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由 胡馬陰山農民工 發表于 人文2021-12-28
簡介歷史上很有名的袁紹,也是庶出,排行為哥,袁述就是看不上這哥們,時時懟之,非常的不給面子,好不好就說:這後孃養的又如何八卦,不當人看,別提還是哥了,最後搞得不歡而散,各自拉起人馬單幹,袁述敗亡時,有人勸不如投奔紹而去,而述臥床大罵,這不羞我嗎

誹譽在俗什麼意思

閒著無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不老;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那些不是嫡妻所生的兒子混的怎樣?一看小妾所生的太多了,泱泱大國何止千萬,小妾民間曰小老婆。就談幾個大家可能耳熟能詳的人物:

先講地球人都知道的大人物~袁世凱吧!袁世凱也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養的,“庶出”這兩字文雅一點,一般文學作品大多用這個表述,民間粗口一句話上來就是小老婆,或小老婆養的;“小老婆養的”在我家鄉是一句罵人的話,也就是有人養無人教的意思。袁老大身居一品大員時,老母不幸去世,世凱也是孝子一個,母親出殯時,袁家大哥不準世凱母親靈柩出大門(即正門),只能從側門甚至後門出殯,這封建的禮教是吃人的,有許多的偽道士甘願做了它的奴隸。袁世凱激情反對,對不起,反對無效;這就是規矩,祖宗之法不可變。袁世凱對家裡人自此有了怨氣,被開缺時不願回項城,到安陽隱居,這吃人的禮教誹譽在俗,還不得不遵其意。身居一品卻奈何不了這吃人的禮教,母以子貴在這禮教面前又是何等的蒼白無力,一點都貴不起來,只能作罷,這就是命。也許這吃人的禮教,維護的是三綱五常,這就是秩序,又也許嫡子們無能,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不得不抬出這唬人的禮教幫自己立威,禮教在、家法在,咋滴我就是老大,家裡宗族的事我說了算。請看老袁書法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譚延闓,湖南茶陵人,其負倜儻之才,變通之術,大大的成功人士,湘省清未首任諮議局長,辛亥革命時為湖南都督。後做過南京民國政府主席、院政院院長,正國級人物。為人八面玲瓏,時人稱“人中甘草”,母親李氏是老譚鍾麟的小妾,地位很底,不如那通房的丫頭(妾),是站著伺候老爺和夫人吃飯的丫頭,真沒想到老譚會笑納之,可見老譚絕對不會和李氏玩點花前月下的燦爛,可能都是命令式的口氣跟李氏對話的,而李氏的回答也許永遠是:是、是是、是的老爺,很有意思稱自己老公為“老爺”的怕是這禮教下的獨一份。李氏直到兒子延闓中了“會元”,母以子為貴,老譚才允許李氏坐下來說話,才能在正廳裡和老爺夫人同桌進食,而且是低著頭,只顧往嘴裡扒飯的那種,有時還得收拾一下殘局,所以玩得很累。但小譚很是爭氣,一次隨父入京,拜訪了當朝一品帝師翁同龢這位老狀元,翁師父對老譚說“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出身大戶就是好,有機會見翁師父這樣的極品人物。譚延闓為湖南督軍時,母亡,只能從側門出,譚一激靈,爬在母棺之上說:我死了,抬我出去。又是會元的名次、又是翰林的頭銜、又是督軍的官職,夠資質了,恩准允許抬出,同意從祠堂正門抬出李氏的靈柩,也可算為母親證名了,我媽也是譚家明媒正娶的夫人了,可見有個牛兒子,確實不一樣,譚延闓女婿也牛,官居副總統,盆友們努力哈。請看譚氏兩兄弟書法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厲害吧!這兩兄弟的書法,據說哥哥譚延闓說:弟弟澤闓的書法在他之上。弟弟也是一個飽學之士可惜大清取消了科舉不然也是進士人物,但弟弟從不沾親哥的光,自食其力,在南京賣字為生,收費很是大大的良心,市民的口碑是例證。哥哥延闓38歲那年死了元配,從此另楚寒巫陰陽兩隔不在讀弦,因有老母李氏為例,就怕妾與君子,忝辱比鄰。後來中山先生一再介紹小姨子美齡給他,此君終不肯,遂有中正與美齡的一世傳奇;不象他老爹,倒是一個痴情的漢子,哎呀!我那痴情的漢子,過了一道道灣、一道道坎,還在痴情地站在那山樑上;譚從有點冷酷的家庭人生觀,變成了厭情觀,終其一生,不愛美女偏愛美食,延闓也是個不愛江山不愛美人的大奇人了,美女自然是美齡了,讓給了中正,江山是民國政府主席,又辭職讓給了中正先生,自己甘居行政院長,延闓所讓的正是老蔣所愛的,都是哥倆好,關係鐵著。190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譚延闓本是狀元之身,因老鄉瞿鴻機大臣嘀咕了二話,太后遂點第一人中最後一人的劉春霖為狀元,譚家一定後悔一千年。

民國有四大書法家,分別是“真草篆隸”所代表的四人。第一人就是譚延闓了,此尊代表的是“真”乃顏真卿是也;第二人就是寫“葬我高崗之上兮”的一代草聖于右任;第三名就是有點猾稽有點可愛的蔣經國老師吳稚暉,此尊獨門絕技,便是“篆”了;第四名乃民國大佬,終生只願當老二、從不願當老大的胡漢民,此人掌門面的便是一手的“隸”字;此四人中都是舉人以上學歷或功名吧,胡漢民光緒二十七年(1901)中的舉人,于右任1903年中舉人,吳稚暉1891年中舉人;所以能中舉人的,真個是煙霞色相,丰神燁燁,是偶然來地上的小神仙。感興趣的盆友們,不煩動動手指小查一下,便可略知一二。

雍正、乾隆時歷任雲貴、川陝、兩江等地的總督尹繼善也是庶出,尹繼善鑲黃旗人氏,滿族。是雍正、乾隆時的大名臣,可說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尤其是最受雍正爺寵愛;雍正愛才,對尹繼善這樣的人物,更是如獲至寶,尹氏為官清正廉潔、能勞軍務、又重民生;總之,是幹得有聲有色,又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講話辦事,口碑是相當的流傳。1956年,在錦州市太和區的一個村子,發現了尹繼善的墓,自然而然的發掘了,發現了乾隆時御賜給他的龍袍,可見帝的嘉獎,現存於錦州市博物館。父親是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尹泰,庶出的比嫡出的兄弟們要低人一等,士大夫怕姨娘們恃子而傲,總是打壓,有名的如武帝時的鉤弋夫人,立子殺母,就是怕這些姨娘聯合外戚,夾子而驕,干涉國政。庶出的唯一辦法就是讀書還是讀書,這到成了庶子們天下第一等的好事,不想出點名都有點難啦!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尹繼善中了二甲第24名進士,此佬是這屆進士中混得最好的一人了。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歷史上很有名的袁紹,也是庶出,排行為哥,袁述就是看不上這哥們,時時懟之,非常的不給面子,好不好就說:這後孃養的又如何八卦,不當人看,別提還是哥了,最後搞得不歡而散,各自拉起人馬單幹,袁述敗亡時,有人勸不如投奔紹而去,而述臥床大罵,這不羞我嗎?最後連想喝口蜂蜜水都不行,嗚呼!掛了。

庶出的兒子有出息嗎?

吾生也有涯,而紅顏何在。我想當今想娶個三妻四妾的人大有人在,不過又有點生不逢時了,心想想到也無煩,真要付諸行動,倒要三思而後行了;有些哥們到想自己的老媽是正品,而自己卻想娶幾個小,世間那有這雙全法。

在過去這宗法的禮教下,嫡出的便是大宗,次的為小宗,庶出的有時連小宗都算不上,有了這所謂的禮法,對考古是確有幫助的,專家一看便知一二三。現談一下我所知道的:在我家這條街,就有一戶一妻一妾的,小時候不懂不明白,多年後聽大人講,哦!原來如此,這家的正妻不會生育,是個小腳,人瘦但也清秀,似乎身體不太好;而妾是個大腳,有小點胖,常幹活計,開一個小雜貨店,那是一個合作商店的一個小門市,小時常到這裡打醬油,買鹽、買火柴之類的,吃飯時有時會看到小的常給大的添飯,大的基本不幹活,兒子管大的叫“媽”,反而叫親孃為“嬸”,那時小小盆友什麼也不懂。

有一不太親的親戚,鄉下的。沒見過人,只是聽說,這戶人家田地有點多,解放前夕,討了個小的,是個大腳,只要是大腳就知道不是漢女,因為一般纏足的大都是漢人,而夷人一般不纏足。這個大腳據說非常勤快,除了吃飯時或晚上睡覺時見到外,大部分時間都在田間地頭幹活,後來也不知怎麼沒了的,心裡總是有點淡淡的憂傷,後聽說這個女人的侄兒子成了一個廳級的官員,能唬住人的。

在我們這地方一般討小的多半是夷人,其實這只是一個慨念之分而已,漢夷早已合同為一家了,情同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在的哈尼族、彝族、傣族。。。其實好多都是夷化了的漢人,這沒有什麼可分的了;如紅河南岸的龍姓哈尼土司,他們都是洪武年間西征到雲南的漢民,龍姓一支又遷徙到紅河北岸,即所謂的內地縣,他們又成了彝族,所以龍姓至少有三個族:哈尼、彝族、漢族。滇西的刀姓傣族土司,譬如被孫中山稱為“滇南偉男”的刀安仁,他也是洪武時到雲南的西征之後,本姓郗,夷化後改姓為刀姓,所以族名僅僅是一個稱號了,其實我們早已經是同一家人了,是不分彼此的親兄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