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楊樸: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由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表于 人文2022-01-04
簡介或許是看慣了朝廷上那些一本正經、道貌岸然的臉譜,楊樸那份清新恬靜反而讓真宗的心裡有了一份無比的安寧,於是真宗記住了他,那個不想斷送老頭皮的布衣詩人

浪跡天涯逛酒家是什麼歌

楊樸: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幽幽竹林帶著獨坐幽篁的空靈,潺潺溪水流過的是泠泠清流。林邊溪畔,一條窄窄的小道延綿不知盡頭。此時時任漕臺的陳文惠正打此處路過,一行人雖沒有太大排場,亦是浩浩蕩蕩。

突然,前面喧鬧了起來,吵吵嚷嚷中一個身著布衣之人被推至眼前。原是此人擋在道路中間釣魚,從人喝之卻無動於衷,只好帶來給漕臺詢問。

此人雖布衣青衫,卻無一絲落魄,反而透露著淡淡的書香之氣。陳文惠問他為何擋住去路?他微微一笑,輕聲吟誦道:“昨夜西風爛漫秋,今朝東岸獨垂鉤。紫袍不識衰衣客,曾對君王十二旒。”

陳文惠聽罷立刻猜到,這位就是文采出眾,卻屢次拒絕入朝為官的楊樸。都是曾在青燈古卷中流連已久的人,自是有一份惺惺相惜之情,加上敬佩楊樸為人,陳文惠當即下轎寒暄,並斥從人無理,之後車馬人等皆小心而過。

楊樸何許人也?使得漕臺如此敬重?

楊樸,北宋詩人。世代居於河南新鄭東里,自幼好學,善作詩文,且與畢士安、韓丕曾是同窗好友。後畢士安官居相位,向太宗皇帝極力推薦他。奈何他天性恬淡孤僻,只想閒雲野鶴一生,不想踏入那波譎雲詭的宦海。

宋太宗愛其才,許以高官厚祿,可他堅辭不受,並做《歸耕賦》以明志。太宗亦只好作罷,惋惜之餘,贈與他眾多束帛,送他還鄉。

宋真宗即位後,想要在林泉之間訪求真正的賢才大儒,又有人推薦了正隱居鄭州的楊樸。真宗召他入京,無奈之下他只好奉詔隨侍衛來到京城。真宗問他:“聽說你擅長詩文?”楊樸一臉淡定的回答:“我不會。”他極力掩飾自己的才學,不想踏入官場。真宗不信,追問道:“那你來時,可否有朋友們的詩詞相贈?”楊樸還是平靜的回答:“沒有。只有拙荊賦詩一首。”真宗很好奇:“是何詩詞,能否念與我聽?”

楊樸: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於是,楊樸波瀾不驚的將那首詩唸了出來,“更無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詩寫的詼諧有趣,卻明明白白的表明了不贊成他做官的心意。真宗聽了,也不覺莞爾微笑,真真是個有趣的人。當然,楊樸也再次完美的離開了朝堂,回到了那片自己鍾愛的山水田園。

或許是看慣了朝廷上那些一本正經、道貌岸然的臉譜,楊樸那份清新恬靜反而讓真宗的心裡有了一份無比的安寧,於是真宗記住了他,那個不想斷送老頭皮的布衣詩人。

幾年後,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諸陵時途徑鄭州,想起了此地那位風趣卻不失清雅的山野詩人,心中不由升起一絲牽念。於是遣使者前去拜訪,並送去茶、帛等物,並下詔命其子從妙為官。

楊樸: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是陶淵明的內心獨白,亦是楊樸的心之所想。他一生隱居鄉野,日日看塵世煙火、暖暖炊煙,沒有都市凡塵喧囂的侵擾,沒有朝堂勾心鬥角的傾軋,獨享山野安閒,品味人間清歡。

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

蒹葭影裡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

狂脫酒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

直饒紫綬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

——《莎衣》

湖上煙靄迷濛,水面波光瀲灩,接天蔽日的蓮葉在微風中舞動荷裙,脈脈荷香似有若無地在空氣中瀰漫,披一身蓑衣的詩人悠閒倚在簡陋的漁船上,半分清醒半分微醺。如此愜意的人生,也只有楊樸這個心底清靜之人才能擁有。

他自是人間最清醒的人,遠離爾虞我詐的官場,天高地遠自在暢遊。古往今來多少人羨慕山水林泉的閒適,卻放不下爭名奪利的心,終究只是在心底深處默默感嘆一下。“待我功成名就,許你花前月下;待我了無牽掛,許你浪跡天涯”,匆匆一生,既未花前月下,亦無浪跡天涯,有的只是營營苟苟、渾渾噩噩一世。

而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他要的是什麼。他要的是袁枚的“山上春雲如我懶,日高猶宿翠微巔”;他要的是杜甫的“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他要的是秋日閒居時“庭檻夜涼風撼竹,池塘香散水搖蓮”。

他一襲蓑衣,閒釣一份悠然,像一幅清澈的山水畫。沒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那種悽清孤獨;亦沒有朱敦儒“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的那種無奈嘆惋;他是那個“莫遣金樽空對月,滿斟高唱混流年”的自在漁翁,無憂無懼,無風無雨。

楊樸: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楊樸能夠如此超逸絕塵的灑脫,自是心思細膩之人,慧眼識塵世,看透了世間的風雨滄桑。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一首《七夕》樸實簡潔,卻又蘊含妙趣的哲理。

弄不懂牛郎在想什麼?為什麼非要邀請天上的織女來織就這滿天的錦繡雲霞。人們每年在七夕晚上都要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方面的聰慧和智巧。可人間真的需要乞巧嗎?人間的智巧其實已經很多了,多得都讓人感到驚懼。

七夕的詩詞太多了,杜牧的“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納蘭性德的“清漏頻移,微雲欲溼,正是金風玉露”;李清照的“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他們都是在感嘆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難相見的無盡相思與深深幽怨。

只有楊樸,卻在年年七夕的乞巧中,看到了世間那些人性的惡。多少人將智巧用於了行惡,爾虞我詐、巧取豪奪,乞來這樣的巧又有何意義呢!

楊樸在人間瀟灑走了一回,他不會拿青春去賭明日輝煌,只想用真情來換此生平淡。故此他在真心真情中走過了耕雲種月的七十八載歲月,無怨無悔的離開了人間。

“就客飲時擔酒去,見魚遊處撥萍開”。詩酒花茶,山野人家,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最美的時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