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由 讀書是福不是禍 發表于 人文2022-01-11
簡介”夏侯勝的叔伯輩的孩子中有名建字長卿的,自從師事夏侯勝和歐陽高後,經常採問有疑義之處,又問學於研究《五經》的各位儒士,向他們詢問與《尚書》不同之處,排列比次章句,然而衹是徒具形式,而長卿卻又修飾其說

俯拾地芥是什麼意思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歷史#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眭弘字孟,魯國蕃人也。少時好俠,鬥雞走馬,長乃變節,從嬴公受《春秋》。以明經為議郎,至符節令。孝昭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萊蕪山南匈匈有數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是時,昌邑有枯社木臥復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柳,皆陰類,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嶽,王者易姓告代之外。今大石自立,僵柳復起,非人力所為,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枯社木復生,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者也。”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說曰:“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週二王后,以承順天命。”孟使友人內官長賜上此書。時,昭帝幼,大將軍霍光秉政,惡之,下其書廷尉。奏賜、孟妄設襖言惑眾,大逆不道,皆伏誅。後五年,孝宣帝興於民間,即位,徵孟子為郎。夏侯始昌,魯人也。通《五經》,以《齊詩》、《尚書》教授。自董仲舒、韓嬰死後,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於陰陽,先言柏梁臺災曰,至期日果災。時,昌邑王以少子愛,上為選師,始昌為太傅。年老,以壽終。族子勝亦以儒聞名。

【譯】眭弘字孟,魯國蕃人。年輕時尚氣任俠,喜歡鬥雞跑馬,後來卻作風大變,跟嬴公學習《春秋》。因為通曉經術而做了議郎,官至符節令。昭帝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萊蕪山之南發出了像是有幾千人在一起的喧閘之聲,老百姓去看,衹見有塊大石自己豎了起來,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圍那麼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塊石頭作為大石的腳。大石自立後,有幾千只白色的烏鴉飛下來聚集在它旁邊。與此同時,昌邑社廟中已經枯死倒地的樹居然又活了過來,而且上林苑中原已折斷枯萎倒臥在地的大柳樹竟自己豎了起來,重新獲得了生機,有許多蟲子吃逭棵樹的葉子,吃剩的樹葉的形狀像這樣幾個字:“公孫病已立”。眭弘於是推衍《春秋》大意,認為:“石頭和柳樹都是陰物,象徵著處在下層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換代以後皇帝祭天以報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復生,它們並非人力所為,造就說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為天子了。社廟中已死的樹木復生,造就表示以前被廢的公孫氏一族要復興了。”眭弘也不知道逭公孫氏所在何處,就說:“我的先師董仲舒曾經說過,即使有繼皇帝位並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會妨礙聖人受命於天。漢家是堯的後代,有傳國給他姓的運勢,漠帝應該普告天下。徵求賢能的人,把帝位禪讓給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週二王的後代那樣,以順從天命。”眭弘請他的擔任內官長的朋友賜替他奏上此書。當時,昭帝還很年幼,由大將軍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討厭此事,就把眭弘的奏書交給廷尉。霍光上奏賜和眭弘妖言惑眾,大逆不道,兩人都判處死刑。五年後,孝宣帝從民間興起,即位,就徵召眭弘的兒子為郎。夏侯始昌,是魯人。精通《五經》,講授《齊詩》和《尚書》。董仲舒、韓嬰死後,武帝很器重夏侯始昌。始昌通曉陰陽之道,他曾經預言過柏梁臺發生火災的日期,結果到那天果然發生了火災。當時昌邑王因為年紀最小而得到寵愛,武帝給他挑選老師,始昌就做了太傅。始昌年老而死。他的同族兄弟之子夏侯勝也是以儒者而有名。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夏侯勝字長公。初,魯共王分魯西寧鄉以封子節侯,別屬大河,大河後更名東平,故勝為東平人。勝少孤,好學,從始昌受《尚書》及《洪範五行傳》,說災異。後事蕳卿,又從歐陽氏問。為學精神,所問非一師也。善說禮服。徵為博士、光祿大夫。徽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數出。勝當乘輿前諫曰:“天久陰而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謂勝為襖言,縛以屬吏。吏拜大將軍霍光,光不舉法。是時,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謀欲廢昌邑王。光讓安世以為洩語,安世實不言。乃召問勝,勝對言:“在《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光、安世大驚,以此益重經術士。後十餘日,光卒與安世白太后,廢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為群臣奏事東宮,太后省政,宜知經術,白令勝用《尚書》授太后。遷長信少府,賜爵關內侯,以與謀廢立,定策安宗廟,益千戶。

【譯】夏侯勝字長公。當初,魯共王把魯西的寧鄉封給他的兒子節侯時,寧鄉屬於大河。大河後來改名為束平,所以夏侯勝是束平人。夏侯勝少年喪父,但他很好學,跟隨始昌學習《尚書》和《洪範五行傳》,論說災異。後來師從簡卿,又問學於歐陽氏。夏侯勝做學問精細純熟,他所師從的不只一人。夏侯勝擅長講述禮服典制。被徵召為博士、光祿大夫。這時恰逢昭帝駕崩,昌邑王繼位,昌邑王經常出遊。有一次夏侯勝擋著昌邑王坐的車子上前進諫道:“天久陰而不下雨,造就有臣下圖謀皇帝的事發生,陛下還要出門到哪裡去呢?”昌邑王大怒,說夏侯勝是妖言惑眾,就把他綁起來交付官吏處置。那個官吏把這件事報告給大將軍霍光,霍光沒有對夏侯勝施以刑罰。這時,霍光和車騎將軍張安世正商量著要廢掉昌邑王。霍光責備張安世露了口風,而實際上安世並沒有洩露。於是就審問夏侯勝,夏侯勝回答道:“《洪範傳》中說‘帝王沒有統治的準則就會被恆常的陰懲罰,這時就會有地位在下的討伐他的事發生,只是因為忌諱這麼明顯地說,所以只說有臣下圖謀皇帝的事發生。”霍光、安世都大吃一驚,從此就更加看重經學家了。十多天後,霍光終於和安世一起上奏太后,廢掉昌邑王,立了宣帝。霍光認為群臣向東宮上奏政事,太后視察政務,應該瞭解經術,於是就讓夏侯勝給太后講授《尚書》。夏侯勝後改任長信少府,並被賜予關內侯,他以參與謀劃廢立之事和決定宗廟社稷的重大決策,後又被增加了千戶的食邑封地。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詔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循,南平氐羌、昆明、甌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於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並應,寶鼎出,白麟獲,海效巨魚,神人並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成,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於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宣如詔書。”長信少府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惡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勝、霸既久系,霸欲從勝受經,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聖賢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講論不怠。至四年夏,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動,或山崩,壞城郭室屋,殺六千餘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弔問吏民,賜死者棺錢。下詔曰:“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託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壞祖宗廟,朕甚懼焉。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術士,有以應變,補朕之闕,毋有所諱。”因大赦。勝出為諫大夫、給事中,霸為揚州剌吏。

【譯】宣帝剛剛即位,就想要褒揚武帝的功業,宣韶丞相御史說:“我以卑微的身份,蒙受祖先的恩德,繼承聖人的事業,奉祀宗廟,日夜不敢忘。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而又威武迅猛,北上征討匈奴,單于逃得遠遠的,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甌駱兩越,向東平定了菱、貉、朝鮮,開拓我們的疆土,設立了郡縣,各個蠻夷之國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請自至,珍貴的貢物陳列在宗廟中;協調音律,改造樂府之歌,薦享上天,封泰山,建立明堂,改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又改訂了車馬祭牲的顏色;開創了聖人的功業,尊重賢能的人而賞賜有功之人,復興衰敗滅亡的諸侯和貴族之家,讚美周的後代;用完備隆重的禮物祭祀天地,使道術之路更加光明正大。上天對他也有報答賞賜,各種吉符和祥瑞一起得到應驗,從地下出土了寶鼎,又獲得了白麟,從海里又釣到了大魚,神仙和聖人都出現了,連群山也在稱呼萬歲。功德是那麼的廣大,這裡不能一齊說出,然而他的廟樂卻與此盛功偉業不符,我實在為此而感到難過。所以把這件事提出而與列侯、二千石、博士們商議。”於是群臣就在廷中熱烈地討論起來,都說:“應該像詔書那樣。”這睜睦獨長信少府夏侯勝說道:“武帝雖然確實有打敗四夷開拓疆土的功績,但是他殺了許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財力窮竭,揮霍無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虛弱,百姓流離失所,死去的人超過一半。蝗災四起,赤地數千裡,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劇,原先的儲備積累至今還未恢復。所以武帝對老百姓沒有恩澤,不能另為他立廟樂。”公卿一起責難夏侯勝說:“這是韶書啊。”夏侯勝說:“此韶書不可以用。為人臣下,應該實話實說,而不能曲意迎奉別人的意旨。我想說的已經說了,就是死我也不會再後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彈劾夏侯勝對韶書胡說八道,詆譭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長史黃霸也因為縱容夏侯勝而不彈劾他,兩個人都被投進了監獄。於是主事的官吏就請把武帝廟尊為世宗廟,進行《盛德》、《文始》、《五行》的樂舞表演,以後世世供奉,以彰明盛德。而武帝所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也都立了廟,就像高祖、太宗一樣。夏侯勝、黃霸已經被關在牢裹很久了,黃霸想跟夏侯勝學習經術,夏侯勝以已獲死罪為由拒絕了他。黃霸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夏侯勝覺得他說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學習經術。這樣又過了一個冬天,而講論如故。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震,或者山崩,城牆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穿著素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大臣慰問官員和百姓,並賜給死者入棺的費用。宣帝下詔書說:“發生災異,是天地對我們的警告。我承繼祖上的功業,在士民之上,但卻沒有讓他們好好地生活。從前北海、琅邪發生地震,損壞祖宗廟,我也很是畏懼,諸位列侯、中二千石中的博學之士們,如果能有辦法應付災變、彌補我的缺漏的,不要有忌諱。”於是大赦天下,夏侯勝被赦而擔任諫大夫給事中,黃霸擔任揚州剌史。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勝為人質樸守正,簡易亡威儀。見時謂上為君,誤相字於前,上亦以是親信之。嘗見,出道上語,上聞而讓勝,勝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揚之。堯言佈於天下,至今見誦。臣以為可傳,故傳耳。”朝廷每有大議,上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說》,賜黃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賜冢塋,葬平陵。太后賜錢二百萬,為勝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為榮。始,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學經不明,不如歸耕。”勝從父子建字長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採獲,又從《五經》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說。勝非之曰:“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勝為學疏略,難以應敵。建卒自顓門名經,為議郎、博士,至太子少傅。勝子兼為左曹太中大夫,孫堯至長信少府、司農、鴻臚,曾孫蕃郡守、州牧、長樂少府。勝同產弟子賞為梁內史,梁內史子定國為豫章太守。而建子千秋亦為少府、太子少傅。

【譯】夏侯勝為人質樸剛正,平易近人而沒有威儀。朝見宣帝時稱宣帝為君,又在宣帝前對同僚以字相稱,這些做法都是不合禮儀的,但宣帝反而因為這些而對他更加親近信任了。有一次夏侯勝被接見後,出去把宣帝的話告訴別人,宣帝聽說後就責備夏侯勝,夏侯勝回答說:“陛下說得很好,所以我就宣揚它。堯的話散佈於天下,至今仍被誦讀。我認為這些話可以傳頌,就傳不開了。”朝廷上海次有大事情要商議時,因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勝很率直,宣帝就會對夏侯勝說:“先生您儘管直話直說,不要因為以前的事而有畏懼之心。”夏侯勝再次做了長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宣帝詔撰寫《尚書》、《論語說》,賜給一百斤黃金。夏侯勝九十歲時在任上去世,被賜給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賜予他二百萬,併為夏侯勝穿了五天孝服,以報答師傅之恩,儒者引以為榮。以前,夏侯勝講課時常對學生說:“儒者最怕不懂經術,經術如果能通曉了,要取得高官就像撿起地上的小草一樣簡單。學經不精,還不如回家種地。”夏侯勝的叔伯輩的孩子中有名建字長卿的,自從師事夏侯勝和歐陽高後,經常採問有疑義之處,又問學於研究《五經》的各位儒士,向他們詢問與《尚書》不同之處,排列比次章句,然而衹是徒具形式,而長卿卻又修飾其說。夏侯勝對此不以為然,他說:“夏侯建是那種衹求章句文辭的小儒,把儒道搞得支離破碎。”夏侯建對夏侯勝也不以為然,他認為夏侯勝做學問粗疏,難以應敵。夏侯建終於在經學上自成一家之學,他做過議郎博士,官至太子少傅。夏侯勝的兒子夏侯兼擔任左曹太中大夫,孫子夏侯堯官至長信少府、司農、鴻臚,曾孫夏侯蕃擔任郡守、州牧、長樂少府。夏侯勝的同母兄弟之子夏侯賞做了梁內史,夏侯賞的兒子定國做了豫章太守。而夏侯建的兒子千秋也擔任了少府、太子少傅。

國學經典之《漢書》導讀第一百五十講:眭弘兩夏侯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