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66歲盲僧的6次東渡

由 老曹漫談 發表于 人文2021-06-28
簡介另外,我們也常常發現,在歷史上,很多事件在主目標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就像鑑真東渡,原本是為了弘揚佛法,同時也發展了日本的醫學和建築學,這種“副產品”的生命力,完全不亞於最初的“主目標”

什麼是三師七證

當他踏上鹿兒島的陸地時,已經66歲了,而且雙目失明,這是他的第6次東渡。

文/全歷史 王莫失

公元753年12月20日,唐朝僧人鑑真在日本鹿兒島上岸,開啟了他在日本十年的弘法事業,最終病逝於日本。

一千兩百多年後的1980年,這位唐代高僧成為了維繫中日友好的象徵。中日兩國共同舉辦了“鑑真像回國巡展”的活動,並提出了讓鑑真“回家探親”的口號。

當年,鑑真踏上日本國土的時候,已經66歲了,雙目失明。這已經是他第6次東渡日本,鑑真在海上漂泊了一個多月,期間經歷了與船隊失散,又有兩條船因觸礁沉沒,身邊多名船員在風浪中喪生,鑑真仍然不改初衷。

為什麼這個年邁的盲僧人,非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失敗五次仍矢志不移,非要來到日本呢?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唐朝初年,中國的文化高度繁榮,宗教蓬勃發展,與周圍國家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前往長安城的各國使團不斷,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日本為了汲取中國文化,也經常派人不遠千里來唐朝學習,這些人被稱為“

遣唐使

”。

742年,遣唐使中的兩個留學僧人,榮睿和普照,跪在揚州大明寺的大殿上,懇請大唐高僧東渡傳法。結果,換來的卻是眾僧“默然無應”。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佛法在西。我們知道,佛教起源於印度。

歷代佛家高僧的志願都是西行印度,求取真經。300年前法顯去了,100年前玄奘也去了(瞭解更多玄奘取經請a到

645年2月25日的長安

)。幾乎從沒有僧人想過要向東去。

第二,因為當今皇上唐玄宗崇尚道教,更明令禁止佛家僧人出國。

當年玄奘西行也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的,若是被抓住,輕者遣返,重者監押。

第三,自古東海浪高,風惡,多礁石。

日本三年籌備一次的遣唐使,達到唐朝國境時,所剩下的人數最多也不足原來一半,東渡必然生死難料。

眾僧沉默了,榮睿和普照也沉默了。鑑真卻突然站了起來,他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意思是說,為了弘揚佛法,何必在乎自己的生命。沒錯,佛法的真諦不正在弘揚嗎?取經不如傳經,鑑真答應了二人的邀請,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66歲盲僧的6次東渡

日本唐招提寺鑑真像

隨後,鑑真就開始準備“偷渡”日本。

第一次是在742年冬天,鑑真帶著21名弟子,連同4名日本留學僧,於揚州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然而,臨行前,鑑真的一名弟子信口開河的一個玩笑,使此行跟海盜扯上了關係,結果鑑真被人誣告,說他們造船是要勾結海盜。於是鑑真一眾僧人全被拘留,幾位日本留學僧也被勒令立即回國,第一次東渡夭折。

第二次,是在兩年後,鑑真帶著僧眾,以及潛藏下來的榮瑞和普照。這一次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卻沒算到自然之力,船剛出長江口,便遇上風浪;在東海上更遇到了強烈的大風,鑑真一行人被吹到了舟山群島,被島民所救,第二次東渡失敗。

鑑真被島民所救之後,落腳於浙江的阿育王寺,一邊為當地僧眾講法,一邊籌備下一次的東渡,就在準備得差不多之時,榮睿突然被官府押入大牢。原來當地的僧眾為了挽留鑑真繼續在這裡講法,跑去官府告發潛藏在中國的榮睿,說他們日本僧人“引誘”鑑真去日本,結果第三次東渡又失敗了。

就這樣,第四次、第五次,一次次的失敗,榮睿病死了,普照也辭去了,鑑真在一次次的折騰中,旅途勞累、水土不服,再加上輕信一位胡醫導致雙目失明,身邊的弟子一個個離去,距最初許願東渡時也過去十年了,鑑真有些灰心了。

幾年過去,公元753年,一個已經改了中國名字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出現在了鑑真的面前,距榮睿和普照跪在鑑真面前,時隔十餘年。鑑真再一次被請求東渡日本傳法,鑑真想起了他在普照辭別時許下的宏願:“不至日本,本願不遂”。這位66歲雙目失明的僧人心中弘揚佛法的宏願再度被喚醒,他決定第六次東渡。有志者事竟成,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

66歲盲僧的6次東渡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路線圖

鑑真到達日本後,受到了當地民眾的至高禮遇,他在日本傳法十年,最終也在那裡圓寂,弟子們將他的真身乾漆夾苧,迄今仍保留在日本。

那麼,鑑真東渡日本,到底為日本帶去了什麼呢?

首先是弘揚佛法,這是鑑真東渡最重要的原因。

在鑑真東渡前,日本的佛學並沒有系統的戒律,僧侶們像一盤散沙,如何修行,如何授戒,都沒有標準。鑑真傳法十年,為日本帶去了眾多律戒典籍,建立了“三師七證”,也就是受戒時必須要有三位戒師和七位比丘作為見證者的授戒制度,為日本律宗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其次是醫學。

鑑真不僅是一位得道高僧,更精通醫藥學。他雖然雙目失明,但他只要用鼻子聞一聞即可辨別草藥的種類。他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傳到了日本,還親自寫了很多中醫秘方,至今還被日本人稱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

最後是建築與雕塑。

在鑑真東渡的隨行弟子中,有很多人都是精通建築技術的。他們把唐朝的木質建築技術傳到了日本,尤其是“斗拱”這種木質結構,這對於日本這樣一個鋼鐵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是受用久遠的,日本人運用這種建築技術,仿照唐代的長安和洛陽,建造了他們的京都。

今天人們去日本京都,依然可見很多優美的木質建築。在雕塑方面最典型的即是佛像的雕塑技術,鑑真不僅隨船帶去了很多佛像,更將武則天雕塑九百尺大佛的“乾漆法”傳到了日本,今天在日本奈良的招提寺內仍然供奉著鑑真當年主持塑造的佛像。

66歲盲僧的6次東渡

《鑑真大和尚東渡圖》

在人類歷史上,信仰都是促進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推動力。不論是歐洲北方蠻族入侵之後,君主皈依基督教還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族群促進佛教入華,都分別擴大了歐洲和中華文明的內容及影響力。

另外,我們也常常發現,在歷史上,很多事件在主目標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就像鑑真東渡,原本是為了弘揚佛法,同時也發展了日本的醫學和建築學,這種“副產品”的生命力,完全不亞於最初的“主目標”。

歷代評價

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推薦文章