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由 北極星說事 發表于 人文2022-03-23
簡介牛僧孺當了宰相,把元稹貶到外任當刺史,把李德裕貶到浙西去做觀察使,卻把李宗閔調回京城,官復原職,做了中書舍人,牛黨更加得勢

朋黨之爭的朋是什麼意思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唐朝自玄宗後期,形成了藩鎮和宦官兩大勢力集團,給國家帶來極大的危害。唐憲宗致力於削平藩鎮,但沒有動搖宦官集團,自己卻被宦官殺害了。公元821年,宦官擁立唐憲宗兒子李恆接位,是為穆宗。這時宦官干政越發厲害,朝廷官員有的被排擠掉了,沒有被排擠的,基本上都卷人了派別鬥爭的漩渦,這種鬥爭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之久,歷史上稱之為“朋黨之爭”或“牛李之爭”。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這場鬥爭實際上在憲宗時就開始了,到了穆宗時變得激化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憲宗為了吸吶人才,對設科取士比較重視。有兩個低階官員牛僧孺、李宗閔也參加了考試。當時的考試方法叫“對策”,就是將政事、經義作為考試題,要應試者對答。牛、李兩人在對策時,批評時政,指摘失誤,說得很有道理,深得主考官楊於陵、韋貫之的欣賞,被列為上等宰相李吉甫因為兩人的對策中都提到了他施政的錯誤,覺得損傷了他的尊嚴,便到唐憲宗那裡去哭訴。唐憲宗是一個亦明亦暗的人,一方面認為“對策”無罪,人選有效;一方面為了安撫李吉甫,將兩個主考官貶到外任去當刺史。他這種不辨是非的辦法為日後的黨爭種下了禍根。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穆宗即位後,也開科取士,宰相李吉甫已死,他的兒子李德裕當了翰林學士,對那次對策中被牛僧孺、李宗閔指摘之爭仍舊耿耿於懷。而牛僧孺、李宗閔此時也在朝為官,互相攻擊不休,這次考試,正好錄取了一名李宗閔的親戚,李德裕趁機告了李宗閔一狀,說他買通主考官錢微,任人唯親。其實,錢微是個正直之人,與李宗閔並無溝通,相反他拒絕了許多想用錢財“走後門”的人,那些人就附和著李德裕指責錢微“不公”。穆宗就將主考官錢微貶為江州刺史,李宗閔貶為劍州刺史。李宗閔無端受罰當然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與李宗閔同時為官的牛僧孺卻在朝廷出頭,繼續與李德裕對著幹。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跟著牛僧孺的都是以進士及弟的“科舉派”,而跟著李德裕的都是以門蔭人仕的“名士派”李宗閔遭貶,牛黨力量大為削弱,而因為元稹被任為宰相,李黨的力量更加強大。穆宗對兩黨之爭有所瞭解,他為了平衡兩派勢力,他將原來的宰相裴度從外任的節度使位置調回京城擔任宰相,裴度與元稹向來不合,無形中又增加牛黨的力量。不久,屬於牛黨的兵部尚書李逢堂,利用兩位宰相的矛盾,建議穆宗將裴度和元稹同時罷免。穆宗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便採用了,他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沒有同時任用牛僧孺、李德裕為相,而是重牛輕李,一改以往重李輕牛的局面,想使政局有所改觀。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其實,牛李之爭都是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並不是忠奸、是非之別。牛僧孺當了宰相,把元稹貶到外任當刺史,把李德裕貶到浙西去做觀察使,卻把李宗閔調回京城,官復原職,做了中書舍人,牛黨更加得勢。就在牛李黨爭、朝廷力量分散之際,宦官卻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穆宗是宦官所立,但宦官認為他不聽使喚,只讓他當了4年皇帝就將他殺了,立穆宗的兄弟李湛為帝,是為唐敬宗,此年為公元825年。唐敬宗是個不甘受擺佈的皇帝,他想擺脫宦官的控制。這時候宦官有些恐慌了,並且由於內部分髒不勻,形成了兩派,但由於唐敬宗用人不當,不僅沒有壓住宦官的惡勢力,反而受宦官所迫,只做了兩年皇帝就於公元826年宣佈退位,做了太上皇,讓他的兒子李昂接了皇位,是為唐文宗。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敬宗在位時,牛僧孺因與當權宦官發生矛盾,無奈中辭去相位。這時他的同黨李宗閔已升任兵部侍郎,他鑑於牛僧孺失敗的教訓,竭力與宦官搞好關係,到了文宗即位時,他終於登上了宰相之位。他因與宦官有著良好的關係,便調解了當初牛僧孺與宦官的矛盾,把牛僧孺調回京城,恢復相位,與他同掌朝政。這時,西南的南詔國(今雲南一帶)撕毀了與唐朝的盟約,攻打成都城,掠走了數萬人。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文宗聞訊大驚,撤了西川節度使杜元潁的職,準備另派大將前去征討。牛僧孺和李宗閔採用“借刀殺人”之計,建議由李德裕出任征討大將。四川地方歷來難治,李德裕此去凶多吉少,正好藉機除掉這個宿敵,李德裕一除,李黨便群龍無首,再也成不了氣候。誰知李德裕很會治理,他到任後安撫百姓,使四川局面大為改觀。李德裕又派使者去南詔索回掠去的百姓,南詔國見李德裕很是能幹,怕不是對手,就應允了李德裕的要求,李德裕進一步向朝廷提出要進攻吐蕃腹地,以滅後患。

唐朝的“朋黨之爭”指的是什麼,為何對唐朝影響這麼大

牛僧孺見如意算盤落空,怕李德裕再立大功,就勸諫文宗不允李德裕之請。李德裕豈肯罷休,趁宦官監軍王踐言回京之機,用重金酬謝,讓他把“真情”相告。王踐言回京後,大說李德裕的“功績”,李德裕奉調人京當了宰相,他以牙還牙,將牛黨一個個逐出京城。經過朋黨之爭,唐朝的政事更加不堪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