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用好學好行開啟一個新世界

由 映曼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當你戰勝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強大時,你就會感恩那些侮辱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在用生命陪你玩遊戲,給你創造鍛鍊和測試自己的機會,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會這麼做

蔽明塞聰有什麼意思

致知第五階,完善諸知識。戒蔽明塞聰,妙用於諸事。

接納諸事物,全然不挑剔。忍辱成感恩,隨緣多忠恕。

讀書明理時,知行當合一。

“致知第五階,完善諸知識。”致知是第五個階段,這時要完善你的各種知識。

人與世界接觸的時候,會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但並不是每一種知識你都會非常熟悉的。實際上,我們對很多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人只是將知識作為談資。如果是這樣,他就體會不到知識帶來的快樂了。因為,知識的樂趣在於開啟一個新的世界,讓你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去看一看另一種思維所構成的世界,去了解一種陌生的生活,或是一個陌生的人群、一個陌生的職業、一種陌生的心情,等等——當然,對於不熱愛生活和知識,好奇心也不那麼充沛的人來說,這算不上樂趣,甚至不如看一場肥皂劇——如果你只是知道一個標籤,而不去開啟那個世界,那麼知識就是無趣的,跟報紙上一些無關痛癢的新聞沒什麼兩樣。所以,“完善諸知識”一定要做到兩點:一是不可囫圇吞棗,二是不可盲目迷信。

當然,我們一輩子會接觸海量的資訊和知識,不可能完善自己對每一種知識的認知,所以,我們要學會選擇和取捨,從海量的標籤中選擇我們最需要的,並分出主次,主要的先完善,次要的後完善。比如,如果你是某種文化的信仰者,就首先完善跟你的信仰有關的知識,對信仰方面的知識達到精通的程度時,再去完善其他方面的知識,不要滿足於一知半解,更不要滿足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戒蔽明塞聰”,自己不能迷信,更不能障礙別人求知的路。

我經常發現佛教界有些不太好的做法。比如,有些所謂的大德高僧讓所有信仰佛教的人都讀一部經典,不能讀其他經典,而且只能念“阿彌陀佛”,不能修其他的法門。這已經違背了佛陀的教誨。更荒謬的是,有的大德公開宣稱世界末日就要到了,結果很多人非常恐慌,紛紛賣掉房子,躲進了寺院。類似的說法,都是典型的不符合致知。於是,我當時就在鳳凰網上發表了幾篇文章,對這些說法進行了批判。文章一發到網上,他的信徒就來罵我,認為我不能說他不好,如果我說他不好,就證明了我不好。換句話說,世界上只有他是正確的、好的,只要跟他意見不一樣,或者反對他的意見,就是錯誤的、不好的。這是典型的迷信。假如春秋戰國時期有這種風氣,中國就不可能出現諸子百家、百家爭鳴,中華文明也不會那麼輝煌。

“妙用於諸事”,既然有了智慧,就要用它來應世,在遵守各種社會規則的同時,從容自在地跳自己的舞蹈,完成自己的利眾事業。

“接納諸事物,全然不挑剔。”不管命運給我什麼,都能全然接受,永遠不挑剔,永遠不怨天尤人。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他不會覺得什麼好、什麼不好,能理解和允許一切,不會因為別人有毛病,有不足,就容不下別人,但也知道該怎麼對待對方,不會做老好人。這就是隨緣應世。

隨緣應世是佛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之一,因為隨緣應世,佛家認為命運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當下就是最好的。他們知道,生命中的一切,無論如何執著,該走的都會走,一切都在飛快地消失,想執著也執著不了,既然如此,不如全然接受。但這種接受又不是被動和消極的,反而是主動積極的,是一種正面的心態,它的背後是放下,而不是無奈。

“忍辱成感恩”,佛家認為,最好的忍辱是沒什麼辱需要忍。如果一個人只是不斷地忍受,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終於大爆發,就不是真正的忍辱,因為他沒有真正地化解怒氣。真正的忍辱,是不斷消解境遇對心靈的刺激,而不是強行壓制洶湧的情緒。壓制情緒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就像把炸藥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積攢到最後,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炸藥堆。一星半點的炸藥被引爆時殺傷力不大,但積攢成堆的炸藥就不一樣了,它一旦被引爆,就會對周圍的世界造成巨大的傷害,輕則毀壞建築物,重則造成人員傷亡。所以,我們不要壓制負面情緒,不要回避情緒對自己的傷害和刺激,要及時地改變觀念,把它變成另一種東西。

比如,我們可以轉換觀念,將忍辱看成一種自我提升的遊戲。當你戰勝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強大時,你就會感恩那些侮辱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在用生命陪你玩遊戲,給你創造鍛鍊和測試自己的機會,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會這麼做。誰都有自己的事情,誰都有自己的生活,任何人都沒義務陪你玩。哪怕對當下的你來說,這種玩是對你的折磨,你也要明白,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打磨你、塑造你,所以你一定要感恩他們。當然,如果你足夠清醒的話,也會感恩那些忽視你、不在乎你、對你非常冷淡的人,因為,即使他們沒有為你付出生命和精力,也同樣是在打磨你、塑造你。關鍵是你如何面對他們。所以,懂得轉換思維的人是真正的智者,他們能把一切都化為推動力,讓自己進步,讓自己成長,沒有任何事情能讓他們萎靡不振,更沒有任何事情能讓他們退縮放棄。這樣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此外,你也可以寬容地對待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事情。比如,有些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好,我就告訴他們:你對一隻小狗都那麼寬容,為啥不能寬容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孩子當成寵物,像對待寵物一樣對待孩子。孩子就是孩子,愛玩一點,好動一點,有一點小毛病,這很正常。他的成績不錯當然很好,但就算他的成績不好,也不要緊,只要他肯努力,就已經很好了,不要苛求孩子。要知道,生命中的相遇看起來容易,其實很不容易。人海茫茫,說錯過也就錯過了。那麼,既然相遇了,為啥不能給對方一份快樂,也讓自己快樂一點?為啥不能包容對方,用溫暖的行為去感化對方?與人相處時,最重要的就是感恩和寬容,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對方,哪怕對方是你的孩子。

“隨緣多忠恕”,曾子解釋孔子的道時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夫子有很多非常偉大的品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忠恕精神。因為,假如他沒有這種精神,就不會有三千弟子——首先,不會有那麼多人敬仰他、追隨他、向他學習;其次,他也容不下那麼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病,三千弟子就有三千種毛病——或者更多——如果不能寬恕,不能包容,沒有足夠的耐心,孔夫子怎麼可能將這麼多弟子雕琢成可用之才?所以,忠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很多智者都有這種品質,否則,與人結交時,他們就很難做到盡心盡力,與人相處時,他們也很難做到推己及人。

“讀書明理時,知行當合一。”讀書明理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做人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在這方面,我一直在努力,無論學到什麼,我都會馬上就用,不會等到明天,因為我明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道理。比如,有一天我和一位老師在車上聊天,談到美國人為了鍛鍊身體而騎腳踏車的事情。那位老師告訴我,美國人只要能騎腳踏車,就絕對不會開車。我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刻上網搜尋腳踏車專賣店,買了一輛腳踏車,第二天早上騎著腳踏車鍛鍊了一個多小時。讀書明理時也是這樣,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知道這樣做很好,就要照著去做,讓它作用於你的生命,改變你的行為。

雖然儒家也提倡知行合一,但知行合一的理念真正得到發揚光大,是陽明心學出現之後的事情。所以,王陽明非常了不起,他是儒家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用好學好行開啟一個新世界

選自《中華文明》第2期

主編:雪漠

推薦文章

  • 醋烹洋白菜,簡單又美味!

    蔥蒜末炸至有些焦黃的時候下入控幹水的洋白菜,先不要炒,用最快的速度下醋烹出香氣,然後炒幾下,放鹽,再接著炒直洋白菜變軟變綠,再放一些醋就可以出鍋了(炒這個菜要求全程大火)家庭小貼士:1、洋白菜也可以焯一下再炒,不過感覺有點麻煩,而且存水會多...

  • 張柏芝神秘男友疑現身!其身影似謝霆鋒,十指相扣得本人迴應

    張柏芝神秘男友疑現身!其身影似謝霆鋒,十指相扣得本人迴應根據媒體爆料,他們隨後找到了張柏芝,她本人迴應了這件事,她表示那個十指相扣的畫面,並不是與自己的新男友,而是和自己的大兒子Lucas...

  • 《少年的你》被欺負的孩子不敢發聲,走向不歸路

    陳念和魏來學習很好,在班級屬於學霸級別,但遇到校園暴力時,不管 施暴者還是被施暴者終究沒有好結果,所以陳念和魏倆人都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