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由 腦洞闡史觀 發表于 人文2022-01-08
簡介這意思是說啊,當統治者有災難了,最先跑的就是“異姓之臣”,但是呢,自己的親人公族,就會和統治者榮辱與共——這是勸曹睿能夠疏遠異族大臣,而要親公族,加強諸侯國的勢力,當然這其中就包括曹植的封地

矜愚是什麼意思

杯酒談笑間,腦洞闡史觀。

初識曹植,是因為一句動聽的話: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閉月、迴雪,青雲、流風,完美的意象造就了一句千古絕唱,

以至於後來金庸在《天龍八部》中為段譽武功命名的時候,就參考了《洛神賦》中的詞章:

“凌波微步”!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洛神

然而世人多知曹植的文采,但少有人知道他的為政理念。

假如當初曹操將魏國託付給曹植,他會怎麼施展拳腳呢?這是一個讓人興奮的話題。

其實,曹植小的時候,受學於名儒,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他曾經在他的《學官頌》中表達了自己的對於孔子的仰慕:

自五帝典絕,三皇禮廢,……齊賢等聖者,莫高於孔子也。

此外,他還在文章中將孔子,

譽為“生民之傑”、“仁塞宇宙”

,這是何等的推崇啊,可見,曹植的主流思想是儒家學說。

可是接下來神奇的事出現了:

闡史君在蒐集史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

曹植在將儒家學說轉化成政治理念的時候,出現了很嚴重的自、我、矛、盾!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曹植

今天闡史君的腦洞,就聚焦曹植的政治理念,以及政治理念中的自我矛盾。

好了,置一杯酒,或一盞茶,我們的旅程開始了……

一、矛盾一:既提倡“親近賢臣”,卻又提出“遠離異姓大臣”

才子曹植是提倡親近賢臣的,

這在他的《娛賓賦》中就有闡述,他說“

揚仁恩白屋兮,逾周公之棄餐。”

其中“

周公棄餐”是一個典故

,說的是:周公為了接待有才華的人,一頓飯之間多次停食,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嘛。

而在此基礎之上,曹植對於人才的觀念,相比於他的父親曹操又進了一步。曹植認為,每一種人都是人才,關鍵在於怎麼去用。

這一點在他的《當欲遊南山行》中就有全面的闡釋:

五嶽雖高大,不逆垢與塵,……大匠無棄才,船車不用均。錐刀各異能,何所獨棄前,嘉善而矜愚,大聖亦同然。

這是說,

錐子和刀子各有所長,各得其用,關鍵在於你用他來幹什麼。

喜歡用有才華的人,也要善於用稍微笨一點的人,這是聖人的用人之道。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曹植

可是,接下來矛盾的事來了!!

本來是親近賢臣,唯才是舉的曹植,卻在他的

人生後期,大談統治者應當親近自己的親人,加強諸侯國的勢力,與之相對應的是,要“疏遠異姓大臣”。

這在他給曹睿的《陳審舉表》中表達的最為明確,曹植說道:

苟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異姓之臣也;欲國之安,祁家之貴,

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

這意思是說啊,當統治者有災難了,最先跑的就是“異姓之臣”,但是呢,

自己的親人公族,就會和統治者榮辱與共——這是勸曹睿能夠疏遠異族大臣,而要親公族,加強諸侯國的勢力,當然這其中就包括曹植的封地。

雖然後來曹氏家族被司馬氏所代替,但依然不能說明曹植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繼任的司馬氏就是“眾建親戚”,結果引來了“八王之亂。”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戰爭的風險

話題遠了,且不說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單就對人才的理念來說,

前期的曹植認為要舉賢任能,但後期的曹植卻認為應當信任自己的親人,“疏遠異姓大臣”。這不是非常的矛盾嗎?

當然矛盾的不止這一點,還有呢。

二、矛盾二:主張“勸課農桑” ,卻又歆慕“井田制度”

其實,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這本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曹植在太和六年,給曹睿的《諫伐遼東表》中,明確的表達了這一內容。在表中,曹植說道:

臣以為,當務之急,在於

省徭役、薄賦斂、勤農桑。

三者既備……則天下太平之基可立而待……何懼公孫淵乎?

在這裡,曹植說明了省徭役、薄賦斂、勤農桑的重要性,

他把這三者當做是國家富強的重要條件,認為這三點做好了,對內可以安邦定國,對外可垂拱而立。反之,沒做好這三點,國家冒然用兵就很危險了。

可是,矛盾的事又來了!!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井田制度

曹植在爭儲失敗成為陳王之後,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藍圖。

這個政治藍圖就是“井田制度”。曹植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藉田說》,其中就表達了自己的這一觀點

。其中有一句話說道:

夫營疇萬畝,

厥田上下,經以大陌,帶以橫阡,其柳夾路……是謂公田,

此亦寡人之封疆也。

有阡陌,也有公田,這不就是井田制的理想狀態嗎?

然而井田制作為一種落後的、已經被廢除上百年的制度,有著嚴重的侷限性和落後性,因為這個制度無法調動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如果歆慕“井田制度”

所謂的“勸課農桑”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關於“農業”的政治理念,曹植依然充滿著自我矛盾。

說到這,闡史君就不得不繼續思考,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曹植的政治理念中,有著這麼多的自我矛盾呢?

三、政治理念充滿自我矛盾的原因

從上面的分析看,曹植的政治理念充滿自我矛盾,那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所處政治環境不同,曹植要順勢而為

前期由於爭奪儲君的位置,很多理念需要與父親曹操的政治理念相匹配。

曹操的人才觀是,“重視賢才”、“唯才是舉”,這在曹操的詩歌中有深刻體現,比如說《短歌行》就寫道:“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而曹植為了迎合父親,必然也會提出類似的觀點。

甚至也拿“周公”來舉例,前文已經提到了,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周公棄餐”的典故,這是不是在於曹操相呼應呢?

後期,爭儲失敗,受封陳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得到施展。

因此這時候,他對自己的遭遇充滿了不滿,渴望自己的侄子曹睿能夠親近公族,加強諸侯的權利,也就是加強自己的權利,以便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這可以說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悲情曹植

(二)曹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關於井田制,孔子是持支援的態度的。

《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魯國的季孫要向人民收田賦了(這就意味著井田制被基本廢除了),然後派人找到了孔子,問孔子的態度。問了三次,孔子一句話不說。最後孔子私下來說了這樣一句話: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

核心意思是,要復禮,禮的核心則是周公的井田制。由此可見孔子是支援井田制的。

那麼曹植呢,他對於“仁塞宇宙”的孔子,自然是非常推崇,而孔子的思想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曹植。

(三)、文人思維,信馬由韁

眾所周知,曹植是個文人,雖然他也曾與兄長曹丕爭奪儲君之位,雖然也曾表達過很多的政治理想,雖然也有著政治抱負,但他還是擺脫不了文人的思維。

文人自然就有文人的氣質。他天真可愛純潔

你且看,他依然天真的給侄子曹睿寫了《陳審舉表》,渴望侄子曹睿能給予自己一定的空間,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他追求美好:

於是他嚮往著數百年前,大家在井田上勞作的場景——一個充滿恬靜和相安無事的場景!

他偶爾也耍耍小聰明:

時不時迎合一下父親的治國理念。

是的,這就是曹植,有著文人思維的曹植。

四、寫在最後:除了曹植的政治理念,這些你也要了解

世人都知道曹植的文采飛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政治理念。有人說他,政治智商太低,你看他在司馬門都幹了什麼;也有人說他一生毫無作為,除了寫詩詞歌賦,政治上一無所獲。

是的,我們太習慣給古人設定標籤了,這妨礙著我們全面瞭解一個人。

今天這篇文章,闡史君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曹植,他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雖然存在著矛盾,但這也是曹植的另一面。

幸虧他沒即位,就這政治理念,北方還不得倒退五百年?

希望藉此篇文章,普及曹植政治理念的同時,也能讓我們讀者樹立一個歷史觀:在讀歷史的時候,不要有刻板印象,要全面瞭解一個歷史名人!

注1:本文重要內容都有史料支撐

注2:參考文獻:《曹子建集》

《三國志》(陳壽)

《曹操評傳(附曹植評傳)》(張作耀)

作者:腦洞闡史觀(作者簡介: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從事媒體行業,有數十篇文章散落網路之間,望與諸君交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