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由 唐淚 發表于 人文2022-01-02
簡介另外一個演員是張學友,他的角色其實也型別頗多,有純粹搞笑的,有底層小人物,有囂張跋扈的,也有內斂深沉的,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同類型角色的塑造手段顯得較為單一,此外是前期和後期表演風格未能融合,也缺少足夠數量的經典代表作品

川渟嶽峙怎麼讀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從某種角度來說,影壇其實只有兩種演員。

一種是用自己替代角色,另一種是用角色替代自己。

以雙梁為例就很容易明白。

梁朝偉就是用自己替代角色的那類,而梁家輝則是用角色替代自己的另一類。

前者那條路很多人在走,後者卻僅得寥寥數人。

一邊摩肩接踵,另一邊踽踽獨行。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梁朝偉的電影角色大致有兩種形態。

他要麼是憂鬱或深沉的,要麼是跳脫或歡愉的。

前者如《悲情城市》、《東邪西毒》、《春光乍洩》,也包括《暗花》、《花樣年華》和《無間道》、《色戒》,這種型別幾乎是他的標誌性作品,深沉內斂,肢體語言也儘量內收,主要以眼神和微表情傳遞精微而複雜的情緒,尤以《色戒》為巔峰。

後者則如《新難兄難弟》、《神龍賭聖之旗開得勝》、《重慶森林》、《東京攻略》和《韓城攻略》,甚至也包括《擺渡人》。

兩種型別涇渭分明,但也可以看得出來,憂鬱深沉型別的七部作品盡皆名導,跳脫型別的六部則只有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質量頗佳,當然這部電影相對雜糅也較為本色,其他幾部單論表演顯得尋常。

這一方面說明梁朝偉很適應文藝深度型別的表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較為依賴導演功力。

而這兩種型別其實都是本色,就是個人性格的兩個面。

亦即用自己替代角色的意思。

他將自己的喜樂哀愁,直接放進角色裡面,戲裡戲外一體。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走這條路線的演員多如過江之鯽。

周潤發嶽峙淵渟、任達華內斂本我、李子雄陰狠怪戾,張家輝鬥狠執著、吳鎮宇老成癲狂、劉青雲淳樸厚重、林家棟陰沉邪氣,曾志偉萬搭、吳孟達小人物、林雪吃貨,劉德華帥氣、古天樂冷酷、鄭伊健灑脫,成龍式搞笑和周星馳的極簡,更多的演員恕不盡列。

以上的描述是取演員最常見的角色形態而論,如梁朝偉的雙面,其他演員也都如此,在本我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加減法的處理,以此塑造角色。

這種方式其實也沒什麼可詬病的地方,而因這類演員實在太多,就不再單獨針對個人作品剖析。

不論是哪種型別的演員,也都必然同樣要經歷入戲、揣摩和表達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

只是視乎演員不同,在表演的專注、深度和創造上有所區別。

毫無疑問,在表演上來講,這種方式較省心力。

但隨著年資日深,一旦創造力衰減,非常容易出現表演固化問題,導致角色魅力度大減。

俗話來說,就是會令觀眾感覺到演員在“吃老本”。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梁家輝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學會了寫人物小傳。

然後幾十年堅持下來,雖然他也不可能每部電影都這樣去做,畢竟總計拍片一百來部,還包括很多商業速食片或者戲份極少的客串角色,但首先來講這種態度就尤其值得尊重。

寫小傳其實是一種提前進入創作狀態,也可以理解為塑造角色的輔助手段,也屬於表演創作範疇的動作之一,而另外一些演員或許慣於在腦子裡百轉千回,這只是形式不同,真正的好演員必然會反覆揣摩角色的宏觀與細節問題。

梁家輝的角色形態很難界定。

以作品而論,從《垂簾聽政》的青澀年代開始,到其後的《監獄風雲》、《情人》、《新龍門客棧》、《棋王》、《黑金》、《江湖告急》、《刮痧》、《長恨歌》、《黑社會》、《十月圍城》到《寒戰》,如果這些作品全部看過,就知道確實無法找到兩個雷同的角色。

按角色講,有心事重重的咸豐、青澀耿直的盧家耀、風流倜儻的東尼,有豪俠義氣的周淮安、偏執若病的王一生、隱忍囂張的周朝先以及多疑搞笑的任因久,還有歇斯底里的許大同、舊年代感的程仕路、暴躁的大D、進步人士陳少白以及鷹視狼顧的警隊高層李文彬。

這麼梳理下來,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何被稱作“千面影帝”。

因為他從來不以個人的特質去替代角色,而是力求以創作去生髮出一個又一個全新的人物。

當然,這種判斷必須建立在大量閱片的基礎上。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另一個走這條路的演員,是郭富城。

他比梁家輝晚六年出道,作品大致僅有其一半的數量。

但從塑造角色的手段、態度和結果而言,幾乎可以視作唯一直追梁家輝的演員。

慣例作品和角色說話。

早期有重情的殺手銀狐、赤誠懵懂的關豐曜、勵志悲情的王學勤和深情霸烈的步驚雲。

零零年代有醉心武道的東尼、情深極致的孫兆仁、可憐可恨的周長勝、泰國偵探阿探、大氣穩重的康三爺及漸進式崩潰的凌光。

一零年代則包括陝北農民、商業大亨、警務處長、基層老警、武學宗師、神話人物、幽默黑警、多面悍匪、潦倒白領及紳士富豪,而這又不只是常規意義的飾演過多少種角色,即便完全看過相關作品,你也絕對無法從其中一個角色身上看到另一個角色的影子。

他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甚至逐漸抹掉了最具個人特徵的微表情。如果熟悉他的影迷,應該會留意到他早期一個很有個人特點的表情,就是即將開口說話前會下意識地抿唇。

所以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郭富城甚至比梁家輝走得更遠。

但很神奇的地方是,他只是在電影中將之抹去,在生活中則照舊。

這一點參看他的訪談即可確證。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而很多人喜歡的劉洵,演技當然無可挑剔,但一則他以配戲為主,二則其反派表演帶有很重的戲劇特徵,所以他雖也可以歸類於梁家輝和郭富城一類的演員,但似乎說服力還略有欠缺。

另外一個演員是張學友,他的角色其實也型別頗多,有純粹搞笑的,有底層小人物,有囂張跋扈的,也有內斂深沉的,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同類型角色的塑造手段顯得較為單一,此外是前期和後期表演風格未能融合,也缺少足夠數量的經典代表作品。

其他演員,似乎都走了另一條路。

港影:滿眼群星璀璨,卻原來只有兩種演員

兩種表演方式或許無所謂優劣。

若要論及高下,始終還是要用演員的創造力說話。

也即一再強調的入戲程度、共情以及情緒的層次與釋放能力。

這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換做是你,會選哪條路走?

其實也若人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