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藝評|鋼筋鐵骨中的民族之光

由 新華網 發表于 人文2022-03-22
簡介00:57中央歌劇院的原創歌劇《道路》給我的震撼是強大的,那種震撼不僅僅是來源於視覺的,儘管從視覺上,工廠車間的時空變遷,尤其是高原上宛如變形金剛一樣明晃晃駛來的三輛重卡確乎造成了巨大的視覺衝擊,但更多的震撼是來源於心靈的,來源舞臺上塑造出

鋼筋鐵骨的意思是什麼

00:57

中央歌劇院的原創歌劇《道路》給我的震撼是強大的,那種震撼不僅僅是來源於視覺的,儘管從視覺上,工廠車間的時空變遷,尤其是高原上宛如變形金剛一樣明晃晃駛來的三輛重卡確乎造成了巨大的視覺衝擊,但更多的震撼是來源於心靈的,來源舞臺上塑造出來的一代又一代為了發動機事業而拼搏的中國工業人的形象。

一部重工業題材的戲,在鋼筋鐵骨中卻被演繹出了動人心魄的力量——那就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拼搏奮鬥、為國爭光的民族精神!這部戲好就好在成功地塑造這樣一批閃爍著民族精神的光輝人物,不是高大全的謳歌,而是帶著生活的溫度,帶著中國國企走過的曲折的道路一步步走向觀眾,走進人民的心田。

在第一幕戲中,老一輩的工業人高如泰痛心疾首地捶著自己的腿說,“怎麼沒有人告訴我這是淘汰產品啊……”那一刻,我的眼淚毫無症兆地滑落。我是含著眼淚聽完了那段我特別喜歡的詠歎,“想當年,身為汽車運輸連連長的我,長年奔波在青藏線上,冰峰之間,突然間災難降臨在眼前,一隊巡邏的戰士遭遇風暴遇險,我們發瘋似的衝向出事地點,無奈發動機一次次熄火,轉眼間戰友被冰雪無情地吞噬,從那一刻起我立下誓言,脫下軍裝後就去造發動機,造出跨越冰峰的發動機,沒想到今天又一次熄火……”我特別特別地喜歡這一段,雖然有時覺得如果可以更長就更好,但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止我對這段詠歎的親睞,以至於很長時間在我腦海裡不斷重複湧現的總是“冰峰之間……”的旋律和歌詞。美的東西總會有種奇異的感染力,在無聲無息中侵入你的心扉,迴圈往復,久久不去。

或者也因為在高如泰的唱詞中,我會想起我的老公公,曾經長年奔波在青藏線上的汽車兵,想起他在冰峰之間穿梭,想起他曾經那麼愛撫地忍不住天天給我擦車,只是因為愛惜,因為幾十年如一日的習慣,那是他們曾經的過往啊!我想這樣的一部戲,他們一定是極喜歡、極喜歡的。高如泰所代表正是和共和國一起走過的老一輩工業人對事業的執著,對企業的熱愛,對祖國的大愛。

劉去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在改革的浪潮中,很時髦地投向了外企的懷抱,正如在某一個時期我們很多人的選擇一樣。可是,他居然回頭,不但回頭,甚至不顧危險投入了三高實驗之中,在承接轉換之間他看清了外國人的虛偽狡猾,這個戲中雖然有提到,但感覺不夠充分和過癮,如果劉去來在決定去三高之前能夠有一段表達內心衝突和決定去三高的戲和詠歎,想必會更加的精彩。但即使這樣,劉去來作為一個光輝的人物形象依然是豐滿和動人的。劉去來的犧牲某種程度上是該劇的點睛之筆,成功從來都不僅僅只有成功的光彩,在成功的背後更多的是默默的付出和犧牲。劉去來臨死前最後的歌唱,“讓我遠走的人生有了回家的路……我多麼希望能看到新能源發動機,撒歡兒奔跑在祖國大地上……”劉去來的身上凝聚著多少海外歸來學子的眾望,凝聚著多少工業人的呼喊,凝聚著多少中華民族的心聲……落後就意味著捱打的歷史大約沒有一個民族比中華民族來得更加沉痛,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復興夢”背後揹負著多少代人的奮鬥和期望。

陳書記的人物塑造是特別親切的,文質彬彬,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劇中把書記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到位。在大家都為發動機不能參加閱兵傷心時,書記卻鼓勵大家把頭抬起來,讓大家看見已經取得的成績,繼續努力。這個人物的設定非常真實必要,尤為可喜的是,這個人物並沒有被快速拋棄,後來成為了國資委的書記,有了進一步發展,但依然對勝利廠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當廠子再一次面臨危機時,他繼續走出來,激勵高航的鬥志,支援他走下去。

施瓦茨這個人物第二幕和第四幕的對比設計非常精彩,展現了外國人前倨後恭的態度變化,折射出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引起的國際反響。但有點遺憾的是對於施瓦茨的唱段沒有印象特別深的地方,感覺人物相對還是淺了一點,或許有段屬於他的詠歎感覺人物會更豐滿一些。

男主人公高航展現了中國工業企業掌門人銳意進取,做大做強,走向世界的成長軌跡。第一幕的設計是高航下定決定投身於發動機事業,屬於立志階段。這一幕比較遺憾的地方在於忽略了一個延展點,在其父高如泰傷心地回憶戰友因為發動機熄火而死亡的往事時,高航沒有明顯的呼應,而後在陳書記的激勵下,高航突然宣佈“我早就想幹一件大事了!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發動機!”這個時候如果更集中更突出地從音樂、從唱詞、從表演中表現出兒子的被感動,被深深觸動,似乎可以讓人物更加地豐滿真實。

第二幕是戲劇衝突比較激烈的一幕,劇情密度高,高航也在這一幕中有重大突破,頗有點破繭成蝶的味道,走過人生的最低谷,迎來新的發展。尤其是在高航最低迷的時候,家人的三重唱和高航的內心糾結都有著亮眼的呈現。

第三幕展現的是企業的科技化大發展,最動人的戲是在三高試驗,如果可以更充分一些的話,或者可以更抓人眼球。第四幕表現國企收購外資企業進入智慧化發展,感覺印象不足夠深刻,雖然高航在收購上表現出足夠的豪氣、灑脫和胸懷若海,但總覺得還缺一點什麼,或者是感動,或者是激情?

作為原創歌劇的首次亮相,《道路》的表現實在是超過預期良多,即使現在的我,坐在電腦前,回憶著一幕幕場景,居然能夠宛在眼前,耳邊彷彿又響起那鏗鏘有力直擊人心的旋律,這就很足以讓我驚喜。驚喜的不僅僅有人物的塑造,還有音樂的重工業氣質,以及在音樂中吸收的民間的音樂元素,那些熟悉的小調、號子,落在鋼筋鐵骨之中,渾然天成,特別是合唱的段落,非常精彩,“沉默的發動機有顆心臟”,多麼雄渾有力讓人熱血沸騰的音樂啊!那總是在幕與幕之間穿場的四名工人歌劇範十足,為鋼筋鐵骨的金屬質感中增加了一份喜感的柔情,對劇情的推動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部戲其實是很男人的一部戲,母親或者妻子的比重並不算重,但這有什麼關係呢,在那鋼花飛濺的車間中穿梭的男性陽剛之美讓這部歌劇有著不同凡響的震撼力,而這或者才是最動人心魄的。

中央歌劇院不愧為是“央”字頭的歌劇院,居然敢啃重工業題材這樣硬的骨頭,不但啃了,還成功地啃了下來,儘管還有不夠完美和遺憾的地方,但作為一部原創歌劇的首次亮相,《道路》無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在舞臺上塑造了眾多國企工人、書記、廠長等人物形象,展現出中華民族工業騰飛的歷程,呈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鬥的脊樑!可以說,這部戲是穩穩地在舞臺上立住了。這不由讓我期待著《道路》未來修改打磨後更加精彩的表現。

作者:蘭蕙

原刊於《歌劇》雜誌2019年11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