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萬壽永固山峙淵渟

由 北京海淀 發表于 人文2021-11-28
簡介張繼英查閱了大部分史料,發現這件事都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只是乾隆在他的《志過》一詩中提到延壽塔是自行倒塌的,但後來又說拆塔是風水的原因,並引用了明代《春明夢餘錄》一書記載,說北京西北部不宜建高塔,也不知拆掉塔的原因究竟是否與傳說中的甕娘娘墓

山峙怎麼讀

萬壽永固山峙淵渟

1949年1月10日發行的第一套三版人民幣,100元的綠色紙幣正面赫然印著一座與湖水環抱的山峰,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結構豐滿、佈局合理的自然山水畫。如今收藏這版紙幣已價格不菲,但主圖案的美景就切實的存在於享譽世界的頤和園中。

曾被命名清漪園的頤和園,別有想法的將行宮、寺廟、園林交替穿梭于山山水水之間,於是園內的萬壽山也成為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家御苑與其他園林最大的不同。

西北方一處風水寶地

它是燕山餘脈,一座山勢平緩的小山峰,高不過58米,因為看起來像個大罈子才被稱為甕山,也有傳說是一位老翁曾經在此挖到過一個盛滿金銀珠寶的大石甕而得名,不過在頤和園內,一位特殊的義務導遊對於甕山的名稱來源還有個不一樣的故事。

居住在西苑社群的張繼英是一名七旬老人,2009年開始成為頤和園一名志願者。張大爺介紹,元世祖忽必烈正宮皇后弘吉剌·察必來自於蒙古弘吉剌部,因為這一部落在蒙古秘史中還叫做“甕吉剌”,所以察必皇后也被人稱為甕娘娘,她賢德兼備,輔佐忽必烈治理天下,重病之時要求忽必烈將其死後葬在“丹稜沜”(元代對海淀的別稱)北邊的小山包上,只留下“日後有天子給我看墳”這句話後就與世長辭了。忽必烈按照甕娘娘的意思,把她葬在了那座小山上,為了預防盜墓者,沒有人知道甕娘娘墓葬究竟在山上的哪個位置,自此那座小山就叫做甕山。

五百年後,清乾隆帝命人在甕山上大興土木,忽然發現山中有一個用三尺見方的大石塊砌成的地穴,石門關得嚴嚴實實。工匠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門前的擋門石撬開,只見石頭上赫然寫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可見這是甕娘娘的墓葬。乾隆慌忙命工匠將石頭重新砌好,並在墓葬上邊修建了佛香閣,如此一來,甕娘娘的陵寢便沒人敢動,江山也就牢固了,還真的應驗了甕娘娘那句“日後有天子給我看墳”。

不過張大爺這看似唯心的傳說在我們的心裡也有了另一番解釋,因為甕山的景色好,作為一片風水寶地日後必然會成為皇家行宮最佳選擇,所以甕娘娘才說“日後有天子給我看墳”,而石板上的字肯定也和其他皇家墓葬一樣是用來嚇盜墓者的。儘管只是傳說,可也只有在這樣的湖光山色下,才能傳得如此神奇!

天子深諳孝悌義

公元1749年冬,北京城西北上萬的百姓沒有像往年一樣在家裡“貓冬”,而是裹緊了棉衣到了甕山前挖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每一鍬每一鏟,都在為一個橫空出世的世界級大園林奠基。

經過兩個月的大規模整治、拓湖、設閘,甕山前的湖面積增大了,成為了北京歷史上第一座具有人工水庫功能的湖泊,拓湖的土方按照造園規劃被放置在甕山上相關部位,甕山從此改塑成高約六十米,東西長約一千米、體態均衡的山巒,拓展後的湖東岸也從原甕山中部直至東麓,改變了湖山不對稱的尷尬。乾隆皇帝將疏浚後的湖命名為昆明湖,將甕山改名為萬壽山,但是這一工程並未結束,隨後乾隆下旨在萬壽山南坡修建大報恩延壽寺。

“大報恩延壽寺是在明孝宗朱佑樘乳母曾出資建的圓靜寺舊址上興建起來的。”在張繼英的指引下,我們於萬壽山的《萬壽山昆明湖記》碑文中看到了這樣的文字:“得泉甕山而易之曰萬壽山者,則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慶,建延壽寺于山之陽故爾,寺別有記。茲特記湖之成,並《元史》所載泉始末廢興所由雲。”原來把甕山易名為萬壽山,又利用疏浚湖水的機會在山上修建寺廟,是為了慶祝皇太后鈕祜祿氏即將到來的六十大壽。

一座塔的“羅生門”

作為一座祈福所用的寺廟,與之相對應也應該會有一座高塔,可在萬壽山上卻絲毫覓不到佛塔的影子,是山間難建所以忽略了嗎?張繼英指著山腰上的佛香閣告訴我們,其實在那個位置就是乾隆決定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延壽塔修建大報恩延壽寺塔的地方。只是施工時,乾隆突然又命內務府拆掉當時已建好八層的延壽塔。延壽塔為什麼在幾乎完工的情況下突然被拆除呢?張繼英查閱了大部分史料,發現這件事都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只是乾隆在他的《志過》一詩中提到延壽塔是自行倒塌的,但後來又說拆塔是風水的原因,並引用了明代《春明夢餘錄》一書記載,說北京西北部不宜建高塔,也不知拆掉塔的原因究竟是否與傳說中的甕娘娘墓是否有關係,張繼英在《春明夢餘錄》一書中並沒有找到乾隆所提的文字。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對於拆塔的原因猜疑不斷,使得這件事撲朔迷離,真相成為了羅生門,至今依然是這裡留下的最大懸念。

晚清也曾被修繕

如今從萬壽山南麓向上看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條直衝雲霄的中軸線上有著金黃色琉璃瓦頂的建築群,從頤和園繪有蘇式彩畫的長廊自東向西走過,便可到達這組建築的“雲輝玉宇”牌樓。“這就是大報恩延壽寺”,張繼英又惋惜地介紹說“不過這是由慈禧太后重建的,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三山五園”,後將清漪園陳設毀掠一空,建築大部分被燒燬。”

把清漪園放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它的生命是短暫的。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在英法聯軍的大火中灰飛煙滅、毀於一旦後,園內數以萬計的文物珍藏也被搶掠一空。數日不絕的煙霧瀰漫、斷瓦殘垣載不動乾隆皇帝的孝心與悲哀,那時,只能踏在廢墟上遙想“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的美名。

1886年,慈禧太后授意奕劻、李鴻章等人動用海軍軍費重修清漪園,並且秘密進行,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著實難掩人耳目,猜測和議論紛至沓來。1888年,為了平息輿論,慈禧太后以光緒的名義頒佈上諭,稱清漪園是乾隆為孝敬母親修建的,光緒皇帝也要重修它來孝敬皇太后,取頤養沖和之意,將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祖輩為表孝心所營造的“大報恩延壽寺”,就這樣以同樣的理由被重建了,慈禧又將這裡部分調整,選為自己的壽筵場所。

大報恩延壽寺下半部分被改建成了以排雲殿為中心的一組殿堂,專供祝壽典禮使用。張繼英說,將建築更名為排雲殿,寓意此處為仙人所居、長生不老之地。建成之後每當慈禧舉辦“萬壽慶典”的時候,三品及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只能跪在排雲門外,向北便是光緒皇帝向慈禧太后叩頭賀拜的二宮門。走近便可看到門上懸掛著的“萬壽無疆”匾額,進一步點明瞭排雲殿的使用功能。而作為慈禧太后做壽的正殿,排雲殿內的陳設自然不必多說,甚至門前“嵩嶽大雲垂九如獻頌”,“瀛洲甘雨潤五色呈祥”的對聯也洋溢著長壽的主題。如今,排雲殿作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頤和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輝煌的古典皇家建築和歷史價值,成為一片勝地。

儘管經過晚清的修繕,但大報恩延壽寺的痕跡並未完全蒸發,因為萬壽山上部分的佛香閣是按原樣重建的,眾香界、智慧海也只經油飾修整,依然保留了原清漪園的歷史原樣。

因延壽塔被拆掉,在原來位置重新設計出的一座木質樓閣就是佛香閣,它背靠山,面南而坐,就像園內的君主一般,成為整個頤和園的標誌,無論哪個方向,哪個地點,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在這一幅絕妙的山水畫中成為了靈魂。然而張繼英說,1860年英法聯軍點燃了佛香閣,儘管在1891年經過了慈禧太后下旨修繕,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再次由於年久失修依然不能供遊人登樓觀景,1953年全面整修時,將佛香閣傾斜的大木構架重新撥正,重修閣頂重簷,又重描繪了彩畫,它經歷了強風的侵襲和暴雨的沖刷,甚至承受住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驗,如今仍然堅固地屹立於山上。

後山古貌煥新顏

萬壽山前山風格開朗雄渾、濃麗富貴,後山則是婉轉含蓄、清麗脫俗。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的破壞,這裡成為一片廢墟,當年慈禧重修頤和園時也因財力所限,基本未修復後山,只修了須彌靈境大殿,但並不完善。在張繼英年輕的時候,這裡只有寥寥的建築,二十幾年前,後山開始陸陸續續修整,直到近幾年那些藏式的建築才重修恢宏氣派起來。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榮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進行了昆明湖二百四十年曆史上的首次清淤和為期三年的萬壽山綠化整治。如今漫步在後山的山路上,道路幽邃,花木扶疏。

1990年秋,萬壽山後山曾經消失一百多年的一條買賣街經過重新修繕,終於全面恢復了清漪園時期的景觀。萬壽山下,百年之前,太監與宮女們臨時裝扮成商人,在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蘇州街內做著生意,而乾隆與他的母親坐在小畫舫裡,順水而下,在一片江南景色、吳儂軟語中,感受著著熱鬧的市井風光。如今,復建之後的蘇州街依然水陸和駁岸港汊縱橫,兩旁遍佈茶樓、酒肆、商鋪,不同的是如今的參與者是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在這裡追思歷史、感受風韻。 (陶辰辰 田峰)

推薦文章

  • 劉端:用先進聲學器件助力應用升級

    劉端:用先進聲學器件助力應用升級劉端:用先進聲學器件 助力應用升級大皖新聞訊 隨著我們城市發展、工業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智慧感測器的市場正在高速增長,尤其以半導體微納工藝製造的MEMS感測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身邊的手機,汽車,智慧家電等,都使用了大量的MEMS傳...

  • 3.99萬起,最大續航200km帶快充,吉利熊貓mini上市

    3.99萬起,最大續航200km帶快充,吉利熊貓mini上市吉利熊貓mini定位雙門四座微型電動車,整車造型採用與同級別微型電動車相似的方正設計,同時在方正的造型之上又對部分車身細節線條進行柔性處理,搭配圓形大燈和黑色車頂,視覺效果呆萌可愛...

  • 曾是湖北絕密軍工廠,生產無數防毒面具,廢棄後竟改造成旅遊景點

    傍晚,下班的人們三三兩兩行走在廠區的公路上,有些工人們騎著腳踏車,急忙去菜市場買菜,有的端著陶瓷茶缸,去託兒所和子弟學校接送孩子,簡單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就這麼一日一日的重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