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曾國藩的智慧:低起點,也能擁有生猛的人生!

由 職場女性成長錄 發表于 人文2021-12-17
簡介第一次,曾國藩落榜,他父親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澄清天下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的智慧:低起點,也能擁有生猛的人生!

1.曾家笨小孩

1811年的11月26日,曾國藩降生在大清朝一個普通人家。

這人和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不同,他並不聰明絕頂,也沒有強大的領悟力,看起來只是一個極普通的小孩。

如果從記憶力高低來評判他的智商,甚至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笨小孩。

有關曾國藩的笨,有件趣事,流傳甚廣。

在某個酷夏炎熱的一天,一個小偷鑽進了曾國藩的臥室。正當他要捲走貴重物品時,曾國藩夾著書本回來了,小偷只好鑽進了床底,見機行事。

夜色已深,曾國藩在房間中挑燈夜讀,一篇很短的文章,曾國藩背了整整兩個時辰都沒有背誦下來。

小偷實在忍耐不住,從床底下鑽出來,把文章一字不落,流水般的背誦了出來。

小偷恨鐵不成鋼的說:“就你這頭腦,別讀書了,種地吧”。

然後揚長而去。

曾國藩愣了愣,繼續埋頭苦讀起來。

當時,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曾國藩日後能夠建功立業,成為晚清一代名臣。

2. 咬定青山不放鬆

在16歲這年,曾國藩開始考秀才。

第一次,曾國藩落榜,他父親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又落榜。他父親說,事不過三。

第三次,再落榜。他父親說,咬定青山不放鬆。

第四次,照樣落榜。曾國藩這廝不僅沒有氣餒,反而熱血沸騰,更加努力讀書。遇見這樣的人,真想難倒他,都沒辦法。

第五次,運氣終於來了,得了半個秀才。意思是下次還要考試,只是可以直接院試,不必縣試和府試,作為一個已經參加了五次科舉考試的曾國藩而言,這不是安慰,反而像是諷刺。曾國藩氣的在房間踱步,發誓一定要考上。

第六次,又落榜。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捶胸頓足:我已經考了16次,你考了6次,就是瞎貓也該碰上死老鼠啊。但曾國藩認定科舉考試還是公平的,之所以落榜,只是自己修煉不夠,還要更加註重磨鍊文章。

第七次,老天終於開眼,23歲的曾國藩以倒數第二的成績入圍,成為了一名秀才。

有句話寫的極好:失敗只有一種,那便是半途而廢。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這樣的人,永遠遇不到真正的難題

。透過這件事,堅定了曾國藩的一個想法:

人蠢不要緊,只要努力堅持,一定能夠成功。

曾國藩的智慧:低起點,也能擁有生猛的人生!

3. 不與小人小事糾纏

曾國藩為了準備進士考試,離開家鄉到天下聞名的嶽麓書院學習。

和他同住的有一位矯情的同學,因曾國藩的書桌在窗前,於是鼻孔朝天的對曾國藩說:“我讀書的光線都是從窗中射來的,你竟然把它遮住了‘。

曾國藩二話不說,把書桌挪到了床邊。

曾國藩刻苦準備考試,晚上讀書,此同學訓斥曾國藩:“你怎麼白天也讀,晚上也讀,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曾國藩只好低聲誦讀。

不久後,書院模擬考試,曾國藩排名在他之上,此人大喊大叫:“這屋子的風水都被你奪去了。”

同學們為曾國藩打抱不平,曾國藩卻一笑置之。

這便是氣度。

我們人在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總有人會時不時的給我們出點難題。

這世界上總有些這樣的人:同樣一件事情,對自己有利沒利他不管,看見對別人有利,他就覺得吃了虧。

遇到這樣的人怎麼辦?置之不理就是了。

因為註定要高飛的鴻鵠是絕對不會把燕雀的聒噪放在心上的

4. 腳踏實地,勤能補拙

曾國藩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勤能補拙,此乃真理

從曾國藩認字開始,他就常在睡夢中被父親叫醒,背誦四書五經,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直到背誦下來為止。

後來,曾國藩為了能夠按時起床,在床邊放個銅盆,銅盆上用一根線拴了個秤砣,把燃著的香用繩子系在秤砣拴著的繩上。十字交叉插在這裡,香在那裡點燃,當點到這根繩子的時候,把繩子燃斷。。。。。

就是這樣的勤奮刻苦,曾國藩才千辛萬苦考中秀才,繼而舉人,然後又考進士。

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曾國藩經歷了諸多打擊終於成為了一名舉人之後,在會試時又落榜,無緣進士。

此時他窮困潦倒,向友人借了一百兩銀子,買了一套《二十三史》,落魄的回了家。

雖然又敗,依然鬥志昂揚。

此後,曾國藩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是看書,睡前的最後一件事還是看書,他把《二十三史》讀了很多遍,並且博覽百家。

1838年,也就是曾國藩27歲的時候,終於等來了科舉大門的敞開,順利的考取了進士,成為了一個翰林。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喊著刻苦努力,時時的感動自己。但是這種刻苦往往只是浮於表面。但曾國藩不同,他是真正的、全身心的去學習,他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學習只是做給別人看是一件大蠢事。

曾國藩在走進仕途的過程中也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觀:

既然我是笨人,那我將來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只走那條看上去最笨、實際上最踏實的路。

曾國藩的智慧:低起點,也能擁有生猛的人生!

5.立志,才能走的夠遠

曾國藩雖笨,但志比天高。

在曾國藩未中進士前,他最大的心事是中進士;中了進士後,他每天所想的便是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也就是要按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準則,為國家幹一番大事業,成為孔子、王陽明那樣的聖人。

這可真是有點異想天開的感覺!

有人背後譏笑曾國藩:一個鄉巴佬讀了幾本書,就想當聖人?

曾國藩咬牙切齒的用詩歌回敬:“莫言書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

曾國藩曾說:“我經常憂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我想這大概是志向不能樹立時,人容易放鬆潦倒,所以心中沒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沒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寧靜,不能寧靜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就在於沒有樹立志向啊。”

這正是印證了《大學》中的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才能得。“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目標,意志才能堅定,意志堅定後才可以靜下來思考,而後才能有所得。

人在職場,同樣如此。如果你的目標總是變來變去,又怎麼能意志堅定?意志都不堅定,那做什麼事情能夠成功呢?

6.韜光養晦

曾國藩任京官期間,母親去世,他回家守喪。就在這期間,太平軍正在圍攻湖南長沙。作為京官,咸豐給還在家的曾國藩發了道聖旨,任命他為團練大臣,協同湖南巡撫共同辦理團練,從此曾國藩走上了團練之路。

1853年5月,曾國藩所帶領的“大團(民兵,無編制)”與當時無往不勝的太平軍狠狠的打了一架,這場戰役讓“大團”在湖南長沙的綠營軍(政府軍隊,有編制)中聲名鵲起。

但是綠營軍本身不能打仗,所以看不得別人能打,於是雙方摩擦起來,火星飛速醞釀。

曾國藩十分看不慣綠營軍,這些政府軍隊軍紀敗壞透頂、四處擾民,於是他對湖南軍界釋出一道命令:綠營軍每三、八兩日要與“大團”一起會操。曾國藩的目的是對他們進行紀律教育,喚醒他們的良知。

但是,這樣做,實際上是對提督權力的蔑視與侵越。

由於曾國藩的“一意孤行”,湖南的政界和軍界對他已是恨之入骨。

於是,在曾國藩的大團主力軍隊被派去江西打太平軍的時候,就出事了。

某日,因為賭博發生矛盾,大團士兵與綠營士兵發生了衝撞,情緒已經積壓很久的綠營士兵終於找到了發洩口,把大團士兵砍得七零八落以後,又氣沖沖的跑去找曾國藩算賬。

曾國藩被嚇得兩股發顫,無奈之下,翻牆而出,跑去找裝聾作啞的湖南巡撫求救,才把一條命留了下來。

在綠營兵圍攻他的公館後,湖南官員們樂得腸子直疼,並把這件事編成笑話,四處傳播。

還有幸災樂禍的流言說:你一個四不像的團練大臣,就不該干預軍事。被打得翻牆,就是自取其辱。

那個時候,曾國藩就像個小丑,把歡樂帶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

有人建議他:“你該把這件事稟告皇上”。

曾國藩搖頭:“做臣子的不能為國家平亂,卻以這種瑣事麻煩皇上,我於心不忍。”

透過這件事,曾國藩明白,他若想立足,別無他法,就是必須建立一支驍勇善戰的隊伍。

曾國藩吞下這屈辱,被迫離開長沙,帶著他的大團士兵們跑到了衡州。

特別喜歡蘇軾的一句詩詞: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出,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真正的勇敢是面對屈辱能夠韜光養晦,最終用自己的實力對當初的屈辱啪啪打臉。

8. 迎來曙光

在曾國藩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下,他所建立的湘軍終於初見了規模。

1854年,曾國藩帶著他的湘軍從衡陽出發,走向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戰場。

但是,這路走的還是頗難。

曾國藩帶領他的湘軍分別在靖港和湘潭與太平天國的軍隊展開了激戰。曾國藩再次遭遇挫折,在靖港帶領軍隊與太平軍直接對抗時,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跑,才總算留了一條性命。

此時,長沙城的官僚們得知曾國藩在靖港慘敗後,心花怒放,他們一致要求湖南巡撫解散曾國藩一手建立的湘軍,把曾國藩趕回老家。

但是,就在這關鍵時刻,湘潭傳來捷報。湘軍在湘潭大勝。

曾國藩的事業終於迎來了曙光。

長沙方面終於對曾國藩無可指摘,反而漸漸生出敬重之心。

此後,曾國藩在於天平天國的戰場上終於一步步的迎來了最終的勝利。

曾國藩的人生之旅,真的是逆水行舟。

看著曾國藩的書,真是感慨良多。之所以寫這篇文,就是因為他身上很多優秀的品質完全可以拿來給我們借鑑。

他手裡本有一副爛牌:無權無勢無才智。

但是他憑著自己的堅韌、頑強的意志力、堅定不移的目標、遠大的志向,硬生生 的打出了一個王炸。

沒有比這更生猛的人生了。

平凡如你我,看看曾國藩的人生,油然而生一種“同病相憐”之感。

我們多像曾國藩,並不具備超人的才智,不停的遇到一個接一個的難題,遭遇一個又一個失敗。

但是,我們依舊要讓自己一個猛子扎進去,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勇敢前行,一步一步抵達理想中的自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