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由 毒藥君 發表于 人文2021-12-25
簡介郝金明進一步解釋,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質感能引起很多過來人的回憶,更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而《正陽門下小女人》把故事講給有經歷的人和需要經驗的人,因此兩個人群全都覆蓋到了

暗室虧心是不是成語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會磕上一對中老年CP的糖。”倪大紅和蔣雯麗這對“中老年CP”,在年代劇《正陽門下小女人》中扮演攜手相伴的“燴菜夫婦”,成功用演技把觀眾征服。

“寧可磨皮,也要他們來演”,該劇總製片人郝金明態度堅決。他認為,好的表演會讓觀眾忘記磨皮這件事。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而該劇自播出以來的成績也驗證了他當初的堅持。收視率從首播強勢破“1”,到雙臺破“1”再到多日破“2”,熱度一度攀升到全網第一,更榮膺近期最高分國產劇。

《正陽門下小女人》收官之際,麻辣魚獨家對話集總製片人、編劇(之一)、演員於一身的“牛爺”郝金明,聽他從專案多個維度剖析拆解,堪稱一堂生動的創作教學課。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郝金明 《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

氣質相承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2013年播出的《正陽門下》電視劇系列的第二部。該劇以一個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反映了老北京城衚衕的生活印記、社會百態和商業發展。

製片人郝金明、導演劉家成、編劇王之理,三位超過60歲的老北京組合,正是這個正陽門系列的幕後“鐵三角”。

在《正陽門下》裡,主角韓春明的原型其實就是郝金明自己。親身經歷過劇中的年代,郝金明作為時代的受益者,他在改革大潮中激流勇進,後來成為京城知名的收藏家,也做過房地產,如今的身份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商會副會長。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但郝金明無意為自己立傳,他想要做的,是與自己同時期的“這一代人”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群像表達。

而在《正陽門下小女人》中,郝金明同樣融入了自己的個人經歷。故事主角由年輕小夥變成了大前門一個小酒館的女掌櫃,講述在公私合營大潮中,女掌櫃徐慧真如何堅定不移、力排眾議、帶領著親朋好友艱辛奮鬥,最終走向成功的故事。

眾所周知,老北京人把正陽門叫大前門。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郝金明說,這個大前門下的小酒館就像社會的一扇窗,視窗雖小,但它反映時代變遷,見證人情冷暖,透出一整章北京平民生活風貌。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同時,在“小女人幹大事,小酒館大世界”的宏觀微觀反差中,第二部《正陽門下小女人》繼續“挖一口深井”,對京味文化進一步探索,把人物命運跟時代變遷交織在一起,讓小人物的故事承載更多的歷史和人文內容,形成“正陽門”地域文化標識,從而凸顯老北京的文化積澱。

郝金明向麻辣魚透露,正陽門系列的第三部正在創作中,取名《正陽門下年輕人》,依然由“鐵三角”操刀。主要講述改革開放後,正陽門下創一代和富二代之間由於思想差異而產生的理念衝突,創一代如何用他們的創業精神感染“富有”的二代,富二代經過思想體系的調整,如何接好創一代的班,最終從“富有二代”成長為“復興二代”的故事。

“我們三個60歲的北京孩子,加起來180歲,有責任把北京文化這點玩意兒撿乾的撈出來,傳下去。”郝金明滿懷感慨地說到。

創作求真

基於改革開放四十年推出的作品計劃,《正陽門下小女人》遵守著“原創、原型、原汁、原味”的“四原”創作準則。

郝金明說,電視劇的創作雖然要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但真正動人的力量往往來自於真實。劇情裡發生的不少故事,很多都取材於主創團隊的親身經歷,各種角色、人物,也都基於鄰里街坊的現實樣本。

例如,小酒館主人徐慧真堅強、聰慧、善良、有主見的優良品質,其實綜合了多個生活中成功的女企業家特質,力爭在徐慧真身上找到一個完美狀態的結合體。

而劇中涉及私方財產在十年社會主義改造結束後如何進行核資的問題,編劇王之理多次請教曾經是北新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母親,再查閱大量的政治、歷史資料,讓事件有史可依。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對於劇中從1955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之間如此長時間跨度中不可避免的事件節點,郝金明的看法是,這些事件本就是時代的一部分。他舉例說,“假使有一條路你必須走,而這條路上有水,你沒有辦法視而不見,一定會踩到水,不過就是多踩一下,少踩一下的輕重之分罷了。”

在劇集篇幅上巧妙處理真實發生的政治環境因素之後,市場環境因素也是郝金明重視的問題,在面對《正陽門下小女人》時,他堅定認為,對於這個專案的觀眾來說,“昨天的經歷就是今天的經驗”。

郝金明進一步解釋,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質感能引起很多過來人的回憶,更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而《正陽門下小女人》把故事講給有經歷的人和需要經驗的人,因此兩個人群全都覆蓋到了。映後資料顯示,該劇85後、90後觀眾佔比達到了39%,再次佐證了郝金明的判斷。

他說,昨天的經歷,有可能是錯的,有可能是對的,但今天再回頭看,就可以把這些錯的對的經歷變成經驗講給年輕人,而老一輩自然也會心有所感。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具體到拍攝執行上,劇組在房山搭棚置景,建了3個院子、5條街,小酒館裡需要有年代感的桌椅板凳等其他用具,都是從郝金明個人5000平的博物館裡直接拉過去的,這些都是他收藏多年的古器具。

“想拍好戲,不玩真的行嗎?”郝金明說,劇組實景、實物,這是優勢和我們的追求,也更有利於演員情緒的帶入和釋放。

“藝術創作上有兩大規律,遵從藝術規律,遵從市場規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郝金明總結道。

由此,《正陽門下小女人》在長達五六十年的時間跨度中,每個人物隨著環境、事件變化而做出的不同選擇,構成了一副動人、生活化的北京市民階層群像。“‘講故事’三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講好故事和把故事講好,這兩個點做起來其實很難”。

人物鮮活

《正陽門下小女人》中,除了生活氣息與時代背景結合得相得益彰,另一個讓觀眾好評的點更在於“三教九流的人物不管好壞都真實可愛”。

“大前門一枝花”徐慧真無疑是塑造得最為鮮活立體的,她什麼事都講個理,什麼事都較個真,不僅人美心善招人喜歡,更在於那顆八面玲瓏七巧剔透的心。

在編劇王之理看來,徐慧真是一個有力量感的人,猶如唐代詩人李嶠筆下那種“風一樣的女人”。“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她新婚不久帶著孩子一人擔起養家重任,出於善意把前夫的女兒安排到身邊來落實工作,也能在關鍵時候“針尖對麥芒”,為自己爭取利益,最終成為事業上的女強人,靠的都是這股“風”一樣的力量感。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對蔣雯麗的演技大加讚賞之外,被問到為何不找一個北京女演員來演繹“北京妞”徐慧真,郝金明說,只用北京人就太狹隘了,不要忘了她的職業是演員。

在他看來,用地域概念把演員圈起來,就只是“就材料”了。他繼而舉了一個形象化的例子:“就著材料能做褲衩就做褲衩,能做大衣就做大衣,我為什麼不直接選對的好的料子,需要做褲衩就做褲衩,需要做大衣就做大衣呢?”

而在劇集中,“風一樣的女人”這個評價從最懂徐慧真的蔡全無口中說出來,也足以見得編劇安排的巧思。

與“範金友”的小肚雞腸相比,謀略有方的“蔡全無”才是真人不露相,他表面看起來不聲不響、沉默寡言,卻心甘情願做一個“聽您吩咐”的綠葉,實則擁有大智慧。

專訪《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製片人郝金明:寧可磨皮,也讓蔣雯麗演

▲郝金明在劇中本色出演“牛爺”

郝金明說,《正陽門下》每個人物名字與角色都有著互文和相關,“全無”、“金有”都不是隨便瞎起的,徐慧真抱有美好希望的“真理平天”四字名組合更是彰顯“求真求理”的徐家家風。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郝金明用幾個成語概括了他心中對於“真理平天”的理解解讀。

作為劇中“牛爺”的人物原型,郝金明本色出演了這個舉手投足間透著京味兒、有裡有面的老北京角色。徐慧真給小酒館定下概不賒賬的的規矩,唯獨對“牛爺”例外,因為知道“牛爺”壓根不差錢,要的就是面兒。

郝金明自我剖析稱,“牛爺”其實是規矩的代表,是傳統文化、傳承人的代表,是講理的,是仗義的,在他身上有5種氣節,和氣、義氣、局氣、豪氣、正氣,有時候還顯點霸氣。

牛爺“活了”!郝金明說,其實,每個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無不得益於劇本巧思和演員演繹的有力加持。而創作的最大魅力,就是讓人物在戲裡毫無痕跡地“活起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