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由 鏡鑑青年 發表于 人文2021-07-31
簡介2、遇楊素隋開皇初年,二十歲不到的李百藥,因為才學出眾,入宮成為了太子楊勇的伴讀,但是因為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李同學,受到當朝很多人的嫉妒,進而是毀謗造謠,這李百藥一看形勢不對,立馬稱病辭去宮中事務,反正他從小就出了名的是個病秧子

宋若愚的女兒和周安平什麼關係

國人給孩子取名字,大多都寄託著美好寓意和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所以男孩子,偉、勇、健、軍、龍便層出不窮,女孩子紅、娟、燕、淑、翠,也比比皆是。

小時候學漢朝史,知道有霍去病這個人,便望文生義聯想到,這人一定無災無病,還得享高壽,後來才知道,這大將霍去病,一生戎馬倥傯,年僅24歲,就因病英年早逝,實在是讓人為之扼腕嘆息好久。

原來,一個好名字,也不能保證他人如其名啊。

這世間,真能做到人如其名的,當然是少之又少。在初唐,有一個叫李百藥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一生歷經隋唐兩朝,數次身臨險境,卻一次次得遇貴人,化險為夷,彷彿真有百藥護身,最後還一直活到85歲高壽,才安然辭世,還真做到了人如其名。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1、少年名

李百藥的父親,在北齊,官至中書侍郎,後入隋,又官至內史令,被封安平公,作為名臣之子的李百藥,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七歲就下筆成文。

有一次,父親李德林邀請了中書舍人陸乂、馬元熙等幾個要好的朋友,來家中作客,談詩論文。

坐中有一客人,說自己讀徐陵的文章,對“

既取成周之禾,將刈琅邪之稻

”句,頗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向大家請教,結果眾客人還未作答,站立一旁的李百藥即朗聲答道:

《傳》稱“鄅人藉稻”,杜預注云“鄅國在琅邪開陽"。

客人聽後,大為驚歎,沒想到一個小屁孩,竟熟讀經典至如此地步,實力真是不容小覷啊。

這徐陵,是南北朝梁陳之交的著名文學家,他的這兩句文,實際上是對家鄉農活的實錄,也就是收割水稻,但是他用了兩個典故。

成周之禾句,其實也出自《左傳》,說的是周平王為防止鄭莊公獨攬朝政大權,就有意分權給虢公,惹得鄭莊公不高興,又是要求交換人質,又在春秋季節,直接派人去收割周天子屬地的麥子和水稻,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裡:

四月,鄭祭祖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鄅人藉稻”出自《左傳·昭公十八年》:

六月,鄅人藉稻。

“鄅”指鄅國,是一個小國,其國都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一帶。“藉”即藉田,是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地。所謂“藉稻”,就是耕種水稻。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這徐陵,是山東郯城人,這郯城與沂州毗鄰,沂州正是“琅邪稻”的原產地:

泇水有二,東泇出沂州西北其山,南流至卞莊,東分一支入芙蓉湖,溉田數千頃。湖在沂州東南芙蓉山下,香粳鍾畝,古稱‘琅邪之稻’,即此。

(《齊乘》卷二《山水·泇水》)

由此可見,小小年紀的李百藥,不但熟讀儒家經典,而且連書裡的註釋,都瞭然於心,熟讀成誦,且張口就來,這樣的讀書功夫,不要說和他同齡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比不上啊。

這李百藥,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所以他的祖母趙氏,就給他取了一個百藥的名,希望他百藥護體,健康成長,而我們看到的小小年紀的李百藥,也給自己人生開出了第一味藥,那就是發奮苦讀、好學不倦。

2、遇楊素

隋開皇初年,二十歲不到的李百藥,因為才學出眾,入宮成為了太子楊勇的伴讀,但是因為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李同學,受到當朝很多人的嫉妒,進而是毀謗造謠,這李百藥一看形勢不對,立馬稱病辭去宮中事務,反正他從小就出了名的是個病秧子。

話說這年輕時的李百藥,優秀到什麼程度,以至於朝中這麼多人要群起而攻之?

有一則和李百藥有關的故事,神還原了他年輕時的迷人風采:

李德林為內史令,與楊素共執隋政。素功臣豪侈,後房婦女,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藥夜入其室,則其寵妾所召也。

素俱執於庭,將斬之。百藥年未二十,儀神俊秀,素意惜之,曰:"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後解縛,授以紙筆,立就。素覽之欣然,以妾與之,並資從數十萬。

本是偷香客,這楊素不但不予追究,還主動送他美妾金錢,全因為李百藥“儀神俊秀”,連楊素這老大叔也被迷住了。

順帶說一句,後來和李靖私奔的著名的紅拂女,也出自楊素府上,這楊素“

尸居餘氣

”,他府上的一眾美妾,個個可都是慧眼識英雄。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開皇十二年,李百藥的父親李德林去世,李百藥世襲了他的安平公爵位。

父親一走,負有養家餬口重任在肩的李百藥,就不能再由著性子,說不上班就不上班,一個不爽就裝病自在逍遙去了。這時候越國公楊素,還有吏部尚書牛弘,都“

雅愛其才

”,向朝廷極力推薦他為禮部員外郎。

要說這楊大叔,對小李同學,那可是真愛啊,又送美妾,又送金銀,完了還推薦他去當官。

3、遇太子

這太子楊勇,一看這麼多朝中重臣,都極力推薦的人,那一定是人中龍鳳,二話不說,收歸己用,讓他擔任東宮大學士。從此後,在太子的東宮,李百藥的才學得到了極致發揮,他奉詔參與修撰《五禮》,又是制定國家律令、撰寫《陰陽書》、作奏議文表,儼然成了東宮一枝筆,紅得發紫。

人紅是非多,李百藥也不例外,很快,出鎮揚州的楊堅次子楊廣,也想把他收入囊中,於是便公然挖太子楊勇的牆角,直接派人去召請李百藥,要他跟著自己去揚州當他的幕僚,這李百藥一看,你丫是二老闆,又是後說話的,總不能為了你,得罪大當家的吧,於是直接一點面子不給,就給楊廣來個“

辭疾不赴

”,楊廣一看,連人都見不到,氣個倒仰,卻又無可奈何。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但是天下事誰也不能未卜先知,按常理,跟著太子後面混,總不會錯的,可是誰知道,仁壽四年,病中的隋文帝竟被楊廣謀殺,然後楊廣立即假擬文帝詔書,直接賜死了太子楊勇,自己當了皇帝。

4、被貶官

本以為百分百站對了隊伍的李百藥,就這樣糊里糊塗又站錯了隊。

這楊廣一上臺,當然不會給李百藥好果子吃,直接將他貶出京城,遠遠地貶到南蠻之地為桂州司馬。

在去往桂州的途中,經過太湖的時候,又路遇一夥賊寇,搶了錢財,還要殺害李百藥,這時,年僅十歲的李百藥之子李安期,“

跪泣請代父命

”,這一夥強人,為孩子的孝義所感,這才饒了李百藥一命,他才得以順利到桂州赴任。

後來,朝廷又開始實施罷州置郡,然後他的桂州司馬一職也被免去,就這樣,他又不得不灰頭土臉回到鄉里。

後來的幾年,李百藥在隋朝的最後幾年,倒也出任過一系列小官。

大業五年,他出任過魯臨泗府的越騎校尉,大業九年,奉命戍守會稽,大業十一年,又授建安郡丞。

在前往建安赴任的途中,李百藥的人生之路,再次發生重大轉折,他數次身歷險境,好幾次都差點丟了性命。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5、遇杜伏威

在李百藥前往建安的途中,在經過烏程這個地方時,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於江都,隋朝隨即陷入混亂模式中,李百藥當然也就沒能順利到達建安就職。

這時候,全國各地的隋末農民起義,早已是遍地開花,如火如荼。

這李百藥,眼見官也當不成了,索性和南方的起義軍混到了一起,他先是在一個叫沈法興的起義隊伍裡面混,沈法興敗了,他又擔任了李子通的中書侍郎、國子祭酒,等到李子通被杜伏威滅了,他又跟著杜伏威後面混,擔任他的行臺考功郎中。

這人要是有才,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老闆倒了一個又一個,他還是他,依然是香餑餑,別人爭先恐後搶著要。

因為盛名在外,在杜伏威的手下,李百藥同樣被一眾小人讒言中傷,以至於杜伏威還因聽信讒言,一度把他關押起來。在獄中,他寫了一篇《省躬賦》,情辭懇切,杜伏威心一軟,又讓他官復原職。

這起義首領杜伏威,其時已佔有了江南的廣大地區,與此同時,李淵的隊伍,則佔領了北方的廣大地區。

不久,李淵派使者到南方,要招降杜伏威,當時的李百藥,就極力勸說杜伏威,跟著他們李姓本家後面幹。

這杜伏威架不住勸,三說兩說的就同意了,然後又親自前往長安,同時命部將兼好友輔公祏與李百藥,留守丹陽。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按說事情就這樣妥了最好,誰想這杜伏威,走到半道上,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又寫密信給輔公祏,令他殺死李百藥。輔公祏於是以喝酒為名,讓李百藥飲下了石灰酒,結果那夜,李百藥腹瀉不止,卻又沒死,不但沒死,還因為這一次次酣暢淋漓的腹瀉,把他以前一身的病都治好了,因禍得福,這石灰酒,還真是居家旅行必備的排毒治病的良藥啊。

一看沒毒死李百藥,杜伏威又密令輔公祏,不必遮遮掩掩,直接殺了算了。

這杜伏威有個養子,叫王雄誕,這人和楊素他們一樣,對李百藥賞識有加,知道輔公祏要殺李百藥,於是極力保護,李百藥才最終免於一死。

6、被流放

這邊,杜伏威到達長安,被李淵加封太子少保,那邊,在南方的輔公祏,殺了王雄誕,自稱皇帝,定國號為宋,起兵反唐,還以李百藥為吏部侍郎。

王雄誕死了,李百藥也不敢拒絕,很明顯,這一拒絕,一定小命不保,只好就這麼兩頭不是人的跟著輔公祏後面混。

第二年,李淵派大將李孝恭、李靖南下討伐輔公祏,大軍至丹陽時,輔公祏帶兵逃至武康,最終被抓獲,很快被李孝恭斬首于丹陽。

與此同時,在長安的杜伏威,也在這一年暴斃。

輔公祏一死,其餘黨也全被處決,這時候,李百藥的處境自然是兇險無比了。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按常理,作為輔公祏禮部侍郎的李百藥,應該是必死無疑,沒成想,劇情這時候又開始反轉,有人發現了當年杜伏威寫給輔公祏要求殺死李百藥的密信,於是,高祖李淵才怒氣稍解,饒百藥不死,但活罪難逃,李淵仍以反唐罪名,將李百藥流放涇州(今甘肅涇川北)。

後來,李淵在位期間,李百藥一直被流放,始終未獲任用。

7、遇太宗

一直到唐太宗即位後的貞觀元年,李百藥才再次得遇他生命裡最重要的一位貴人——唐太宗李世民。

一向對李百藥賞識有加的太宗,很快召李百藥為中書舍人,然後李百藥就迎來了他生命裡一個又一個的高光時刻。

貞觀二年,任禮部侍郎,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撰寫北齊史書,作《封建論》。

《封建論》認為郡縣制取代封建制,是歷史的進步,深深打動了唐太宗,“

太宗竟從其議

”。唐中葉,柳宗元也寫有一篇《封建論》,其實是百藥《封建論》的繼承和發展。

貞觀四年,遷太子右庶子,輔佐皇太子李承乾。

起初太子耽於享樂,嬉遊無度,百藥作《讚道賦》匡正之。太宗見此賦,讚賞有加,旋賜百藥彩絹五百段。

貞觀十年,《北齊書》完工,百藥以修史之功,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賜物四百段,轉宗正卿,封安平縣公。

貞觀十一年,撰《五禮》及律令,進爵為子,封安平縣子。

歷經隋唐兩朝,史學家李百藥有這樣的人生“三味藥”

太宗晚年作《帝京篇》,讓同樣步入晚年的百藥,也以此為題,另作一篇。文成,太宗歎服曰:

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

真是百藥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啊。

貞觀末年,因年老,李百藥執意辭官,迴歸故里。衣錦還鄉、載譽歸來的李百藥,早已是家鄉德高望重的名人,“

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他還是著名詩人,生平所寫五言詩,

“雖樵童牧豎,並皆吟諷”

在家鄉,他繼續發光發熱,不遺餘力提攜後生晚輩,又不喜聚斂財富,所得俸祿,多散予親友。

貞觀二十二年二月廿六日,時年八十五的李百藥,走完了他漫長而傳奇的一生。

縱觀李百藥這一生,年少成名的他,歷經隋唐兩朝,遇楊勇、遇楊廣、遇起義軍、遇李淵、遇李世民,人生起起落落,境遇浮浮沉沉,數度死裡逃生,終至功成名就,安然辭世。

年少好學的他,才學出眾,是他給自己人生開出的第一味藥;後來,遇楊素、楊勇、王雄誕、李世民,生安期,這些生命裡的貴人,他才得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是上天賜予他的第二味藥;而他又知榮辱、識進退、待時飛,因此遇楊廣、遇杜伏威、遇輔公祏、遇李淵,他雌伏守分、安時待命,遇楊勇、遇李世民,他又扶搖直上、一飛沖天,這份曠達智慧與奮鬥努力,又是他給自己人生開出的第三味藥。

才學、貴人、奮鬥。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幸運擁有李百藥的這人生三味藥,實現自己的人生之夢。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夢堂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