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漢代的飲食文化

由 濼水居 發表于 人文2022-01-09
簡介但當歷史進入漢代以後,社會生活尤其是飲食習慣較之古代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僅貴族仕宦之家能夠舞樂宴食,烹牛宰羊,而且一般中等人家也可以吃肉喝酒了

食前方丈什麼意思

漢代的飲食文化

中華文明進入漢王朝統治之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生活較之前的秦朝有很大的進步,漢代社會生活呈現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興盛的局面。據史書記載,稱之為:

“池魚牲畜,有求必給”

的景象。在這樣一個生產力相對發達,物質生活相對繁榮的社會,人們的飲食結構勢必要發生巨大變化,從簡單的解決溫飽問題,發展到享受美食的境界。這種變化不僅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而且也深刻反映了人們文化素質與審美意識的提高。從《鹽鐵論·散不足》篇,還能具體地看到漢代人的飲食習尚與先秦時人的飲食習尚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漢代相對實現了吃肉自由

《鹽鐵論·散不足》中說:“古者,庶人粉食藜藿,非鄉飲酒、騰臘、祭祀

無酒肉

。”而到了漢代則“間巷縣伯,阡陌屠潔,無故烹殺,相聚野外。”這說明古時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之人們之間的等級關係森嚴,處於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平日只能看看王公、貴族“食前方丈,羅列珍饈。陳饋八簋,味列九鼎”,而他們自己平日卻只能吃一些粗糧、野菜、豆葉之類,聊以充飢。不是鄉里聚會、節日,或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一般人是吃不上酒肉的。即使是諸侯和大夫也不能無故殺牲食肉。但當歷史進入漢代以後,社會生活尤其是飲食習慣較之古代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僅貴族仕宦之家能夠舞樂宴食,烹牛宰羊,而且一般中等人家也可以吃肉喝酒了。漢朝時候的街頭肉鋪裡,掛滿了鮮肉。中原村莊的普通農村裡也有人打酒、買肉。人們到處可以屠狗宰豬,烹製肉食。在野外你經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聚集在一起吃喝。人們要買肉,揹著糧食出去,一會兒就提著肉回來了。這也可以看出肉食交易已經由城市轉入到了農村。遼陽梅臺子屯漢墓庖廚宰殺牛羊圖即反映了漢人殺羊宰牛的熱烈場面。

漢代的飲食文化

遼陽梅臺子屯漢墓庖廚宰殺牛羊圖

在漢代凡遇到家庭小聚或喜慶之事,其請客擺宴的規模和場面,也與先秦有了很大變化。先秦時,老百姓只能用雜糧來充飢,招待客人時,才不得不把小豬宰了用來款待賓客。後來雖在鄉學中有了舉行酒會的禮節,但也無非是表示尊敬長者的意思。老年人面前擺幾碗肉,年輕人則只能有一盤醬一碗肉,站著吃而已。而進入漢代以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凡民間遇到過節和喜慶事,宴請賓客,那場面十分闊綽。菜點佳餚,一遍一遍地往上擺,油燒火炮的食品擺的滿案都是。煮爛的甲魚,切細的鯉魚,鹿肉、炒雞蛋、橙枸煎鶴鶉、醬烏魚、醋溜河豚,紛然雜陳,應有盡有。這樣豐盛的宴席,常常使十個人就要醉倒五個,一些人幾乎達到了流連忘返、不顧生計的程度。

漢代的飲食文化

漢代的常見的穀物肉類和蔬菜。

西周時代市場上出賣烹飪的熟食不多,一般人也不在市場上買吃零食。只是到了戰國時代,民間才有了殺豬宰牛的行業,市場上出售飲食的店鋪,也不過賣些酒、魚、肉乾、鹽罷了。可是進入漢代以後,市場上飲食店供應的食品,卻“熟食遍列“,,賣的東西無不是趕時令的熟食,買東西的人也都爭著來嘗新鮮。什麼枸杞子燉嫩豬肉、韭菜炒雞蛋、薄片肉、醬馬鞭、醃羊肉、涼醬雞、驢肉乾、五香肉乾、五香胃脯、飴糖豆醬、大雁肉羹、醃鮑魚等,品類繁多,排列成行,把整個市場裝扮得色鮮味香,熱氣騰騰。

漢代的飲食文化

另外,古時候的人們雖迷信鬼神,重視祭祀,但一般老百姓無非是捕些魚,種些豆,用來祭祀,通常是不用肉的。春秋季節修理祖祠,祭祀也不出遠門。而到了漢代以後,富人祭祀則要“析名嶽,望山川”,擊鼓殺牛,演百戲,耍木偶,大肆熱鬧一番。中等人家的人進行祭祀,也要在大路上朝南搭上帳篷,或在水中搭上很高的臺子,宰羊殺牛,吹吹打打。即便是家境貧困的人,祭祀也要殺雞殺豬,把祭品烹調得五香撲鼻,以求鬼神保佑,臘祭後到處都在分割臘肉,春秋社日往來車輛,一個接著一個,擠滿了社場。這種現象充分說明,在古代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到了漢代已經與娛樂和宴飲活動自然地結合在了一起。人們利用祭祀之日,把生活的內容安排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也比先秦時代的人更自由地享用著生活所提供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圖片來源網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