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由 浮生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5-16
簡介東漢末年倒數第三位皇帝就是漢靈帝,這位皇帝沒有任何統治天下的才能,他又特別寵信身邊的宦官,比如張讓、趙忠等人

十常侍一共幾人

東漢末年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由於掌權者的無能導致東漢政權逐漸衰敗,權臣董卓把控朝政,民間多個勢力趁亂起義試圖爭奪天下。造成這種大混亂的人就與東漢末年的宦官們有關。

東漢末年倒數第三位皇帝就是漢靈帝,這位皇帝沒有任何統治天下的才能,他又特別寵信身邊的宦官,比如張讓、趙忠等人。

宦官迷惑了皇帝,他們頻繁地干擾朝政,利用自己的權利從百姓那裡收斂錢財,導致了東漢政權進一步衰敗。天下的百姓們沒有不恨這些太監的,也是因為他們,百姓們的生活才越來越困苦。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由張讓、趙忠等十位宦官造成的朝政混亂,人們也把它稱為“十常侍之亂”。十常侍之亂後,東漢政權也被袁紹等人推翻了,歷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政權更替。

囂張的宦官們

東漢末年的宦官們囂張到了什麼地步呢?漢靈帝一直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簡直是荒唐至極至極,常常一國之君被一群宦官蠱惑得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認得了。

漢靈帝口中的張常侍和趙常侍是十位常侍其中的兩位,也是漢靈帝最為寵信的兩位宦官,一位名為張讓,一位名為趙忠。這兩個人平日裡關係很近,常常狼狽為奸。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這裡做一下解釋,東漢末年的“常侍”是一種官職,也就指專門侍奉漢靈帝的那些宦官們。由於皇帝對宦官們的寵信,他們的地位比普通宦官要高得多,甚至可以封侯封帥。

如果光是太監干政,那麼東漢政權也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這些宦官們聯合起來,將自己的親戚、親信分佈在朝野各部,甚至是各州各郡。然後他們便開始了放肆地斂財行為。

張讓等人向漢靈帝請求修建宮室,修建宮室的資金都是從百姓們那裡壓榨而來的。從民間購買便宜的木頭,中飽私囊,木頭積壓了幾年宮室也沒有修成。而他們向民間徵收的稅費一年比一年多。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在這種壓榨之下,百姓們常常會因為交不出足夠的錢財,而選擇了自殺。不僅如此,張讓、趙忠等人還利用自己的職權去買賣官爵,收受賄賂。死於他們威壓之下的無辜百姓、大臣們不計其數。

所謂盛極必衰,十常侍再囂張,只要庇護他們的漢靈帝一死,十常侍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十常侍的結局

十常侍作威作福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百姓們恨不得把他們挫骨揚灰。隨後太平教的領導人張角發動了黃巾起義,但由於起義缺乏統一的指揮,這次起義很快就被東漢朝廷鎮壓了下去。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黃巾之亂後,朝中有位名叫張鈞的大臣向漢靈帝進言,他認為黃巾起義的出現正是十常侍干涉朝政造成的結果,他向漢靈帝列舉十常侍的罪名,並請求誅殺十常侍。

顯然漢靈帝根本沒意識到十常侍給國家帶來的混亂,反而一味地縱容十常侍。即便後來再有大臣向漢靈帝進獻奏摺,他也都置之不理。

直到漢靈帝去世以後,大將軍何進扶持劉辯(漢少帝)成為皇帝。由於漢少帝還年幼,朝政大權一下子就落在了何進的手裡。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袁紹勸說何進誅殺十常侍,可是還沒等何進有所動作,他的計劃就被十常侍發現了。張讓聯合其他幾位宦官一起殺掉了何進。何進的死觸怒了袁紹,袁紹隨後率兵入宮,見到宦官無論老少,手起刀落,大規模的屠殺宦官。

大部分宦官都死於袁紹軍隊的刀下,但也有少數宦官如張讓,保護著漢少帝劉辯逃出了皇宮。張讓自知走投無路,遂投河自殺。十常侍終於被殲滅了。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干涉朝政魚肉百姓,囂張到讓皇帝認他們為父母

十常侍雖然死了,但他們帶來的國家混亂仍然沒有結束。隨後權臣董卓把控朝政,天下各地群雄勢力蜂擁而起,天下四分五裂,群雄之間爭鬥不休。這些都是十常侍之亂造成的後果。

在過去的歷史中,有很多宦官干政的現象出現,諸如秦朝的趙高,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但像東漢末年這樣大規模的宦官干政現象還是第一次出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