肉餛飩,想吃一二。”夫做了一碗端到妻前,去拿筷子欲與妻同吃,回來妻已染指啖盡,止餘其一,夫問:“何不吃完?”妻攢眉曰:“我若吃得下此只,不害這病了。”雖是笑話,笑過之後,你不覺得心酸嗎,但凡能滿足食慾,其妻能這樣裝病嗎?

(七情六慾別說之八)食慾

吃雖為了活命,但也有即使餓死也有不吃之時:一是不吃嗟來之食,據《禮記》載,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終不食而死。人活著,要有尊嚴,即便餓死,絕不能像狗一樣吃嗟來之食。

無獨有偶,清朝人袁枚,也持同一觀點,他是乾隆年間進士,做過幾年縣令,後辭官歸隱南京隨園,作《絕命詞》以表其志:

賦性生來是野流,

手持竹杖過通州,

飯藍向晚迎殘月,

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踏翻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

村犬何須吠不休。

二是道不同,不吃其食。據《史記》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後餓死首陽山。民國時的文人朱自清,為了中國人的尊嚴,捱餓也不吃美國供給的麵粉,受到世人的尊重。

一個食慾,上演了多少人間悲喜劇,帶給人類多少酸甜苦辣,吃喝不愁的我們,絕不能忘記飢餓的過去,珍惜每一粒飯食,別暴殄天物,精打細算,不讓飢餓捲土重來,讓我們的食慾,永遠得到滿足。

(七情六慾別說之八)食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